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性原則,是企業為了降低風險,在會計核算中采用謹慎的態度,未雨綢繆的一種思想。比如計提壞賬準備金,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運用,存貨的計價成本與市價孰低原則,都體現了穩健性原則的運用。那么,穩健性原則在上市公司運用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呢?
一、關鍵找到一個應用穩健性原則的平衡點
上市公司在當今市場經濟下,不穩健性體現在一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取消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的后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是假設后購入的存貨先發出,來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因為對于整個世界經濟而言,通脹是正常的,緊縮是暫時的。另一方面,我國企業準則明確規定企業不得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同樣的固定資產使用公司不同折舊程度就不同,而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都是一種預期不符合實際使用情況,所以應根據行業特點制定不同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采用不同的方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穩健性原則運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它的運用程度。首先將客觀性原則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本身就具有不穩健性。在監管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完全照搬穩健性原則,又使人為因素增加,可能存在虛增費用的現象,以及虛減資產的現象。特別是上市公司,更應該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應該客觀而又穩健的反應企業的經營狀況,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信度,不致于誤導報表使用人。比如:在高通脹期,應傾向于穩健性原則,在緊縮期應傾向于客觀性原則,這樣才能合理的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二、轉變以利潤為主的績效評價方式,以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為評價標準
當今,公司制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存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作為職業經理人,為了取得更多的報酬,很容易不堅守職業道德,過分追求利潤最大化,造成企業風險加大。比如延長賬期,過度促銷,雖然利潤很大,但沒有真正的提升產品的價值,很容易造成短期效應。
同時增加了企業管理應收賬款的成本,使資金機會成本加大,從而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造成營運資金短缺。為了籌到更多的資金,采用粉飾財務報表的方式,吸引投資者。比如過度追求投資報酬率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以利潤為主的評價指標。它的主要缺陷在于:投資者可以通過會計處理如折舊和存貨計價方法操縱投資收益率,使得管理者作出不利于企業發展的行為,如減少投資、減少研究支出等。
而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規避了人為的短期利益行為。不以單純的財務指標衡量企業的價值,可以采用市場占有率的提高,產品是否有核心競爭力,人力資源的強大,企業的誠信程度,企業的社會貢獻率,以及綠色環境指標等評價,可以讓投資者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比單純的上市公司財務評價指標“凈收益、每股收益、投資報酬率、營業現金流量”更具穩健性。
三、上市公司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會計穩健性原則的運用
內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防范會計舞弊、預防假賬發生。內部控制框架主要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過程、信息系統與溝通、控制活動和對控制的監督五項要素構成。內部控制健全有效,會計信息失真情況將大大減少,會計穩健性原則的運用更有利于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更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減少錯誤,減少舞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更真實的展現企業的價值。治理層和管理層要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有態度有認識有措施。
治理層組織結構要合理,管理層組織結構也要合理。首先對不相容的職務,實行相互分離的措施。比如: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與稽核檢查,授權批準與監督檢查。其次,上市公司必須建立授權批準體系,包括授權批準的范圍,授權批準的層次,授權審批的程序,即規定每一類業務的審批程序,以避免越級審批、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授權審批的責任,避免責任不清的情況發生。再次,設置風險評估部門,專門負責對有關風險的識別、規避和控制。最后設置獨立的會計核算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對人力資源的激勵要合理有效,不能過分強調收益。上市公司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為會計的處理合規、合法、客觀、真實打下了基礎,減少了人為舞弊行為,為穩健性原則的運用提供了條件。
四、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合理配備相應的會計人員
考慮到我國方方面面的現實情況,在貫徹落實穩健性原則時,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判斷能力,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行為;一方面要合理配備相應的會計人員,比如上市的 CFO 必須是富有豐富經驗的注冊會計師,而出納員則可以選用品質高,工作認真,學歷不高的會計從業人員,合理的人員搭配更宜激發團隊的協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從而使穩健性原則在上市公司中得到合理的應用,降低人為的舞弊行為。
參考文獻:
[1]臧莉,淺析謹慎性原則及其應用[J].消費導刊,2008\\(05\\)
[2]劉禮賢,對新會計準則下謹慎性原則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09\\(04\\)
[3]黃賀,黃凡.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之我見[J].財經界\\(學術版\\),2010\\(02)
[4]王雨松,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應用的探討[J].商業經濟,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