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世界知名的三維打印企業Stratasys 來報社造訪,介紹了三維打印的蓬勃市場前景以及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與民用的真實案例。其中,兩個數據引起筆者的注意:一,Stratasys公司已經研發了130種以上的打印材料;二,Stratasys公司開發出了同時打印14種材料和1000×800×500(mm)的寬幅型三維打印機。
不約而同,另外兩則信息同樣引人注意:其一,本報今年第9期“GE 工業互聯網未來戰士”的文章里介紹了世界現代工業巨擘GE大力開發的人與機器、數據(網絡)之間互聯互通、完美融合的工業互聯網。其二,華為數通事業群將應用于特殊作業環境的工業路由器產品全面推向市場。
三件看似割裂的事件,其中存在著一個顯見的內在聯系: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反復重申“再工業化”的大背景下,傳統制造加工業與現代IT技術產業之間的化學反應,兩大產業之間水乳交融的技術融合、協作和共贏。
所謂“再工業化”,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力圖通過再工業化重振本土工業,重歸實體經濟的復蘇之路。但再工業化絕不僅僅是恢復傳統制造產業的霸主地位,而是以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以新興產業為核心的結構性轉型。再工業化戰略的核心將緊緊圍繞著加快傳統產業更新換代和科技進步全面展開,現代科技的技術支持和滲透將對工業化的再次回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形成對照的是,我國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倡導了數年之久的“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早在2007年,十七大報告便確立了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戰略,中國產業升級進入強行突破通道。十八大上更是將兩化深度融合作為新四化中的重中之重。如果在兩化融合之初,信息化只作為企業生產、銷售、國際競爭等管理層面的戰略選擇,那工業與信息化業深度融合派生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市場機遇將徹底重新定義兩化融合的內在含義。
西方的“再工業化”與我國的“兩化深度融合”將徹底跳出傳統CRM、ERP等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售后、內部管理等企業內部和外部產業鏈流程管理的狹窄領域,而轉向基于互聯網、數據采集、云計算、工業設計等IT手段下的精密高端現代化工業的又一次產業革命和機會。
另一個可以預見的命題是:現代工業革命同時將帶動與之共生的現代IT業的發展與外延的擴展。對比一直盛傳的業界話題:IT業的競爭日趨激烈,IT行業的更新速度已經由10年一個周期快步跳升為2年,以及諾基亞產品市場受挫、摩托羅拉大面積裁員,HP、戴爾轉型的坊間各類消息似乎都在傳達IT業艱難生存的負面消息。文章開始提到的三個工業進步帶給IT業成長福蔭的案例,同時又在宣告現代工業與現代IT業全面融合,帶給IT技術和產品的機遇將是滲透到新型工業時代的各個角落,以往獨立自主生產IT軟硬件產品的模式,將被結合工業需求配置相應IT技術與設備取代,這對于現代IT業不啻是一次自身的革命。
與此同時,也預示著因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技術手段的轉型升級在給IT產業個人消費端帶來繁榮發展之后,又一次基于B2B的更大范圍、更大市場容量的爆發與騰飛即將開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