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后工業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極大變化。重工業讓位于服務行業,城市中出現大量的廢舊工業廠房、工業廢棄地,帶來一系列的工業環境問題,社會問題。本文以岐江公園為例,闡述了廢舊工業廠房改造的意義和原則。
關鍵詞:廢棄工業廠房;景觀改造
1.國內廢棄工業廠房的現狀
廢棄工業廠房在城市特別是工業大城市的構造中占主要地塊。20世紀90年代,隨著城市產業逐漸向服務業轉型,出現了許多廢舊工業廠房,工業廢棄地。而新的城市規劃也有意識地將新建的廠房規劃成片,或者移到郊外,則剩下的零散舊廠房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往往和居民區夾雜一起,顯得格格不入。并因為長時間的空置,無人管理,漸漸成為破敗的景觀。
2.廢棄工業廠房景觀的改造的意義
①開發工業廠房的獨特魅力,從文化角度上,舊廠房環境的生命痕跡在改造后得以適當展示,既保護城市的歷史文脈的延續,又整合破舊的廢棄廠房環境,使得廢棄工業廠房和四周環境協調發展。②參照國外近百年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出:利用促進保護,將大規模的廢棄工業廠房改造和再利用作為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則,擯棄大拆大建的建設方針,才是為更為經濟、節約成本的方式。③廢棄工業廠房拆卸的建筑垃圾不可自然降解,重建亦會加劇新的環境污染。改造從生態角度來說,則更為健康。符合保護環境的原則。
3.廢棄工業廠房景觀改造的原則
①追求與周遭環境緊密相容的原則:從設計基準入手,對廢棄工業廠房進行綜合分析,從自身擴大到周邊的設施、環境。全面規劃,強調景觀的整體優化原則。②立足于景觀和生態,強調整體秩序美、整體優化的原則:舊景觀和新景觀和諧共生。③強調景觀的特色原則:特色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特定的地區的反應。環境景觀特色主要反映在當地的生活中,特色是指分布于某一地區而不能在其他地區出現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形式。④生態、社會、經濟3大效益相結合的原則。⑤保留其內在蘊含的精神原則。在改造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去注意蘊含在工業廢棄廠房內部的文化素質和情感元素。這些廢棄工業廠房曾經承載著我國經濟騰飛的重任,而且其架構上更多地采用了具有當時時代特征的材料、設計,代表了當時的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應該與當代景觀元素相結合,給予其更好的展示平臺。
4.案例分析
岐江公園是將國外工業時代遺址改造理論介紹到國內的一次很好的嘗試,本文借助岐江公園這個例子,對這方面的景觀設計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4.1公園概況
岐江公園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區,園址原為粵中造船廠舊址,曾是中山人最為驕傲的國營企業。公園由粵中造船廠舊址改建而成,獲得了全美景觀設計大獎(2002HonorAward,ASLA),是工業遺產保護項目的杰出代表。
作為一個有近半個世紀歷史的舊船廠遺址,過去留下的東西很多:從自然元素上講,場地上有水體,有許多古榕樹和植物群落,以及與之互相適應的生態環境和土壤條件。從人文元素上講,場地上有多個不同時代船塢、廠房、水塔、煙囪、龍門吊、鐵軌、變壓器及各種機器,甚至水邊的護岸,廠房墻壁上的“抓革命,促生產”的語錄。正是這些“東西”渲染了場所的氛圍。
4.2公園設計理念
4.2.1返璞歸真。(1)自然系統和元素的保留:原有其自然資源,例如水體和部分駁岸都保留原來的形式。為了保留江邊十多株古榕,同時要滿足水利防洪對過水斷面的要求,而開設支渠,形成榕樹島。(2)構筑物的保留:對船廠原有的鋼結構、水塔等有特色的建筑進行保留。一個紅磚煙囪和兩個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結合在場地設計之中。(3)機器的保留:大型的龍門吊和變壓器,許多機器被結合在場地設計之中,成為豐富場所體驗的重要景觀元素。
4.2.2增減相宜。原有場地的“設計”畢竟只反映過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當時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從藝術性來講,還需加以提煉。中山岐江公園在設計上可謂集百家之長:首先利用原有的嶺南園林的特色環境;其次,在整體格局上借鑒了西方傳統幾何式園林,在此基礎上運用現代的手法加以調整。通過增與減的設計,在原有“設計”基礎上產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藝術化地再現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戲劇化地講述場地的故事,和更詩化地揭示場所的精神。將原有和新增加的巧妙地結合到一起。
4.2.3再生的設計。A材料的再生:包括大量鄉土野草的使用,鋼材的使用;B形式語言的再生:包括工業設計中的直線,方形,米線結構和重復的秩序;C空間的再生:為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生理及心理再生提供空間;D精神的再生:最終通過上述3種再生設計,講述故事,深刻城市的記憶,創造現代精神。
通過設計,在這11hm2的土地上,設計師們不僅保護了中國近代史的生動畫面,再現了中山市市民往常生活的工業時代,也賦予了這些工業遺產以當代意義與價值。公園建成后所得到的各項大獎,說明了該作品總體上是成功的。
5.啟發與結語
廢棄舊廠房的景觀改造,是在其遭遺棄的情況下所做的后天彌補。這就使改造增加了許多困難和制約,只有立足城市環境特點與要求之上的合理保留和改造,才是對城市歷史的尊重,才會使城市變得豐富、生動。
(責任編輯 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