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縣現轄白陽鎮、古城鎮、王洼鎮、新集鄉、紅河鄉、城陽鄉、孟塬鄉、草廟鄉、馮莊鄉、小岔鄉、羅洼鄉、交岔鄉3個鎮、9個鄉,總土地面積為2528.65平方公里,海拔1248米~2418米,年降水量350毫米~550毫米,年平均氣溫7.4℃~8.5℃,日照時數2311.2小時,無霜期140天~170天,屬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自然災害相對頻繁,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山區縣。
燕麥是寧夏彭陽縣一特色糧食作物,本縣東北部的交岔鄉、王洼鎮、小岔鄉、草廟鄉、孟塬鄉、馮莊鄉、川口鄉等鄉鎮,屬于黃土高原丘陵區,特別適應燕麥的生長,很有推廣價值,當地農民也將燕麥種植作為發家致富的有效途徑.
一、燕麥的種植情況
燕麥也是寧夏彭陽縣一特色糧食作物,每年種植面積2萬畝~3萬畝,平均畝產100公斤~150公斤,總產200萬公斤左右。
其主要品種寧莜1號籽粒含粗蛋白15.88%,粗脂肪5.94%,粗淀粉44.5%.近幾年在縣委、政府的指引和大力推廣下,種植面積逐年穩步增加,現已達到5萬畝以上。由于燕麥穩定性好,銷路廣,比起小麥、玉米等其他農作物,其收益要高,所以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有效途徑.
二、燕麥的營養價值
燕麥是一種古老而又神奇的作物,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穩產性好等特征特性,而且燕麥還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是一種低糖、高營養、高能食品。它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可溶素纖維素、皂甙素和亞油酸等營養成分,可加工成燕麥粥、燕麥片、燕麥澇糟、燕麥酒曲等,其淀粉做的燕面糅糅深受當地廣大居民的喜愛.燕麥具有降低血膽固醇、控制血糖、改善便秘、促進傷口愈合、預防更年期障礙、骨質疏松等保健功能。
三、燕麥種植推廣的優勢
環境氣候適宜
彭陽縣海拔1248米~2418米,年降水量350毫米~550毫米,年平均氣溫7.4℃~8.5℃,日照時數2311.2小時,無霜期140天~170天,屬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本縣東北部的交岔鄉、王洼鎮、小岔鄉、草廟鄉、孟塬鄉、馮莊鄉、川口鄉等鄉鎮,屬于黃土高原丘陵區。燕麥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穩產性好等特征特性,是高寒山區種植的一種很古老農作物,特別適宜彭陽光照足、雨水少、平均氣溫低的環境氣候。
政策項目扶持
燕麥是寧夏彭陽縣的優勢特色產業,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年產燕麥500萬公斤~750萬公斤,年收入6000多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為了把燕麥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彭陽縣采取項目資金帶動、示范基地帶動和龍頭企業帶動的方式,建起了交岔鄉、王洼鎮、小岔鄉、草廟鄉、孟塬鄉、馮莊鄉、川口鄉幾個種植示范鄉鎮。動員社會投資建起燕麥加工廠,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壯大這一產業。實現了由群眾自發種植向政府引導組織的種植轉變;由零星分散種植向相對集中連片的規?;N植轉變;由貧困地區農民自產自食,向綜合加工利用轉變.
市場前景看好
由于燕麥本身具有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現在市場上已出現燕麥粥、燕麥片、燕麥澇糟、燕麥酒曲等多種產品,并且隨著人們對燕麥的認識,需求量將會大大增加.就目前來說,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價格年年攀升,從以前1.5元/公斤,到現在每公斤10元以上,翻了好幾倍.其淀粉做的燕面糅糅深受當地廣大居民和外來游客的喜愛,以前每碗2元,現在每碗8元,也是翻了4倍啊。今后人們對于自身保健意識增強,燕麥的保健功能將顯得更加突出,市場前景廣闊,種植推廣仍然要加強.
