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國內外環境變化導致需求減弱,另一方面是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對產業結構主動調控的力度加大。受此影響,2011年始,北京工業經濟增速一直停滯不前,但隨著政策促動與北京產業升級能量的逐步釋放,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已走出低谷,企穩回升。當前,首都工業經濟正逐漸步入從以規模、速度促發展到以調結構、提質量、重升級促發展的動力轉換期,工業經濟觸底回升態勢基本確立。
新變化預示企穩回升基本確立
變化一:“輕快重慢”趨勢扭轉。重工業是北京市工業經濟的主體,從歷史規律看,當重工業增速慢于輕工業時,工業經濟增速將放緩;當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時,工業經濟增速將逐步加快。2012年1~11月,北京市規模以上重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7.5%,增幅高于輕工業2.8個百分點,差距比1~3季度擴大1.7個百分點,從當月生產情況看,重工業增速已連續10個月快于輕工業?!拜p快重慢”的扭轉說明全市工業溫和回升態勢逐步明朗。
變化二:企業效益“由降轉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繼2012年7月份實現年內首次增長后,已連續3個月保持增長態勢。2012年1~3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0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增幅比1~8月提高3.1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長水平。其中,主營業務利潤增長4.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比1~8月提高2.3個百分點。微觀經營主體獲利能力正逐步提升。
變化三:產成品庫存高位回落。2012年上半年,在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企業去庫存階段特征明顯。但近幾個月一些積極變化開始呈現。產成品庫存增速在2012年6月末達到低點后開始反彈。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幅度則在近6個月穩定在4.9%~6.2%區間,明顯快于2012年1~4月0.1%的增長水平。銷售升中趨穩、庫存穩中有升的現狀表明,企業去庫存化進程逐步接近尾聲,生產意愿或將回升。
變化四:經濟周期顯示工業生產觸底企穩。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工業經濟經歷了五個完整的發展周期。從前五輪的經濟周期增長規律來看,從波谷到波峰約為2~4年不等,從波峰回落到谷底為2年左右時間。從2010年上半年開始,北京市工業增加值增速總體呈現回落趨勢,工業進入新一輪周期的下行通道。2012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5.7%。2012年1~3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6.2%,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回升勢頭得到鞏固。初步判斷,工業經濟將逐步走出谷底。
變化五:東部發達省市初現回升跡象。2012年9月份以來,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改變了年初以來持續緩中趨穩的基本運行態勢,呈現出穩定加快的新變化,特別是部分東部經濟發達省市回升跡象較為明顯。2012年1~10月,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和廣東分別比1~3季度回升0.4個、0.3個、0.5個、0.1個和0.4個百分點,繼續鞏固和擴大了1~9月的回升趨勢??梢姰斍氨本┕I運行觸底回升的周邊趨好環境已具備。
新特征透視轉型升級進程加快
特征一:調整方式由“以退促進”逐步轉向“內涵促進”?!笆晃濉睍r期,北京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先后組織化工、石灰等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首都功能定位的落后生產能力有序退出。金融危機后,北京再度加大高端產業投資和科技投入力度,調整目標逐步向科技引領、高端產業升級的“內涵促進”轉變。從資本投入看,工業投資額從2009年的406.2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751.9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8.4%攀升到12.7%。2012年以來,新項目產能逐步釋放,對工業經濟回升發揮了積極的帶動作用。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三工廠投產,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生產線改造,中芯國際、京東方8.5代線、小米手機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逐步量產,有效抵御了整體行業大幅下滑的風險。
特征二:內部結構由“單點支撐”逐步轉向“多點支撐”。在不斷的產業調整和升級中,工業內部結構得到改善,制造行業發展逐步由2006年電子行業“一枝獨大”轉變成汽車、電子、醫藥、設備等多個高端領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工業產業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加強。其中,汽車制造業由2006年的第三位躍升為制造業的龍頭老大;醫藥制造業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制造業排名中由第八位躋升到第三位。重點行業內部產品升級,使整體行業盈利水平得到提升。2012年1~3季度,汽車制造業利潤率為9.2%,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為16.9%,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
特征三:總部經濟對工業支撐作用顯著?!笆晃濉逼陂g,北京總部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支撐北京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危機后,總部經濟對北京工業支撐作用凸顯。工業總部經濟主要分布于采礦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010年,總部企業分別創造了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采礦業97.9%和86.1%的增加值,分別比2009年提高27.5個和37.6個百分點。2012年1~3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2%,其中,采礦業增加值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5個百分點;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3個百分點。
特征四:主要產業鏈集聚初具規模。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以北京現代、奔馳、福田3家整車企業為核心,93家零部件企業為支撐,集整車生產、研發設計、零部件配套、汽車銷售為一體的汽車產業鏈條;以諾基亞、索愛等手機通信設備企業為中心的星網工業園和以京東方8.5代線為中心的數字電視產業園。其中,2012年1~3季度,全市汽車制造產業鏈實現產值占汽車制造業的比重約為92%;星網工業園和數字電視產業園實現產值占電子行業的比重約為34%。三大產業鏈條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工業運行效率。
新路徑破解首都工業發展瓶頸
路徑一:堅持“以調促進,以轉推升”不動搖。雖然當前工業增速回升態勢已比較明顯,但從中長期來看,仍然處于較低的增長水平。工業結構將在一段時期內處于調整階段,工業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必然趨勢。因此,要理性看待當前北京工業的減速,堅定不移地走“以調促進,以轉推升”之路。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才能有效解決多年來工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缺乏核心競爭力等深層次問題。
路徑二:以科技轉化為突破口,實現創新驅動。北京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但多年來工業實體生產與先進的科技成果尚未形成良好對接,科技優勢無法有效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各生產要素資源的約束性不斷加強,北京工業發展高端引領不足、核心競爭不強、總體運行不穩的問題尤為突出。增強北京工業科技轉化能力,實現從創新到應用的轉化,仍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路徑三:保持現代制造業持續增長,做好項目的選擇與儲備。依據經濟發展規律,工業經濟將在不斷調整和轉型中降低其在北京GDP中的比重,但北京工業也要汲取歐美國家“產業空心化”的教訓,應保持現代制造業持續增長,并實現效益與效率的最優化配置。投資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導向的重要引擎,應注重工業投資項目的選擇與儲備。2012年1~3季度,北京市工業投資共407.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6%,反映出工業項目儲備不足,工業投入持續性和穩定性較弱的跡象。下一步,北京市應加大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引進力度,著力加強效益與效率“雙高”行業的投資。
(作者單位: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編輯:王許松 / 郵箱:wxs@bj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