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行政化有悖于大學的精神。 高校的行政級別是計劃經濟和官本思想的產物。 去行政化是為了遵循教育規律, 也是對大學精神的回歸。 高?;鶎咏M織包括基層行政組織、 基層教學組織、 基層學術組織、 基本服務組織等,本研究述及的基層組織是指高?;鶎有姓M織。
為此, 高?;鶎咏M織理所當然是去行政化改革的最前沿陣地和突破口, 強化 “文化力”, 實施文化管理自然也成為高?;鶎咏M織改革的迫切需求和理性選擇。
一、 文化管理的特征
高校文化是內隱在高校教育理念、 教育行為方式以及教育環境等因素中的價值取向, 其核心是高校作為一種有活力的組織內在的 “人文系統”. 文化是一種精神, 一種氛圍, 一種價值導向, 一種理性目標。 文化管理強調人是目的, 而不是手段和工具, 它能夠充分發揮文化覆蓋人的心理、 生理、 人的現狀與歷史的作用,把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展現出來。 它從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入手, 培養學校的共同價值和師生的共同情感。 文化管理無論是作為一種管理理念, 還是作為一種管理模式, 都是對人的尊嚴保護和價值肯定的管理, 是體現人文關懷的一種管理。 高?;鶎咏M織實施文化管理有其實際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是高?;鶎咏M織管理中存在著一些現實的問題亟待解決, 另一方面是知識經濟時代高?;鶎咏M織實施文化管理有其迫切的內在要求。 當前高?;鶎咏M織管理中行政化現象突出表現為:
首先, 高?;鶎咏M織管理官僚化。 基層組織管理分工越來越細, 管理層級越來越多, 機構日益膨脹和臃腫, 行政人員把服務和管理的功能簡化為單純的管理, 從而也就使高?;鶎咏M織金字塔式的等級權力機構日益行政化、 官僚化。 這種金字塔式組織一方面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另一方面造成了價值的扭曲、權力的泛化和學術功能的弱化, 使得基層組織的學術本位讓位于官本位, 嚴重扼殺和窒息了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其次, 管理模式以指令控制為主。 與高?;鶎咏M織管理行政化相對應, 基層組織在管理模式上也往往強調指令和控制, 追求統一性和服從性。 這種行政化管理制度更多地強調權力的權威性, 強調效率最優化, 但在管理環境復雜多變的知識經濟時代, 教職工的個人能動性和創造力變得日益重要, 已成為提高高?;鶎咏M織競爭力的強大動力和源泉。 顯然, 指令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已變得不合時宜了。
二、 高?;鶎咏M織實行文化管理的內涵
1. 實施文化管理契合高?;鶎咏M織的特點
高?;鶎咏M織既是高校內設單位, 又具有相對獨立的管理權限, 是高校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 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四項職能的落實者和體現者。 作為承上啟下的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基層組織, 肩負著專業建設、 學科建設、教學管理、 社會服務、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創業與就業等重要使命。 同時, 基層組織大多是以一個學科或幾個相近的學科為基礎組建而成的, 文化是在眾多學科融合集萃過程中產生的。 由此, 不難看出, 作為一個學科和專業較強的組織, 基層組織具有鮮明的專業化特點, 而這一特點使其在治理中與文化管理的理念具有內在的契合性。 基層組織的特點體現在教育管理中, 它既不能像政府組織那樣以行政權力為中心, 強調嚴格的行政化管理, 呈現出一種等級分明的科層體制; 也不能像企業組織那樣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實行企業化管理, 追求企業最大效益。 基層組織是以教學和學術研究為核心要求的組織, 組織內部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方向也不盡相同。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一味以制度管理來約束或以行政命令來控制, 勢必造成管理的低效率, 甚至阻礙基層組織目標的實現。文化管理可以更加突出基層組織的學術權力,通過文化培育、 管理文化模式的推進, 塑造共同的價值觀, 激發人的自覺性和內在積極性,促進人的共同價值觀的形成。
2. 實 行文化管理是實現基層組織管理目標的客觀需要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生活的意義在于不斷實現心中的目標, 并不斷形成新的目標。在人的心理世界中, 存在三種層次的目標, 即與生存相關的目標、 與社會相關的目標和與自我發展相關的目標, 三者之間相互聯系、 相互作用, 構成一個有機的功能整體。 基層組織是高校教學、 科研工作、 人才培養、 社會服務的主體和前沿陣地, 每個基層組織都有自身的辦學歷史和辦學特色, 都會根據各自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等實際狀況, 制定出中長期發展目標和具體的管理措施。 而實現發展目標, 僅僅依賴傳統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難以達到發展目標的真正實現, 需要以文化的力量促進基層組織的不斷發展, 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 “大學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 始終與學校的發展相伴隨, 對學校的發展具有無形的內力作用, 優秀的大學文化是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的必需條件?!盵1]文化管理就是通過明確的價值導向、 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 把發展目標明確告訴師生, 使所有師生形成高度的共同價值認同和情緒一致性認同。
3. 實 行文化管理是促進師生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高校實行文化管理必須堅持以師生為本,以師生共同價值觀念和信念的確立為核心, 以促進師生專業化發展為根本目的。 基層組織文化管理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 通過形成自身特色的組織文化, 激勵和規范師生的行為, 從而實現師生專業化素質的整體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就教師而言, 教師是基層組織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管理活動中應當圍繞如何識人、 選人、 用人、 留人開展, 既要尊重教師的教學風格和特長, 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與教師溝通交流, 讓教師一切創造的愿望得到尊重、 創造的活動得到支持、 創造的成果得到獎勵; 又要積極幫助教師理清專業發展思路, 明確個人專業發展方向, 把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 個人目標與基層組織發展目標辯證統一起來, 使教師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就學生而言, 基層組織的一切活動應該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這一終極目標而展開。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專業知識, 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體驗成長, 在專業成長中體驗快樂; 要為學生積極搭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 讓學生在訓練中獲得真知、 掌握過硬技能, 為學生今后走上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