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飛速發展,不少城市患上了嚴重的“城市病”,亟須有效的治理手段。未來,我國在城市管理方面應大力探尋新的模式,治療“城市病”.
第一,需制定一部全國性的《城市管理法》,涵蓋城市市容管理、市政設施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等內 容 .《 城 市 管 理 法 》要 明 確 城市綜合管理的法律概念、基本任務、基本原則、目標、對象、管轄范圍、權力職責、實施機構、法律責任等要素,同時,消除各地城市管理體制差異,積極推進城管執法權的集中,逐步走向城管綜合執法職能。
第二,需從中央到地方推行“大城管”機制。由住建部負責指導,在全國各地級市(或富裕的縣級市)統一建立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職能覆蓋給水、電力、通信、供熱、交通運輸、供氣、垃圾收運處理、排水、園林綠化、應急食品等城市基礎功能和城市公共空間,由市長任“一把手”,統籌各職能部門,變“塊管”為“塊管”和“條管”相結合,保障城市管理全國一盤棋、走上正規化道路。
第 三 ,各 級 政 府 在 城 市 管理 的 規 劃 環 節 要 實 行“ 多 規 合一”“大規劃,長規劃”.實現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并以這個為基礎,把一張藍圖干到底,滿足未來幾十年城市發展的需求。
第四,要打破政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格局,進一步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政府應將原來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通過直接撥款或公開招標的方式,交給有資質的社會服務機構(包括由事業單位轉制而來的社會組織)來完成,最后根據中標者所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來支付服務費用。例如:2013年5月,深圳市城管局出臺了《關于社會組織參與市容秩序輔助管理若干指導意見》及附帶的4個規范性文件,通過公開透明的服務外包方式,創新了化解城市頑癥痼疾的新思路。通過對流動攤販進行前期教育宣傳、集中整治、有序疏導,再交給社會服務公司采用定人定崗全天候長效管理,增強了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有序引導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例如:北京市西城區和朝陽區在城市管理方 面 有 效 動 員 了 市 民 的 力 量 ,“西城大媽”和“朝陽群眾”都是維護社會治安、打擊各類犯罪的志愿者,兩個區的綜治辦在發動志 愿 者 時 ,按 照 巡 邏 、宣 傳 、守護崗、安全檢查等十個不同的崗位,按照每個志愿者的性別、年齡和體力等特點量身訂制了不同崗位。在實名注冊的志愿者之外,剩余的群防群治力量也根據各自所在的崗位不同承擔著自己的職責。根據西城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西城轄區的信息員收集各類情報信息11937件,違法犯罪線索567件?!拔鞒谴髬尅碧峁┑那閳?、線索直接支撐了打擊破案工作:刑拘188人,治拘819人,破刑事案件165起,治安案件558起。
第五,需加大對硬件和軟件的保障力度。在硬件設施方面,除了要加大資金投入和設施密度,還需要運用高科技手段來提高設施的使用效果。例如: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地區近年來一直存在停車難的問題,而經過相關部門調研,三里屯地區的停車位的日??罩寐示垢哌_30%左右。對此,三里屯參考了國內外的相關案例引進了一套智能停車系統,通過新型電子指示牌、手機客戶端等形式,引導開車來此處的市民快速找到停車位,保障停車位使用率的提升。在軟件方面,要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保障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例如:在大部分歐美國家,環衛部門都是以用工部門的性質存在,按照勞動合同法納入企業職工范疇,工資、社保、福利待遇等都可以得到解決。未來我國還是應努力解決環衛工人的“身份尷尬”,逐步將他們納入勞動合同管理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