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政領導干部在我國,是社會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和關鍵性群體,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領導干部隊伍,是國家各項建設的重要保證。如何選出優秀的黨政領導干部,一套科學管用的領導干部選任制度是關鍵,而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成為當下檢驗干部選拔任用制度以及工作流程是否公正、準確符合群眾需要的重要指標。
建國以來,我國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發生了深刻變遷,用人體制日趨科學、完備,在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的支撐下,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走進了領導干部隊伍,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貢獻了重要力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級黨委都不斷提高選人用人科學化水平,并以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作為檢驗這項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據。A市黨委作為基層的干部管理組織,在干部選拔任用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針對這一情況,通過查閱數據資料、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將 A 市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問題進一步鎖定,即存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存在群眾的參與程度不高、干部選任過程操作不夠精準、選人用人工作不夠公開透明、決策的公正程度仍有欠缺、制度的配套程度較低、干部選用結果與群眾期盼仍有差距等問題。并進一步查找了產生問題的原因,運用政治心理學理論、人力資源理論、領導特質理論、人崗特質理論等基礎理論,對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產生機理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從初始提名、民主推薦、考核評價、競爭、群眾參與、教育管理等 6 個方面,制定了提升 A 市領導干部選用工作公信度具體措施。
通過研究,進一步明確了 A 市干部選任中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改進提高工作,進而充分改進優化干部選拔任用整體水平,實現選拔任用公信度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
目 錄
摘 要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領導干部"內涵的相關研究
1.2.2"公信度"內涵的相關研究
1.2.3 黨政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的相關研究
1.2.4"選人用人公信度"的相關研究
1.2.5 前人研究的評價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內容與框架
第 2 章 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的界定
2.1.1 黨政領導干部
2.1.2 選拔任用工作
2.1.3 公信度
2.1.4 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
2.2 相關基礎理論
2.2.1 政治心理學理論
2.2.2 人力資源理論
2.2.3 領導特質理論
2.2.4 人崗匹配理論
第 3 章 A 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現狀及問題分析
3.1 我國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的演進歷程
3.1.1 第一階段:模仿學習(1949 年至 1966 年)
3.1.2 第二階段:癱瘓狀態("文化大革命"時期)
3.1.3 第三階段:探索發展(1977 年至 2006 年)
3.1.4 第四階段:整體推進(2006 年至今)
3.2 A 市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實踐
3.2.1 樹立了選人用人導向
3.2.2 嚴格執行選拔任用程序
3.2.3 建立科學的綜合研判機制
3.2.4 制定規范的工作流程
3.3 A 市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狀況分析
3.3.1 公信度指標體系
3.3.2 公信度計算方式
3.4A 市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調查分析
3.4.1 調查問卷設計
3.4.2A 市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統計分析
3.4.3 A 市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5A 市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影響原因
第 4 章 提升 A 市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對策
4.1 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形成要素與機理
4.1.1 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形成過程
4.1.2 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形成要素分析
4.1.3 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形成原理分析
4.2 提升 A 市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對策建議
4.2.1 規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
4.2.2 確保民主推薦真實可靠
4.2.3 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
4.2.4 加大競爭性選拔干部的力度
4.2.5 擴大群眾的有序參與
4.2.6 加強對干部的教育管理
第 5 章 結論與展望
5.1 研究結論
5.2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