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建設轉型的關鍵時期,其中,公共事業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著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對監督機制的重視程度,落實公共事業管理事務,轉變政府職能,緩和社會矛盾,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通過制定科學的監督機制制度,拓寬群眾監督途徑,提升政府辦事效率,真正做到“辦實事”、“辦好事”.
一、目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監督機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公共事業包含整個社會的基本工作,直接影響著全體社會公眾的利益,受到計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公共事業仍然處于政府管理控制狀態。隨著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實施,公共事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因為工作環境、人員素質等方面,其也出現了部分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部分:
1.群眾監督意識有待提升,社會監督途徑較少。在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中,人民與政府部門的距離較遠,甚至出現部分人不愿意參與政府事務的情況,再加上很多公共事業管理部門拒絕人民實時監督,因此,降低了人民監督意識。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輿論監督逐漸進入到公共事業管理過程,如新聞報道、網絡傳播等,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監督途徑,但是這種監督力度不夠,沒有發揮其本身作用。此外,缺少民間公共事業監督組織,我國目前還沒有成立專門的民間組織來監督公共事業管理,但從發達國家成功經驗來看,成立類似于民間監督的社會團體,能較好地完善公共事業賬目管理,并促使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2.公共事業監督主體較多,造成權利真空狀態。我國政府部門設置較細,增加了公共事業監督主體,但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各監督主體的職責,使得在監督過程中存在權利真空狀態,也提升了監督程序的復雜性,當公共事業項目出現問題時,部門之間可能會相互推諉,加大了部門矛盾,不利于建立統一的監督機制。此外,我國審計部門工作量較大且分散,沒有多余精力顧及公共事業監督,造成“組織缺位”的問題[4],從而使得監督工作停留在制度層面。
3.公共事業管理流程復雜,工作透明度不高?!柏澪鄹瘮 庇绊懼麄€公共事業管理監督體系,但受到工作人員素質、外部環境、運行機制等方面的限制,貪污腐敗成為了目前公共事業管理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表現:第一方面,公共事業部門人員挪用公款,降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不良影響;第二方面,部分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從事盈利性生產經營活動,引發腐敗。
二、改善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監督機制現狀的具體方案
針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政府應及時轉變自身職能,深化權利部門改革,將監督重點轉移到管理過程,簡化工作流程,提升人們對政府的滿意度。
1.依靠公共事業管理法律法規,增強監督力度。公共事業應包括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可以依靠頒布公共事業法律法規,增強對公共事業的監督力度。結合社會中存在的特殊情況,如可以頒布《未成年保護法》、《殘疾人權益法》等,保障特殊群體利益[5].全面考慮組織性質、法律體現等方面,采取立法的方式,明確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和政府機構的界線,促使公共事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確認政府對公共事業監督的主體,減少部門沖突,協調各部門之間關系,形成高效的運轉體系,保障監督機制的順利運行。
2.拓寬公共事業群眾監督途徑,加大日常管理。改善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監督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借助群眾和社會力量,利用傳播媒體,拓寬群眾監督途徑,如建立群眾信箱、舉辦公共事業訪談等。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門必須加大對公共事業監督作用的宣傳力度,讓人民意識到監督的重要性,提升人們主人翁意識,帶領人民進入到公共事業管理監督過程。此外,也應放寬對公共事業組織的限制,加大對工作的日常管理[6].目前,申請公共事業監督組織難度較大,其注冊程序較復雜,審批過程也比較冗長,因此,政府可以借鑒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過程,不斷簡化組織申請程序,發揮民間社會監督作用。
3.建立公共事業良好競爭機制,提升工作透明度。政府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存在人為社團壟斷,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監督機制的運行,因此,必須結合公共事業性質,合理打破社團壟斷,通過建立良好的競爭機制和獎懲制度,提升公共事業工作的透明度,以便各組織之間相互監督。此外,可以借助互聯網,完善公共事業網絡分享平臺,將公共事業資金公布在上面,讓群眾實時監督,減少貪污腐敗的現象。
4.完善公共事業內部監督制度,營造服務氛圍。公共事業組織必須加強內部監督,通過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建立高效的評估系統,合理評估工作人員績效。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應結合部門情況,可以采取委員制等先進制度,通過開展公共事業培訓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三、改善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監督機制現狀的注意事項
在解決公共事業監督機制問題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站在人們群眾基本利益角度,提升公共事業管理的民主性,隨著人們權利保護意識的增加,政府必須加強對人民意見的重視程度。二是協調政府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和社會監督組織的關系,將兩者有機統一,促進公共事業不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公共事業的不斷發展,合理對其進行監督越來越必要,政府部門必須立足于人民最基本利益角度,完善公共事業管理監督機制,更好地履行政府社會職能,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現象,培養高素質公共事業管理人才,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為建立廉潔型政府創造更好條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應聯合外部和內部監督,科學拓寬群眾、社會監督途徑,聽取人民意見,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將公共事業管理過程簡化并公開,增加其透明性,加強人民對政府監督力度。通過建立內部良好的競爭機制和獎懲制度,及時發現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深化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監督制度改革。
參考文獻:
[1]馬曉燕,吳丹。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初探--以山東交通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個案[J].當代教育科學,2014,01:57-59.
[2]蔡炯,田翠香,程晉烽?;谛轮贫冉洕鷮W視角的公共事業單位績效評價[J].財經問題研究,2014,06:81-85.
[3]李艷麗。國外公共服務機構資產管理及其對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改革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08:6-11.
[4]盤小梅,詹淼鑫。人類學視野下的中國城市民族問題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民族問題研究回顧[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15-20.
[5]楊文獻,趙妍,劉倩,孫媛媛。高校內部控制規范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河南省高校的調研報告[J].財政監督,2015,29:59-64.
[6]申曉娟,胡潔,李丹。關于“十二五”時期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解讀[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