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是化學、化工、材料、能源、環境、生物、藥物和食品等專業的理論基礎。有機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有機化學實驗是檢驗學生對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的一項基本技能[1].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是通過實驗訓練使學生掌握合成、分離、純化和表征等實驗技術,并熟練掌握好這些實驗技術去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未知反應的變化規律,以不變應萬變,更深層次的揭示未知世界的發展規律。很多學生都認為有機化學實驗是一門危險性高的課程,容易發生事故; 也有很多學生認為,做有機實驗對人的身體傷害很大,因此有機化學實驗課程不僅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更要啟發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規范實驗操作,消除學生對有機實驗的恐懼感。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更能影響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因此,如何提高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成為每一個有機化學教學工作者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本人近年來在有機化學實驗方面的教學及科研經歷,就有機化學實驗教學談幾點體會。
1 嚴謹教學,以身作則
實驗指導老師應該認真備課,精心書寫實驗教案,仔細講解實驗,要有標準、規范的操作演示。實驗老師可以說是學生真正接觸有機化學實驗的啟蒙老師,是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模板。近朱者赤,對于剛進入大學開始接觸有機化學實驗的同學來說,實驗老師教學的嚴謹和規范對同學們以后的實驗操作影響很大。盡管很多教材上都有標準的操作細節,但是課堂上老師本身操作不規范,同學們直接在課堂上無形中就會模仿老師不規范的操作,久而久之,就很難再改正。因此,在講授有機化學實驗前,自己應當預習今天涉及到的重要操作,先規范好自己的操作,再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學習。我也經常碰到一些帶實驗課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實驗操作不規范,比如在教學萃取分液的操作時,老師的操作和正規的教科書上明顯不一樣且存在著很不規范的動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并沒有把正確的操作先示范給學生,而是以自己很不規范的操作演示給學生看,很多學生在以后的實驗中都是重復老師教的不規范動作。當然,也可以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或者教師錄制的錄像,將標準的實驗操作通過動畫或者視頻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到有機化學實驗操作時能學習到規范的操作程序。這對學生以后在實驗設計比賽、考研以及科研過程中都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 注重實驗細節,力求實事求是
實驗教學的提高要從各個環節抓起。首先,學校教師在指導實驗過程中,應當認真檢查學生的實驗記錄本,要求記錄真實,不得隨意涂改,認真將實驗過程中投料,實驗現象,反應情況,實驗結果記錄詳盡。實驗記錄本可以說是有機化學實驗的靈魂,是實驗能更進一步的參照物。很多同學經常認為實驗記錄本完全可以在做完實驗再補上。其實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一個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實驗中很多重要的實驗現象或者細節,如果不及時記錄,做完實驗再補上,往往實驗現象或者細節就很不可靠。即使實驗失敗了,也很難從中找到改進的辦法。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各種質疑和批評,認真忠實觀察和記錄實驗中的現象、結果和原始數據。不得修改數據和客觀事實。
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實驗記錄這一環節,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學生以后進一步探索新的科學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機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很難在未知的世界中有所發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一步一個腳印,一個不經意的數據有可能成為進入未知世界的鑰匙。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個不經意的數據也有可能身敗名裂。因此,一開始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實事求是是至關重要的。
3 注重理論與實驗操作相結合
教學是理論知識的傳輸,實驗就是驗證和鞏固理論知識的有效手段[2].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很多學生經常說老師在課堂上有機化學理論課的內容我都知道,但是做實驗的時候總是記不住。因此上好實驗課不僅要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還要能加深學生對有機化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鞏固在實驗過程中用到的理論知識,讓兩者能緊密的聯系起來。我比較深的體會是,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學生提的問題一定要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解釋,培養學生在無形中學會實驗和理論知識的相互闡釋,久而久之,學生在以后的動手實驗過程中就自然而然的用理論指導實踐。例如高錳酸鉀氧化環己醇制備己二酸的實驗中[3],很多同學對后處理的一些操作很不明白,都不清楚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在點滴實驗確認高錳酸鉀還有殘余后,要用亞硫酸氫鈉處理? 為何最后一步還需要酸中和? 這些每一步驟都涉及到有機化學的理論知識,需要將理論知識一并在實驗過程中相結合的講授,讓學生理解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讓兩者相得益彰,同學們理解起來更容易,為同學們進一步做好更難的實驗提供前提。
