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化學教學中,能夠有效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降低教學難度,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探討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及融合思路,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并切實推動初中化學教學的發展與建設。
1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化學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從本質上說,信息技術具有優秀的視覺表現效果,擁有加強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傳播能力。在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想盡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保持課堂教學的活力,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使用圖片、音樂或音像等多種形式將各種化學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充滿生動性和趣味性。如在“走進化學世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引起學生對化學課程的興趣,要展現化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使學生對化學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欲,進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可以通過更加直觀立體的圖片或視頻,使學生感受到化學課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瑰麗的化學反應現象,通過多姿多彩的化學現象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更進一步說,在“走進化學實驗室”的教學中,因為大部分初中學校的化學實驗室并沒有達到較高的標準,導致教師很難引導學生參觀真正意義上的化學實驗室,也就無法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此時,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學生欣賞真正意義上的化學實驗室,使學生觀察精密的化學儀器、神奇的化學現象以及化學家嚴謹的工作態度,進而使學生對化學有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2 利用信息技術針對化學課程的疑難點進行教學
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領域中最直接的運用就在于解決教學中的疑難點。對于初中化學學科而言,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這也是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之一。
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初中化學課程中抽象的部分生動形象化,使學生能夠更清楚仔細地觀察化學現象,推導化學原理,提高學生的認知。
如在教學“物質構成的奧秘”時,教師很難依靠單純的講述或者教材內容使學生深刻了解什么是原子和分子,教師也無法向學生展示原子的結構。在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在黑板上繪制草圖,或者在講臺上進行大量的講解。但到最后,學生依舊無法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直觀的形象,很難對物質構成的奧秘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由于大部分學校硬件設施的局限性,通常導致化學實驗教學難以真正開展,使得教師無法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最終導致學生很難對抽象的化學知識進行理解。
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解決上述問題,能夠利用圖片或音像的形式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相應的現象。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為學生收集分子構成的視頻課件,在視頻課件中,制作者應用信息技術再現物質構成的奧秘,使學生能夠在直觀的觀察中在頭腦中建立起具體的形象,幫助學生攻克抽象的化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3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此外,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如上文述及,初中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的很多知識都需要利用實驗教學進行驗證,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不但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更需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因此,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顯現。
但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方面,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深受硬件設施設備的制約。換言之,教師要開展高效率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首先需要學校提供實驗教學的設施設備,需要為實驗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化學實驗通常存在一定風險,即使教師已經在實驗教學前反復強調安全的重要性,也時常會發生實驗事故,使學生受到傷害。同時,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雖然能夠按照實驗步驟正確進行,但也無法對某些實驗現象進行透徹的觀察,這與實驗設備和器材的質量有直接關系,也與學生的實驗質量有緊密聯系。
在上述條件的制約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通常只是一個形式,并不能真正發揮真實的效力,無法真正起到化學實驗教學的效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代教師已經開始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虛擬實驗室。所謂虛擬實驗室,就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現代化設備打造虛擬的實驗室,模仿真實的實驗現象,并對其進行更科學合理的分析,提高化學實驗的有效性。
如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一定的化學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在傳統的條件下,教師依靠學校的實驗器材和設備保證實驗前后的物質不流失,也就無法保證實驗前后質量的守恒。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虛擬實驗,在虛擬實驗室中放心大膽地進行實驗,并利用信息技術對實驗前后的質量進行判斷,最后通過更詳細的數據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質量守恒定律的真實性,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教學的質量。
又如在“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的教學中,教師無法在現實環境中向學生生動地說明什么是合理的燃燒,因為一旦控制不好,實驗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危害到學生的安全。此時,教師也可以在虛擬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從而避免實驗的危害,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由此可以看出,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最大化發揮出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真實效力,能夠保證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推動化學教學的發展與建設。
4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為現代教育帶來極大的變革,能夠有效推動現代教育的發展。與此同時,信息技術也為現代教育帶來新的挑戰。這就需要眾多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善于總結和交流,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推動初中化學教學的發展與建設,切實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孫淑杰 . 淺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J]. 中小學電教 ,2010(5):57-58.
[2] 楊傳宇 . 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研究 [J].科技信息 ,2010(19):167-169.
[3] 蔡金艷 . 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考辯 [D].石家莊 : 河北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