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為了擴大自己的銷售渠道、提高產品銷路、減少存貨、增加收益,而不得不向客戶提供信用賒銷業務。雖說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帶來了短期利益,但由此產生的呆賬越來越多,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會使企業的資金流動逐漸枯竭,最終因財務困難陷入尷尬境地。如何使企業應收賬款在一種良性循環下運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及形成原因
據2009年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已經超過5.6萬億元,占總資產的30%,而大多數中小企業資產價值的61%以上是應收賬款。據權威機構統計分析,一般在發達市場中,企業逾期應收賬款總額應小高于10 %,從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中,我們可以清醒的認識到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問題已刻不容緩。而造成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企業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了擴大產品銷量和市場占有份額,常常采用賒銷方式進行促銷。由于事先未對付款人的信用狀況作深入調查,盲目去爭奪市場,雖然產生了較高的賬面利潤,卻忽視了大量被客戶拖欠占用的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的問題,這是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2.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各部門間缺乏信息交流,責任不明確。一些企業對應收賬款及賒銷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夠重視,造成應收賬款管理職責模糊不清。銷售人員采取賒銷等手段促銷商品,只關心銷售量的增加情況,不關心應收賬款能否及時完整收回問題。而且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和配合,財務人員對應收賬款的發生情況、是否收回、損失多少等情況缺乏全面、及時的了解,對應收賬款賬齡分析工作和監控職能沒有落到實處, 也沒能及時向領導及相關部門上報應收賬款詳細情況分析表,長久以來,造成應收賬款逐年沉淀積壓。
3.應收賬款日常管理不規范、缺乏動態分析。由于企業成本、風險意識淡薄,在整個銷售過程中缺乏有效、完善的約束管理機制,對客戶的信用評估無力,對已經形成的客戶資源的管理方式落后,對客戶的信用程度、支付貨款能力、財務狀況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而且評價客戶單純以現實采購量即企業的銷量劃分客戶的重要等級,造成未能確實評估或虛假的客戶信息。此外,對應收賬款缺乏嚴格的跟蹤管理,對逾期應收賬款的催討力度不夠。
二、應收賬款管理的目標
應收賬款管理的目標,是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并在這種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采用這種政策預計要擔負的成本之間做出權衡,盡可能降低應收賬款投資的機會成本,減少壞賬損失與收賬費用。只有當所增加的銷售盈利超過運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時,實施和推行使用這種信用政策才是合適的。在實際工作中,既要防止盲目樂觀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成本,又要避免畏手縮腳而失去市場經濟效益,若對企業市場銷售前景看好,則可采用較低的信用政策,提高競爭力,擴大銷售,獲取更大利潤。
三、 應收賬款信用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少信用管理部門。我國很多企業沒有專門的信用管理機構及從事信用管理的人員,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往往由銷售部門或財務部門來承擔為主,由于這兩個部門在管理目標、職能、利益和對市場反應上的差異,都不可能較好地承擔起企業信用管理的職能。
2.缺乏客戶資信方面的資料,難以識別信用風險。由于缺乏必要的客戶資信評估制度,社會上一些客戶信用調查中介也不太正規,企業只能對非常熟悉和了解的長期合作客戶進行信用銷售,或者憑感覺和經驗去判斷新客戶的信用狀況。更有一些銷售人員為了自身業績的提升和銷售任務的實現,往往不做深入調查,就和客戶簽約,最終導致應收賬款信用風險。
3.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跟蹤。有些企業在確定信用額度后,并未對客戶實施嚴密的風險跟蹤,如客戶發生銷量大降、法律糾紛、財務收支危機等情況時,企業并未加以留意或加以調查,以至于最后出現了不良后果。而有的企業比較重視應收賬款發生時的管理,不注重應收賬款的后續管理,人為的割裂了應收賬款的管理過程。
四、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措施
1.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信用管理部門應當獨立于營銷、財務部門,可以與銷售和財務等職能部門共同合作,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業在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信用進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控制,需要專業人員從事大量的調查、分析、專業化的管理和控制。對大多數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先將信用管理職能建立起來,等運作正常后再逐步建立信用管理部。
2.建立客戶資信檔案。信用管理部門應該根據銷售部門在和客戶進行交易時獲得的信息,建立客戶動態資源管理系統,給客戶建立資信檔案,并動態監督客戶尤其是核心客戶資信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對客戶實行分類管理。當企業和客戶情況發生變化時,要及時調整、修正其信用檔案,以加強企業內部對客戶的信用管理。
3.強化應收賬款日常管理。
3.1實施應收賬款的追蹤分析。應收賬款一旦為客戶所欠,賒銷企業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對該項應收賬款的運行過程進行追蹤分析,重點要放在賒銷商品的銷售與變現方面。企業要對客戶的信用品質、客戶現金的持有量與調劑程度進行調查。把那些信用品質不佳,現金匱乏的企業,作為重點追蹤對象。
3.2對應收賬款賬齡進行分析。一般而言,客戶逾期拖欠賬款時間越長,賬款催收的難度越大,成為呆壞賬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業必須要密切注意應收賬款的收回情況,研究應收賬款的賬齡結構,對不同拖欠時間的賬款及不同信用品質的客戶,制定經濟可行的收賬政策。財務人員要將過期債權款項納入工作重點, 形成定期的對賬制度,每隔一個月或一季度同顧客核對一次賬目,實施對應收賬款回收情況的監督,調整信用政策,努力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率。對尚未到期的應收賬款也不能放松監督,以防發生新的拖欠。
3.3建立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制度。無論企業采取怎樣嚴格的信用政策,壞賬損失的發生總是不可避免的。遵循謹慎性的原則,對壞賬損失的可能性預先進行估計,并及時提取壞賬準備金。
4.建立賬款回收責任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在日常與客戶的接觸中,銷售人員應主動了解客戶經營管理變動情況,及時反饋信息給公司,使企業能夠全面掌握客戶的情況。對于造成逾期應收賬款或壞賬損失的銷售部門和相關人員,企業應在內部以恰當的方式予以警示,或扣其獎勵工資,力爭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分明。同時組織力量加緊催收,制定具體的催收計劃,使清欠工作要落實到人。
參考文獻:
[1]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對策,《北方經貿》,2006年第1期,55頁。
[2]王偉,論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山西財經大學報》,2009年11月第2期,179頁。
[3]申麗麗,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淺見,《經濟師》,2006年12期,213頁。
[4]姬海華,淺析應收賬款的信用管理,《企業家天地》,2009年5月,90頁。
[5]彭韶兵,《財務管理》,2003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2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