4 培養學生實驗中的安全意識
都說學化學最危險,對有機化學更是有一種恐懼感,很多女生更是談化學色變。因此,實驗教學不僅教授實驗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往往在實驗室中,發生事故的原因大多都是違反實驗操作、粗心大意和存在僥幸心理。
很多同學稀釋濃硫酸時,總以為只要一點點量,不會沖到手上,甚至有的同學根本就不帶手套操作。年復一年,就會覺得完全沒事,以后做相類似的實驗就粗心大意,存在僥幸心理,往往這個時候就會容易出事故。因此,教學時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做到懂得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從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讓同學覺得做實驗也是安全的,才會更加促進學生對實驗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的科研學習奠定基礎。
5 注重實驗報告與論文寫作相給合
實驗報告是學生對所學實驗的操作技能與分析能力的反映,也是進一步為科研論文打下基礎。以往老師都是在實驗報上寫評語,同學們根據簡單的數據和結果,以基本相同的固定格式書寫實驗報告,學生之間書寫的差別并不大,老師批改起來也簡單,很多學生往往對老師批改后的實驗記錄本看都不看,更別提去改正和吸收。如果能引入科研的氛圍,從簡單的實驗報告漸漸過渡到科研小論文。從科研論文的書寫格式要求,資料查詢,背景介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論評價,層層深入,使學生對每一個實驗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認識。以往學生寫預習報告總是跟著教材抄寫一篇,這根本起不到預習的效果。例如高錳酸鉀氧化環己醇制備己二酸的實驗中,如果按照科研論文的格式預習,學生就會通過網上或者工具書查找這一反應的發展背景,研究現狀。了解有什么其它方法合成己二酸以及相應的研究現狀。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加深這一反應的理解,也能初步掌握科研論文的寫作方法,同時進一步加深有機化學理論知識,達到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科研人才的需要,并為我們的實驗教學不斷積累經驗,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6 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創新意識的開發和培養
實驗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提高綜合分析能力,而最終目的還是要為將來的科研服務。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做一些嘗試性的改進與設計,是學生創新意識由萌芽到成熟的經歷過程。學生創新意識主要來源于他們對實驗的深厚興趣,興趣是他們探索和鉆研的起點和動力。有了探索才有可能形成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而有助于創新意識的開發和培養。通過引入實驗的改進方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科學不是墨守成規,一塵不變,科學是實事求是,只有勇于探索,才能有所發現和發展。在用高錳酸鉀氧化環己醇制備己二酸的實驗中,有的同學在實驗過程中一次性加入環己醇,少量多次以及慢慢滴加結果得到的己二酸產率差別很大,由此引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可能原因,并由此加深體會實驗中掌握正確操作的重要性。同時在將得到的己二酸粗產品進行重結晶時,不同的學生重結晶得到的產品顏色差別很大,我們就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所在,解決問題。每個人的操作水平不一樣,因此在純化的時候可以根據每一個人的產品進行相應的純化,比如,有的同學可以多過濾一次,有的可以使用活性碳進行脫色等等。這樣使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自己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到科研的氣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不斷提出問題,敢于創新的科研素質,同時也豐富了有機化學理論和實驗的經驗,在創新意識開發和培養上,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實驗的能力[4].與此同時,針對這一實驗操作的重要性,可以向同學們介紹在科學研究中與此操作相關的一些趣事,例如,介紹科學家黃鳴龍將羰基還原成烷基的改進方法這段歷史,以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及對知識的求知欲,也更加潛移$化地開發和培養了創新意識。
7 結 語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最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實驗教學,完善和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引導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為科研的需要培養更多的后備力量,以適應新的創新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江文輝,羅一鳴,唐瑞仁,等。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 12) : 115 -118.
[2] 劉志勇,肖芙蓉,魯建江,等。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 廣東化工,2008,35( 4) : 107 -109.
[3] 蘇桂發主編。 有機化學實驗[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34 - 135.
[4] 馬楠,吳倩,張榮華。 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J]. 廣東化工,2011,38( 3) :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