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算績效管理不規范
1.預算意識不強.
大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不重視預算管理,沒有認清預算管理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尚未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同時也沒有設置完善的預算管理機構和配備專職預算人員,從而導致預算管理形同虛設.
此外,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在日常收支活動中,沒有按照年初編制并審批后的預算執行,嚴重弱化了預算對資金使用的約束力.
2.預算編制質量不高.
由于傳統的預算編制存在一些不足,重收支、輕預算編制,從而導致了資金無法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部門對預算編制的重要程度認識不足,財務決策的隨意性較大,由此使得專項預算資金的執行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3.預算執行缺乏監督.
由于對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致使常常都是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后才與財政溝通,由此進一步增加了預算難度.而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由于審批制度不夠嚴格,加之開支范圍的隨意性較大,違背??顚S迷瓌t的情況時有發生,從而使得項目資金未獲得應有的社會效益.
(二)資產管理不嚴格
一是固定資產核算不完整.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對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情況及時進行賬務處理,也沒有定期盤點固定資產,使得固定資產經常出現賬實不符、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等現象.
二是部分單位沒有合理調配閑置資產,在購置資產時沒有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周詳的計劃,從而使得單位經常出現資產浪費、超標、擠占其他經費等情況.
三是部分單位不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尤其在固定資產處置環節存在諸多漏洞,為了逃避財政監督,一些單位將固定資產處置收入納為己有,形成了“小金庫”.
(三)財務內部控制薄弱
1.內部崗位設置不合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崗位的設置上存在著不規范和不合理的問題,甚至有的單位連最基本的財務室都沒有,財務人員只能與其他人員在同一個辦公室內合署辦公.有的單位雖然設置了財務室,但人員卻不是專職的財務人員.此外,還有個別單位的財務人員存在身兼數職的情況.
2.缺乏民主決策議事機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忽視了民主決策議事機制的重要性,對于大宗設備的購置以及基建支出等事項,缺乏集體研究和民主決策制度.同時,還缺少大額資金使用審批聯名簽字制度,這極不利于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3.財務風險控制缺失.雖然我國現行的《預算法》對財務支出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制度卻不完善,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支出申請與預算管理要求不符,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存在相互擠占的情況,從而使得單位經費的控制目標難以實現;以虛假票據報銷來套取資金;分析監控缺失,致使支出嚴重失控.
以上種種,給財政資金運作帶來了預算失控的風險.
(四)財務人員素質不高
首先,各行政事業單位擁有中級職稱的財務人員很少,還有一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根本沒有學習過財會知識,賬務處理大多照貓畫虎的套下來.由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規模小、業務少,部分單位領導不重視財務工作,認為財務工作不需要配備高級財務人員,導致財務人員整體素質難以提升.
其次,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年齡普遍偏大,學歷層次不高,思想觀念難轉變,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會計處理工作,而沒有承擔起會計管理和財務管理職責,使得單位財務工作仍然停留在會計核算層面.
再次,財務人員沒有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念,不考慮單位財力的合理有效使用,難以實現單位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完善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預算績效管理
1.提高預算重視程度.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要增強預算意識,組織財務人員學習《預算法》的相關法規,針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考核等環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預算績效管理的作用.
2.做好預算編制.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應當將具體工作落實到相關部門.財會部門除了要把握好預算編制的有關政策之外,還要引入零基預算法,在全面掌握年度預算人員配備、人員薪酬、業務發展情況、業務經費等各種因素的基礎上,合理預測單位經濟發展趨勢,確保預算編制具備科學性、前瞻性.同時,單位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要做好溝通,所有重大的預算項目均必須根據規定對其進行嚴格的評審.此外,還應對預算編制進行細化,借此來提高預算的科學性.
3.強化預算執行與績效評價.可由財會部門全權負責管理單位內部的預算批復工作,通過設立預算領導小組,對相關預算指標的分配實施進行統一決策.同時,要明確預算追加調整制度及審批程序,理由不充分的追加調整必須予以拒絕.此外,應建立一套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體制,做到預算有目標、執行有監控、完成有評價、結果有反饋,這樣能夠進一步提升預算的執行效果.
(二)加強資產管理
一是完善固定資產采購制度.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在購置固定資產時要制定合理的采購預算計劃,在預算批復的指標內使用采購經費,采購過程中嚴格按照政府規定的程序辦理審核、報批手續,并按照審批的采購方式進行采購.
二是健全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制度.加強固定資產核算工作,對實物資產建立臺賬,實行專人管理,確保核算信息與實物相符,并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若賬實不符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是完善固定資產處置程序,在審核、報批后才能處置固定資產,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將處置后的收益及時上繳財政部門.
(三)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1.落實崗位責任制.要對關鍵崗位的職責和分工加以明確,遵循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以此來形成崗位之間的制約和監督,如決策、執行、監督相分離;業務經辦、會計記錄相分離等等.此外,一些重要崗位的工作人員應當定期輪崗,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單位的財產安全,而且還能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
2.建立決策議事機制.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議事機制,減少重大決策的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另一方面,要對實行集體決策事項的范圍加以明確,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由班子成員聯名簽字.
3.健全財務狀況預警機制.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減少并消除人為操縱因素.通過對相關指標數據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預防并化解財務風險.
(四)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首先,財務人員要更新財務管理觀念,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級財政政策,在充分考慮本單位財力情況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資金,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和教育,鼓勵財務人員不斷豐富財務知識,學習業務操作技能,提高賬務處理能力和財務分析能力,能夠更好地勝任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崗位.
再次,賦予財務人員相應的職能,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在制定本單位發展規劃、決策重大事項時,都要發揮財務人員的作用,促使財務人員工作由傳統的信息整理、會計核算向政策咨詢、會計監督、決策支持服務等方面轉變,從而突出財務工作在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結論
總而言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財務工作,針對財務工作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經濟運行.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財務監管職能,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為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整體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志堅,廖群,左英.淺析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2)。
[2]魏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研究[J].北京建筑大學學報,2014(12)。
[3]王麗.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有益探索[J].現代商業,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