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離子液體在完全投入使用前,便有較多國外學者做出較多如室溫熔鹽、E3N(NO3)以及親水性離子液體的研究,直至功能化離子液體產生后,各領域中離子液體的應用才較為頻繁,包括電化學領域、分離體系、催化領域以及有機合成等方面。以其中電化學領域為典型,離子液體對于 6V 電位窗口、導電性結構等各方面都較為適用。因此,本文對電分析化學中離子液體的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離子液體的具體解讀
關于離子液體,可將其理解為室溫環境下,以小陰離子、大有機陽離子等構成的液態有機熔鹽。其中陰陽離子在大多離子化合物中,若在離子半徑、電荷數量以及大小等相關聯,便會形成一定的作用力,可將其稱之為庫侖力。通常庫侖力將在離子半徑增大的情況下會不斷減少,或在離子體積增大的情況下,整個陰陽離子結構會極為松散,對庫侖力產生一定影響,在作用力不斷降低的條件下,熔點會逐漸與室溫接近。以(Et NH2)+HNO3為例,研究發現其主要以 12℃為融合點,并將乙胺、濃硝酸等共同融合以此發生一定的反應。需注意該合成形式若處于不穩定空氣環境下,容易出爆炸問題。因此,離子液體在實際應用中應做好其基本性質分析[1].從離子液體性質看,在研究中主要以其密度、有效熔點以及溶解性等為主。其中在密度方面,大多研究內容中,不同學者給予不同的理論結果,如離子液體發展要素對自身密度帶來影響,或離子液體密度受陰陽離子影響等。但實際來看,離子液體的密度變化往往受有效陽離子影響。而在有效熔點方面,通常離子液體中陽離子不同,其對熔點范圍的影響也存在一定差異,以無極氯化物為例,其在構成上包括 K 成分與 Na 成分,熔點會隨這些成分的變化為表現出增高或下降趨勢[2].
2 離子液體應用下的電催化與電化學影響研究
相比一般有機溶劑,離子液體更具電化學窗口寬、粘度大以及蒸汽壓低等特征,所以電化學領域中,對金屬化合物、生物分子以及有機小分子研究極為必要。以其中生物大分子為例,其是當前離子液體用于電化學行為中的研究重點。有學者在研究過程中以 HRP 為例,其本身穩定性較強且生物活性較為明顯,所以在 Hb、Mb 以及 HRP 等電催化、電化學等都可得以實現。再如 SWNTs 的研究,可發現活性劑中包含的Hb、Mb 以及 HRP 等都將起到一定的電催化影響。若分別選取[BMIM][PF6]、[N6,2,2][N(Tf)2]等不同離子液體,仍可判斷出這些離子液體所產生的電化學影響,現行在點分析化學領域中的 MECNTS的應用較為常見,HRP 在電催化、電化學等方面效果極為明顯[3].
在有機小分子方面,其相比水等介質,在電化學行為上優越性也較為明顯,如[EMIM][TFSI]中,碳電極內 4-硝基苯重氮鹽在會發生一定的電化學反應,通常硝基苯基團在分布上主要以單分子層的為主,加上有陽離子存在于離子液體中,這樣其中 NO2-苯基團在反應過程中會形成 NHOH-苯基團。此外,以[BMIM][PF6]為例,在研究過程中往往選擇電化學聚合吡咯,使 GCE 電極得以制備,在此基礎上可判斷多巴胺在的抗壞血酸作用下會出現電化學響應。該種類型離子液體相比水溶液,離子液體內以多巴胺為主進行修飾電極進行制備,這樣氧化電流在電極中的存在極為明顯。另外,可選擇[BMIM][BF4]為例,可在 Pt 電極作用下,判斷碘化物氧化的反應情況,可得到[BMIM][BF4]內碘化物以 2.0×10-7c㎡/s 為擴散系數,其與一般溶劑內碘化物擴散系數值相比要低出許多。若從的離子液體密度情況看,一般其在室溫環境下往往維持在 1.2-2.0g/c ㎡密度,或在高溫環境下可控制在 1.4-5.0g/c ㎡密度之間。以二烷基咪唑類離子液體為例,在密度測試中可利用 p=a+b×(T-60)進行表示,其中a、b 與 T 分別表示為系數、密度系數以及溫度。在實際測定中首先選擇[MMIM][TF2N],其 a 與 b 分別為 1822.29 與-1.06,測試中擬合值為 0.999,再以[EMIM][TF2N]為例,a與 b 分別 1743.68 與-0.94,測試中擬合值為 0.998.可判斷離子液體密度受溫度影響較為明顯。綜合來看,以電解質的形式存在,離子液體本身在導電能力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在電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可發揮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電化學行為分析中往往也從金屬化合物方面著手,可判斷當基團在離子液體中表現不同時,其可能使電極反應受到的影響也極為不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