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環境會計;問題;對策
一、環境會計的基本內容及發展現狀
1.環境會計的概念
環境會計又叫綠色會計,是計量、記錄并披露環境污染、污染防治、開發及利用的成本費用,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為企業內外部有關的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提供數量化和其他形式的信息的一種管理信息系統。
2.環境會計的性質與職能
由于環境污染的加劇、政府及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迫使企業在實現其產權利益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關注并采取各種措施來減少它們對環境所形成的“負外部性”,這本身就是產權制度變遷所導致的產權關系的變化,是新形勢下企業對其產權的權利與義務的一種平衡或“配比”,因此環境會計的性質就是要反映與監督企業等單位對這種產權關系及其變化的處理過程與結果。
環境會計的基本職能應是:一方面要真實地反映企業為減少其對環境的“負外部性效應”所實施的活動及其投入的成本,并據此對該過程進行控制與監督;另一方面應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環境管理中實現的“環境績效”并對此進行評價,以便于其后的環境管理活動的控制與監督。前一個職能主要是“環境的財務會計”職責,而后一個職能主要是“環境的管理會計”的職責,它們相互分工與協作地構成環境會計的基本體系。
3.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現有的會計準則體現了環境會計的處理思想,但我國還未制定獨立的環境會計準則,導致環境會計無法充分發揮有效的職能。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也只限于披露一些簡單地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會計信息,完善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需要更具體、合理、有效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及配套的實踐模式相支持。
二、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會計理論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環境會計實務操作沒有可遵循的理論依據,環境會計事項的核算比較混亂,具體表現在同一事項所用的會計科目不統一,導致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近幾年,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法規,但許多企業都在想方設法逃避和降低治理環境所付出的成本,不愿意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出來,原因所在就是因為我國法律對環境污染的犯罪沒有明確和較重的處罰條款,導致環境污染違法行為處罰沒有較強的威懾力。
2.缺乏對環境會計的整體意識
我國對環境保護意識不強,一直以“重經濟輕環境、先污染后治理”思想為主導,多數企業只顧利益最大化,不愿意增加治理環境成本來降低利潤,有些企業甚至不采用環境會計核算,導致環境會計不能順利實施。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觀大大影響環境保護建設的發展,官員都想在任職期間將經濟發展上去,環境污染問題卻視而不見,環境會計得不到有效的重視,這些都影響環境會計核算工作的有效發揮。
3.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脫節
我國的環境會計理論在實務操作上運用的很不充分,具體操作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反饋給理論研究者,理論研究只能停留在假設和模型之間,而沒有根據適合我國國情的需要來設計環境會計理論。同時,實務中環境會計要素界定模糊、環境會計要素計量模式多樣化、環境會計披露無明確規定等問題不斷顯現,沒有統一的可執行參照標準。
4.缺乏環境會計的專業人員
環境會計是一門涉及環境學、環境經濟學、會計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應用型學科,從事環境會計核算的人員應具備環境學、會計學等學科的知識技能,同時還能幫助企業操作環境會計的專業復合型人才,但我國會計人員對環境會計專業知識掌握很少,因為會計學科里沒有設置環境會計專業,因此從事環境會計的專業會計人員非常匱乏,這就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環境會計的有效發展。
三、完善我國環境會計的對策
1.建立健全環境會計準則及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應盡快建立健全環境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環境會計的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法、披露方式,使得環境會計的核算操作更加統一化、規范化,提高企業對外披露的環境信息的質量,使得各個企業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具有可比性。同時,環境會計準則的執行需要國家出臺更加細致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充分發揮法律應有的效力,從國家強制力方面迫使企業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和嚴重性,迫使企業改變自身對環境問題的消極態度,積極進行環境保護、披露環境信息,從實踐方面促進環境會計的發展。
2.加強政府、企業、公眾的環保意識
政府要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與引導,培養公眾的環保理念,使公眾意識到,環保應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政府官員應杜絕一味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的政績觀,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和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建立企業績效與環境績效相掛鉤的長效機制,使企業意識到造成環境污染就要受到處罰,加大處罰力度,使企業望而生畏,同時利用公眾輿論,樹立環保企業典型,在公眾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有利企業長遠的發展,不利的企業典型,則影響其銷售業績,被公眾所排斥,必將退出市場。
3.加強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研究
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晚,政府應邀請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會計學等方面專家,組建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小組,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理論與經驗,研究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理論,尤其在計量、記錄、披露等環節要有所突破,成為當前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運用相結合的理論支點。
4.培養環境會計專業人才
由于會計人員在環境會計有效實施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應該大力加強環境會計人員知識水平、技術能力的培養,開展環境會計專業繼續教育培訓,使會計人員全面、系統地學習環境會計理論及實務操作。同時,應該邀請外國專家現場傳授國外先進的環境會計理論和經驗,培養出更加優秀的環境會計適用性人才。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