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共事業是國家公共服務建設發展的重要領域,對于推進國家和諧、經濟穩步發展,起到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公共事業發展起步較晚,但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事業體系。在公共事業管理方面,我國一直著力于管理改革創新為驅動,為公共事業管理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當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強調深化公共事業管理改革發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本文立足于對公共事業管理現狀的認識,從體制建設著力,闡述了新時期公共事業管理發展的應對措施。
一、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民間公共事業管理滯后,組織管理建設不到位
我國民間公共事業組織起步晚,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完善,也逐步得到發展與壯大。特別是在上世紀 90 年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在“大社會”改革目標的導向之下,民間公共事業組織發展迅速。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加快,民間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空間巨大。在民間社會力量、個人等參與之下民辦醫療機構、學校及福利機構,日益成為我國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但是,在“快發展、大格局”的現實之下,我國在民間公共事業管理方面,卻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民間公共事業的混亂性,突顯出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建設中的諸多問題,如現有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對民間公共事業管理的規范相對較少,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民間公共事業組織管理的現實需求。與此同時,我國民間公共事業組織在規模上仍相對較小,且比較分散,而現有的管理體制存在較大漏洞與不足,隨之而來的安全等問題,也成為制約民間公共事業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網絡化公共事業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缺失的存在影響公共事業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化公共事業發展迅速,并逐步成為一種“時尚”.一方面,依托于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構建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事業服務模式,成為現代公共事業發展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依托網絡平臺,網民自發組織“虛擬社會團體”,這與傳統的社會團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逐步建立健全網絡化公共事業管理體制,是推進公共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在網絡社團的法律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空白,較大的管理缺失,成為一些“騙子”斂財的重要工具。于是乎,一些披著“善意”的騙子在網絡上建立慈善團體,以募集善款為由,進行非法行騙。這不僅給公共事業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削弱民眾參與的積極性;而且損害了公眾的合法權益,不利于公共事業管理的科學發展。為此,為適應當前的公共事業發展,我國應逐步優化管理體制,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化公共事業發展,也進一步維護公共事業發展進程,共同為社會發展提供力量。
(三)公共事業缺乏規范化管理,制度性管理讓工作處于被動狀態
公共事業的快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公共事業的形式、平臺及渠道日益多樣化,規范化管理的推進,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公共事業已由傳統形式轉變為多樣化的發展形態,借助互聯網實現跨國公共事業管理,更加強調公共事業規范化發展及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在大發展、大繁榮的當前,政府在管理上的力量相對缺少,特別是在新事物、新技術等領域,表現出反應遲鈍的問題,處于被動狀態下管理工作,顯然無法將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其次,過于強調制度管理,缺乏彈性管理下公共事業管理的創新發展。一方面,公共事業快速發展,管理模式、體制陳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事業的發展,也阻礙了規范化管理的進程;另一方面,公共事業的社會參與面日益廣泛,“捉襟見肘”的管理現狀,顯然與現實發展相脫節,規范化管理尚未實現,何以更好地推進公共事業發展。這值得政府職能部門思考,強化公共事業管理的主動性、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