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13 年GDP 達到 568845 億元。企業作為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是 GDP 的直接創造者。然而,企業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大戶.2013 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為 375000 萬噸標準煤,其中,約 90%的能源用于企業生產.在當前能源持續短缺和環境日益惡劣的形勢下,發展低碳經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構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要素保障體系,對于引導和推動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1 低碳經濟的概念
目前國際上被廣泛引用的是英國環境專家魯賓斯德的闡述: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創新,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2 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生產要素構成
2.1 生產要素的內涵
本文從管理學角度認為生產要素的內涵,重在企業微觀層面的實踐,體現企業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對生產要素外部的可選性和內部的可控型。
2.2 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內容
①低碳技術要素。從低碳經濟的內涵看出,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動力,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程度取決于低碳技術的水平。企業應通過技術進步和創新,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選擇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固碳技術等低碳技術用于生產中。
②低碳人才要素。低碳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為滿足其需要,企業必須盡快建立一支全面的高素質的低碳人才隊伍.要在全員中形成低碳、環保、綠色的共同價值觀念,不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技術人員或是基層員工,不但要精通其專業,還要熟悉低碳相關的知識.
③低碳資金要素.低碳產業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更需要依靠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用于工藝流程改進、生產設備升級、節能技術改造.據麥肯錫研究估算,我國企業在今后 20 年中平均每年需新增約 2300 億美元的資本投入,才能有效實現綠色發展。
④低碳物資要素。物資是企業生產的必需要素,物資是否低碳直接影響到企業諸多經營環節的低碳化水平。歷史經驗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代價沉重。因此,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應以污染預防的原則為指導,從源頭抓起.即初始進入企業的物資要素如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生產設備均應體現綠色、環保、低碳的特征。
⑤低碳信息要素。低碳信息要素分為企業內部低碳信息和企業外部低碳信息.企業內部低碳信息包括企業低碳戰略、碳排放核算、低碳技術研發、低碳項目投資等。企業內部低碳信息的披露反映出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將有力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價值。企業外部低碳信息包括低碳技術發展信息、低碳政策信息、低碳交易信息等。企業外部低碳信息的獲取,有利于企業發現低碳發展機遇,制定和實施企業的低碳發展策略。
3 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生產要素保障體系構建
3.1 加快低碳技術創新
3.1.1 低碳技術創新的流程。低碳技術創新的基本流程包括:低碳技術或產品的構思、低碳項目確認、低碳技術或產品的研發、低碳技術產品的中試、低碳技術產品生產和銷售、低碳技術擴散。在具體的低碳技術創新過程中,不一定按這個線性流程遞進,有時存在多種循環及反饋,使各個環節得到優化,從而形成技術創新的統一過程.
3.1.2低碳技術創新的實現途徑.
①引進國內外低碳技術,然后通過漸進型的技術滲透,完成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二次開發.它適用于小型企業,企業可跳過技術創新流程的前部分環節,直接進入低碳技術產品生產環節.企業可用較少的資金、人力和較短的時間,獲取較為先進的技術.但它存在一定缺陷,企業引進的技術往往是成熟的技術,并不是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企業無法進入低碳技術擴散階段.所以,從長期來看,它并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甚至會使企業處于未來世界低碳產業價值鏈的低端.
②自主創新。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可采取基于自主研究與開發為主的技術創新策略,從而提高長遠競爭力。這種方式,由于要涉及到技術創新的整個流程,所以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且周期長,還存在技術風險。
3.2深化低碳人才培養
①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養。管理者的綜合素養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企業應與高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定期組織管理者進行高端進修,引導管理者學習現代企業制度、公司治理、系統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維等課程,完善管理者的知識體系。
②構建員工培訓體系。整合多方資源,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體系,通過“產學研”中科研人才的互動,提高企業低碳技術人才技術方面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通過中國能源管理培訓網等相關培訓機構加強能源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組織技術和管理骨干赴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好的企業交流,學習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等;采用講座、短訓、函授等方式,強化對企業基層員工低碳知識的培訓.
③引進低碳技術人才。為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大學等已增設了再生能源專業、能源與資源工程等專業。企業可以引進這些學校的低碳科技人才,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此外,企業還可以依托重大低碳科研項目、重大低碳建設項目等引進行業領軍技術人才和善于全球經營、國際管理、資本運營的項目運作人才。
3.3加大低碳資金投入
①提高低碳科技投入比例。低碳經濟本身不是暴利行業,相對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顯,在我國投融資平臺不健全的情況下,企業只有不斷地增強自身的發展和盈利能力,通過資本循環積累自有資金,才能持續地從企業內部獲得資金來進行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和設備改造。因此,在企業盈余能力增長的同時,應提高低碳科技投入的比例,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
②多渠道獲得低碳資金。目前,國際領先的金融機構已成為碳市場交易的重要參與者,企業可以與其合作解決低碳項目開發過程中一系列的資金瓶頸。如:金融機構可以向項目開發企業提供貸款、為原始碳排放權的開發提供擔保、在二級市場上充當做市商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動性等等。
③爭取國家各種低碳專項資金。為了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發展低碳經濟,國家、省已設立了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清潔生產專項資金、循環經濟轉向資金、產業技術與開發資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糧引導資金、再生節能建筑材料補助資金、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企業應及時識別國家的各項政策、做好低碳項目的整體策劃,以獲得資金支持.
3.4強化低碳物資管理
①選擇低碳資材.企業選擇資材時,在考慮其功能、價格合理的基礎上,優先采購不污染環境或污染小、可循環利用的資材,盡量不用或少用有毒原材料,使用無廢或少廢的工藝和高效的設備。特別是在能源的選擇上,盡量選擇石油、天然氣等碳排放系數小的能源和各種可再生能源。
②使用能源計量器具。企業應配備國家規定的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對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費情況、能源利用率、節能效益等進行統計和分析。此外,定期組織技術等部門對生產設備及工藝流程進行自查自檢,監控生產能耗,制定并實施整改方案,努力縮小與行業先進生產水平的差距.
3.5加快低碳信息建設
①注重企業低碳信息的宣傳和披露。一是爭取ISO14000 系列環境管理認證、節能產品認證、中國低碳產品認證等,并附于企業產品外包裝的醒目位置,同時在產品廣告中注入環保、節能、低碳的元素,通過視聽效應傳達企業的低碳信息以此提升低碳品牌形象.二是建立碳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企業根據各自的發展現狀,選取財務報表附注、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碳會計報表報告等表內表外的形式,從文字描述和數據說明上向外界展示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協調發展的生產方式.
②充分利用企業外部低碳信息平臺。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及時關注國際組織、政府、民間機構等建立的低碳信息發布平臺,收集高新技術項目、低碳項目、成果、專利及科技政策法規等多項數據,推進企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與提高能效等領域的外部合作,從而解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的要素瓶頸和項目風險,以較低的經濟成本實現低碳生產.
參考文獻:
[1]付允,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2]劉兆征。低碳經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分析與應對策略[J].科學社會主義,2010(4)。
[3]孫雪麗。我國現階段低碳經濟發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