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飛地工業”經濟發展模式先后在國內一些地方悄然興起,以其堅實的理論基礎、多方面的客觀必然性和經濟合理性,較好地適應了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不失為區域發展新型工業化可供選擇的現實模式和有效路徑。
1.“飛地工業”概念解讀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個國家境內有一塊主權屬于它國的領土。所謂“飛地工業”發展模式,是指借用“飛地”這一形象概念,在當前大力推進工業化和開放化的進程中,將行政區劃上隸屬于甲地的某塊土地劃為乙地的“飛地”,把乙地新引項目放入“飛地”,通過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兩地互利共贏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也指工業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充分發揮工業區域比較優勢,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工業產業和輸出工業項目,而由欠發達地區提供工業項目建設和發展用地,利稅兩地共享,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持續或跨越發展的新型經濟模式。
2.“飛地工業”的三種類型
\\(1\\)區域內有項目無地的“借巢下蛋型”。如同一區域內,尤其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城區,有的地方雖然有可以引入的工業項目,但是由于土地占有的不平衡性或者城市規劃定位的限制,沒有土地空間放置工業項目,要繼續引入這些工業項目,只能由其它有土地且規劃允許發展工業的城區或者工業園區提供放置這些項目的“飛地”,或稱之為工業園內的“二級園區”即“園中園”。隨著城市規劃的科學理性化、區域發展的協調有序化、經濟建設與人居環境的和諧統一化問題日益突出,這種“借巢下蛋型”工業發展戰略將會愈加重要。
\\(2\\)區域內工業園區的“擴巢引鳳型”。一方面,現有工業園區原先圈定的發展范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許多地方的項目建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馬太效應,工業園區的吸納和集聚功能初步實現。為此,有些工業園區開始在區域可調控的范圍內,積極向外擴張,建設項目“飛地”,開辟新的空間,打造新的載體,擴大招商“引鳳”的平臺,客觀上形成了“園外園”,成為又一種“飛地工業”類型。
\\(3\\)區域間承接產業轉移的“筑巢引鳳型”。對于產業移出方而言,則可以稱之為跨區域“借巢下蛋型”。產業移出方將相對于本地區來講已經過時落后的工業產業向外移出,而我國許多相對落后地區則客觀上仍然需要引入這些產業來帶動本地區經濟發展,這一“出”一“入”的緊密銜接,則實現了產業的空間轉移。此時,入地成為出地的“飛地”,這種發展模式即構成了第三種“飛地工業”類型。
3.“飛地工業”具體案例
我國最早發展“飛地工業”經濟模式的是沿海經濟特區。近年來,“飛地工業”新模式由沿海經濟特區逐步推向內陸城市,先后在國內江蘇常州、福建福州、四川成都、遼寧遼西、海南??诘纫恍┑胤降玫匠醪桨l展,并取得較好成效。
\\(1\\)工業城市常州是較早發展“飛地工業”經濟模式并嘗到甜頭的城市之一。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常州便開始發展“飛地經濟”,充分利用其鄉鎮企業發祥地所特有的資金、人才、技術、民企之長,規避“兩頭在外”\\(即原材料在外、市場在外\\)、資源短缺之短,先后與國內三峽庫區、陜西安康、蘇北鹽城及國外一些城市建立起戰略伙伴關系,構建工業發展的市外“飛地”,如提供技術在經濟不發達的三峽庫區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合作項目,100多家企業發揮資金優勢在鹽城土地上投資辦廠;同時,還積極為國外跨國大企業集團提供工業發展“飛地”,實現了供“飛地經濟”雙方雙贏的格局,推動了常州工業經濟的崛起騰飛。
\\(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州,近年來也走上發展“飛地工業”的路子。一開始把鄉鎮新上的工業項目通通集中到一個工業區,而產值、稅收歸引資的鄉鎮所有,解決了土地供需矛盾,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隨著實踐的日益推進和快速發展,福州市“飛地工業”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創新,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飛地工業”主要可以歸納為4種代表性模式:一是永泰馬洋模式,主要特點是貧困鄉鎮的扶貧異地開發和鄉鎮企業的集聚升級;二是連江模式,主要特點是經濟強鎮的聯合開發和鄉鎮企業的集中發展,突出共建鄉鎮外引內聯的平臺;三是金山工業集中區模式,堅持“內部挖潛、盤活存量、高效集約、產業集聚、持續穩步發展”的路子,“飛地工業”升級發展到了跨縣\\(市、區\\)的資源互補和集中連片開發;四是福州軟件園模式,把“飛地工業”引入高科技園區,發揮相關縣\\(市、區\\)優勢,集中開發創辦“飛地園區”。各種模式基本做法相似:一是建好“飛地”載體工業集中\\(園\\)區,二是制定政策引導推動。目前,“飛地工業”模式已擴大到福州所有區縣鄉鎮。
\\(3\\)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與山東省淄博市合作建設“飛地工業園”。淄博市是以煤炭、陶琉、紡織、冶金、化工為基礎的資源型工業城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淄博市面臨著土地資源不足、能源、原材料供求矛盾、環保節能壓力巨大等發展瓶頸。石嘴山市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型工業城市,其良好的區位優勢可以將市場覆蓋至周邊甘肅、陜西、新疆等省區甚至中亞和中東等國家。當地煤炭、硅石、粘土、白云石等資源能源豐富,是西部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同屬工業城市的石嘴山市與淄博市,在產業結構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石嘴山市因此成為淄博市進行產業梯次轉移、實現東西部優勢互補的首選理想目標地?!帮w地工業園”建設有利于石嘴山市盡早擺脫對煤炭資源的依賴,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政策優勢,以不可持續的資源換取可持續的產業,尋求經濟可持續發展。
3.“飛地工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有利于推進產業集約發展??杉涌煺{整工業經濟結構和布局,變散點布局為特色集中布局,實現工業經濟各類資源最大化整合,生產要素最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顯現出工業聚集功能、規模效應和集約效益,力促形成極具特色的品牌工業經濟。
\\(2\\)有利于降低工業成本,提高經濟收入。發展“飛地工業”,共享共用優越的區位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一流的軟件服務,可以大大降低工業投入成本,避免重復建設。有力地保護了國家所有的土地權益。同時,原來地段較好和價值較優越的舊廠房土地,通過盤活置換、“退二進三”,既能增加經濟收入,又有利于城市規劃的全面科學實施。
\\(3\\)有利于實現區位優勢互補。生產要素的作用能否最大化發揮首先在于是否實現了最優化組合?!帮w地”關系雙方具有明顯的區位要素互補性,作為項目方往往有著明顯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作為項目引入方往往具有項目合作的充足信息、推進合作的良好渠道、促成合作的豐富經驗,作為“飛地”提供方則往往具有充足合適的項目建設用地?!帮w地工業”可實現最佳區位優勢組合。
\\(4\\)有利于加速承接產業轉移。為欠發達地區積極承接轉移產業,既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更直接提供了一個大平臺。進一步加強與深化兩地間的產業互動,形成產業轉移的乘數效應。
\\(5\\)有利于招商引資創新增效。有效提升招商成功率和招商水平,也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新思路,開拓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構建起新的內在機制。
同時,有利于破解工業用地“瓶頸”,提升地方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