在距離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后的第一個“雙十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天貓國際宣布與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開啟戰略合作。Costco以在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的方式,開始“曲線”進入中國市場。
作為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中國這個新興市場對于Costco的誘惑無疑是巨大的。根據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報告》的數據,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萬億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
面對中國這塊急劇膨脹中的大蛋糕,此前,許多在中國設有業務的國際零售商,都曾想方設法尋求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產品組合和店面設計。然而,樂購、瑪莎、曾經和海爾合作進中國的Argos,甚至沃爾瑪等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的外國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都讓人失望。
沃爾瑪在近日下調了在中國全年營收增長預估,同時聲稱將大力調整投資方向,不再以標志性的超級購物中心為主,而是將投資重點轉向電子商務。此前,和沃爾瑪一樣只身打拼中國市場的英國連鎖零售商樂購,在中國市場摸索、掙扎了三年多之后最終以賣給華潤的形式收場。英國另一家主流零售商瑪莎,目前的境況也不容樂觀。
多個在華探索失敗的案例,也讓很多試圖打開中國市場的海外零售商開始嘗試合作的方式。早在兩三年前,美國最大的百貨零售企業梅西百貨就曾嘗試以合作的方式,通過中國的時尚電商尚品網試水中國市場。英國最大的家電零售商Argos也一度以和海爾合作的模式試圖進入中國。在他們看來,有一個本土的玩伴,或許是成功開拓本地市場的最佳渠道。依托本土合作獲得的資源和對市場的熟悉程度,這些試圖打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海外零售商們蠢蠢欲動。然而無論是尚品網還是海爾,都沒有讓他們的海外合作伙伴們滿意而歸。
海外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不如意原因各不相同,但缺乏對復雜市場的及時把控、物流能力相對較弱、對本地市場和消費者認識不足等等是最普遍的問題。對此,Costco在吸收此前競爭對手們的炮灰經驗之后,選擇和天貓合作。對于Costco來說,通過天貓向中國消費者直接銷售各類商品,一方面可以借助天貓了解中國市場的團隊和低成本的架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中國市場避免甚至讓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都連連遇挫的失誤。
實際上,Costco考慮在中國開設實體店已有15年,但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而和天貓國際的合作討論只有5個月。Costco并非第一個進駐天貓國際的海外零售商。目前天貓國際上的海外商家主要有品牌商、零售業商家和海外電商平臺。天貓國際對媒體表示,天貓為海外商家提供的服務并不只是一條銷售渠道,還有基于整個阿里巴巴電商生態系統的數據資源。通過淘寶和天貓的數據,Costco選擇性地將一些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產品提前上架。而在這方面最突出的體現便是,今年“雙十一”之前,通過淘寶和天貓大數據,天貓國際已將預測銷量最大的主要商品提前運至保稅倉庫,從而減少“雙十一”期間海外物流壓力,保證購物體驗。
“雙十一”本身也是天貓國際能夠向海外商家提供的優勢資源之一。如今的“雙十一”已經成為“阿里式營銷”中的重要一環,是其平臺上任何商家都不會錯過的。另外,沃爾瑪、百思買等“洋品牌”零售商在國內遇到的尷尬,比如本地化、運營成本、物流等諸多問題都讓海外零售商在中國的線下市場開拓舉步維艱。而Costco通過在天貓國際的官方旗艦店,提供了直購通道少了很多類似的問題。
當然,對于天貓來說,國際化也是目前最重要的方向之一,Costco的進駐正是助力天貓國際化往前邁了一大步。此前,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天貓國也奠定了國際化的基礎。在阿里海外上市后,則更需要一個“全球性”公司的標簽。因此今年天貓“雙十一”打出了“買遍全球,全球可買”的旗號。
但這也意味著更大的挑戰和壓力。從天貓上的預熱可以看到,全球購的大部分商品依然來自海外代購。怎樣保證商品正品,如何應對海外代購的支付系統、物流系統,保證海外購的交易成果和購物體驗都是外界關注的問題。和亞馬遜等電商不一樣的是,淘寶天貓此前針對國內市場一直采取外包物流,而海外物流對于物流管理的要求更高,承運能力的要求更強。如今,亞馬遜也將在“雙十一”期間試運營中文海淘“海外購”服務。同時,亞馬遜美國、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六個站點將開通直郵中國的服務。亞馬遜海外直郵可以幫助消費者快速處理清關手續,并提供三種可選配送服務。而天貓作為銷售平臺,海外物流的把控成為這一次“全球化”“雙十一”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