種植技術支持
一是選用優良品種。優良品種是高產的主要途徑。要因地制宜地推廣和布局優良品種,根據旱地的特點,選用耐旱,抗病、抗寒、增產潛力大的品種。二是整地。大秋作物收獲后機械深耕,梁地反淺位栗鈣土的地塊,耕深15厘米左右.灘地和下濕地耕深20-25厘米為宜。同時在早春頂陵鎮壓效果最好,達到地面無坷垃,上虛下實,起到保墑護土的作用.三是輪作倒茬。主要輪作方式有:旱坡地:馬鈴薯-胡麻-豌豆-燕麥-馬鈴薯4年輪作制。旱灘地:大豆-燕麥-胡麻-馬鈴薯3年輪作制.四是適期播種。播種時間是否適時對燕麥產量有較大的影響.一般燕麥從5月初開始播種,一直延續到5月底,特早熟品種最晚可以推遲到6月下旬。五是掌握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以5厘米左右為宜,早播的要適當深一些,晚播的適當淺一些,干旱少雨和墑情不好的年份要適當深一些。六是群體結構合理。旱地莜麥要根據地力和產量目標,確定達到的穗數。一般畝播籽10公斤,畝留苗25萬株~30萬株,在肥力較高的地塊,畝播量可增加112公斤。七是科學施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5公斤磷酸二銨與種子混合均勻一起播下,到拔節期乘雨追肥,一般畝追尿素10公斤。
四、燕麥種植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認識不夠
彭陽東北部山區,長期處于傳統低水平自我發展模式,與市場接軌較少,缺乏與外界的信息交換,農民種什么都很盲目,總是跟不上市場變化,種什么什么不值錢,如:種土豆玉米值錢,種玉米麻豆值錢等.加上保守思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指導,大部門土地還是用于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對經濟作物燕麥的種植認識不夠,認為其作為飼料還差不多,人怎么能天天吃燕麥呢。
政策扶持不夠
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特色農業的政策扶持和項目轉換,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項目資金,加大了對燕麥等特色種植的投入,離市場化、經營化還相差很遠.當前燕麥種植還以靈散、自食為主,沒有走上市場化。
科技服務不夠
彭陽東北部山區屬于典型的大陸丘陵氣候,具有“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的特點,日溫差大,降水稀少,主要降水集中在7月~9月,而春種時期的3月~5月降水稀少,十年九旱.各級政府在災害預警、減災防災上指導不夠。
綜合深加工不夠
燕麥種植仍然以生產原料為主,只是簡單種植、賣出,掙得僅僅是最初的原料錢。沒有綜合深加工,大不了,磨成面粉,做成燕面糅糅,已經不錯了,本地還沒有進一步加的工廠和設備.
五、燕麥種植推廣中采取的措施
加大宣傳,提高認識
各級政府通過“村村通”廣播電視節目,大力宣傳和引導廣大農民,認識燕麥的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讓農民從傳統的自食種植模式向集中、規模、市場化的模式轉變,使燕麥種植真正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一項特色種植.
加大項目扶持
把設施農業、特色種植項目向東北部丘陵山區轉移,打破生態脆弱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修公路、架橋梁,保障交通暢通,山里的燕麥能運出去。還要加強存儲設施的建設,如馬鈴薯等都有政府投資建成的地窖存儲,燕麥就沒有,老百姓收回家,隨意堆放,受潮、老鼠、蟑螂、家禽的侵害,減少了數量,也降低了品質。
建立城鄉村一體化服務體系
各級政府,加大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科學預警,指導農民科學防災,有效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特別是農業服務機構,要建成縣、鄉、村一體化服務??h級部門制定總體規劃,集中邊片,科學規劃,使燕麥種植上規模。鄉級部門要派技術人員蹲點包片跟蹤服務,從種前選種、適時種植、田間管理到最后的收獲儲備,全程指導服務保品質。村級部門要做好宣傳動員、思想疏導、定點收購、及時發運銷售服務促規模.大力倡導農民自己組建農業合作社,提升種、產、銷一體化的能力。
加強綜合深加工
政府部門一方面大力引進綜合加工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加強綜合深加工,還要創建自己的品牌,像彭陽果脯、紅河辣椒一樣.另一方面在政策、資金、稅收上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形成龍頭企業帶著中小企業+農戶,做大做強彭陽燕麥大產業的格局.
彭陽縣具有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再加上燕麥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以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一定會將燕麥這一特色種植做成一個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