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科的實際情況,把培養學生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科的特點作為基礎,提倡新型的學習模式,也就是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將學習的過程當作指導學生學習的根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設置新穎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例如,在教學《氯元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毒氣戰爭的有關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和德國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德國軍隊停止了戰斗,法國官兵想從戰壕里走出來修養生息,然而當他們走出戰壕以后,只見一團黃綠色的煙霧朝著這邊飄過來,瞬間士兵們感覺頭暈眼花,喘不上氣來。過了幾分鐘以后,法國官兵大批中毒暈倒,德國軍隊乘此機會乘勝追擊??故事講到這里,學生都感到特別吃驚,眼睛里充滿了好奇,這時教師接著講述,那飄過來的煙霧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士兵們都會感覺到難受甚至暈倒呢?這些疑問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他們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師借助這個機會給學生講述氯元素的性質和特征,這樣,學生對化學知識就會掌握得比較牢固。
二、注重教學情境的設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巧妙的課前導入就好比是優美旋律的前奏,可以將人們引入到情境中來。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身邊的化學現象著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化學知識的神奇。教師在設計課前導入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個學生比較熟知的日常生活常識,這樣可以使學生樂于接受新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有明顯的提升。教師在設計課前導入時,可以學生日常生活的現實例子,也可以創設和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情境。比如,在教學《氯氣》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用我們身邊的實際生活案例,可以問學生:"為什么自來水不可以直接養金魚呢?在往魚缸注水的時候應該怎樣處理一下自來水呢?"這樣,學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此外,教師可以借助歷史事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講述國家大事引入所學內容,還可以借助社會熱點作為課前導語。
三、借助實驗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化學實驗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基本的學習方法來獲取知識,在實驗的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瘜W學習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化學實驗,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還可以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化學的神奇。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會隨時體會到化學的神奇,比如鈉可以在水中隨意舞動。在教學"鈉元素"這節內容的時候,以往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取出一小塊鈉,讓學生先觀察鈉的表象,接著用小刀把鈉割開,讓學生觀察鈉里面的顏色,然而這樣展示時間比較短,鈉很快就會發生氧化反應。為了延長學生的觀察時間,教師可以改進實驗,將一塊鈉放入一支較大的試管中,再套入一只小一號的試管,然后用凡士林封住試管口,輕輕按壓兩支試管,鈉會被壓成薄片,此時可以讓學生盡情觀察鈉的真實面目了。
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一定要依據課堂教學的內容來選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學生提供服務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優化教學的程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教學《金屬及其化學物》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以金屬知識為學習的主線,通過各種各樣的資源來對金屬元素和化學物進行探究,讓各個小組探索學習金屬元素和化學物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怎樣的關系。各個小組通過本組的討論探究將所掌握的化學知識制作成課件,在課上各個學習小組分別展示學習成果。
如此,既使學生提前了解和掌握了有關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活動的進行,又做到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勇于實踐的精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學應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崔杭。淺談高中化學互動與探究式教學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0(19)。
[2]雷范軍。自主學習與高中化學新課程[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