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會計作為一國國內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商業語言,已經得到了全球的公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資本的國際流動使得各國開始將目光轉向國際會計準則,從客觀上要求了世界各國的會計準則進一步實現趨同。由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的推動,國際會計準則受到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會計準則在國際協調方面取得了極大的突破,如:歐盟己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日本重組了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并按照國際會計準則標準來制定日本的會計準則。另外,在現實利益的推動下,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也已全方位介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為適應改革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2005 年,中國財政部先后發布了 6 批共22 項會計準則的征求意見稿,也全面地梳理、調整和修訂了現行的 1997 年至 2001年期間頒布的 16 項具體會計準則,最終在 2006 年初構建起一套企業會計準則的完善體系。從 2007 年 1 月 1 日起,中國上市公司正式執行新的會計準則,其他企業鼓勵執行,此舉基本實現了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另外,次貸危機爆發后,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為響應峰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倡議,于 2010 年 4 月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全面趨同路線圖》,表明了中國對于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立場和態度。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溝通與合作機會不斷增多,作為一種世界性經濟語言的,會計不僅是一國國內企業之間、不同國家企業之間商業溝通的重要媒介,還為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之間建起了一座特殊的橋梁。為了更系統地理解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本文的主要內容如下:第 1 章是緒論部分,主要闡述本文的研究背景與意義、文獻綜述、研究內容與方法;第 2 章基于新經濟制度和博弈論的視角,探索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原因和本質;第 3章,本章首先梳理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方式和路徑,再回顧中國會計準則的變遷歷程,最后分析中國會計準則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模式;第 4 章主要利用報酬模型驗證了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效果;最后,第 5 章基于對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原因分析、路徑選擇和效果的研究,本文將結合我國會計準則的執行現狀,為我國會計改革提供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國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目 錄
摘 要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本質
1.2.2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路徑
1.2.3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制約因素
1.2.4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對比
1.2.5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戰略、策略
1.3 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2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原因分析
2.1 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2.1.1 變遷主體分析
2.1.2 變遷動因分析
2.1.3 變遷方式分析
2.2 基于博弈論視角下的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2.2.1 中國會計準則變遷中利益主體的博弈分析
2.2.2 中國會計準則變遷的博弈特點
2.3 本章小結
3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路徑選擇
3.1 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路徑研究
3.1.1 漸進式趨同的主要國家
3.1.2 突變式趨同的主要國家
3.1.3 平行推進式趨同的主要國家
3.1.4 漸進式、突變式趨同的主要國家
3.2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路徑選擇
3.2.1 中國會計準則發展歷程
3.2.2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路徑模式
3.3 本章小結
4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效果研究
4.1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效果研究假設
4.1.1 有關兩種會計準則下財務信息差異的假設
4.1.2 有關新會計準則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假設
4.2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效果研究方法
4.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4.2.2 研究步驟
4.2.3 模型分析
4.3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財務報表差異實證檢驗
4.3.1 一般性統計
4.3.2 描述性統計
4.3.3 顯著性檢驗
4.4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價值相關性檢驗
4.4.1 變量描述性統計
4.4.2 報酬模型分年度多元回歸檢驗結果分析
4.5 本章小結
5 結論與建議
5.1 本文研究結論
5.1.1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原因
5.1.2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行進方向
5.1.3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方式
5.1.4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效果
5.1.5 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
5.2 幾點建議
5.2.1 趨同策略應當符合中國會計環境
5.2.2 完善中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
5.2.3 積極爭取國際會計準則的話語權
5.2.4 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