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改革,高中化學也在不斷改革中,課程教學越來越重視實驗操作部分. 化學實驗操作能將教材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老師應該重視實驗操作,讓學生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實驗操作能力,獲得化學知識,也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1]. 下面就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進行分析.
2.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1增大實驗教學的力度,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教材的化學理論知識是化學實驗的基礎, 沒有掌握好這些理論知識,就很難進行實驗操作. 高中的化學實驗不僅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出來, 還對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了培養,另外學生還能在實驗中學到嚴謹的實驗精神. 而且,化學老師的化學知識相對較豐富,因為老師可以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在教材實驗完成之后,創造性地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化學實驗. 例如,在學習了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以后,老師可以設計出"滴水生火"的實驗,學生在驚嘆實驗的神奇魅力的同時,老師可以作出引導,問學生:"這個實驗有什么元素發生了變化? "并讓學生嘗試設計一些實驗,學生在親自設計和實踐的過程中,實驗操作能力提高了. 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老師不要急于解答,應該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到學生想不出來,老師再給予提示,這樣就能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很快就能提高了[2].
2.2運用典型例子,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
在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技能過程中, 要注重運用典型的例子[3]. 例 如 ,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步驟可以歸納總結為:首先要安裝擺放好實驗裝置,并嚴格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然后在試管底部放高錳酸鉀,放一小團棉花到管口,這是為了不讓高錳酸鉀粉末被吹到導管, 再使用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將試管口塞緊. 接著在鐵架臺上固定好試管, 然后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 接下來當導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放出時才能開始收集,否則就會收集到不純的氧氣. 氧氣收集完畢之后,將導管移出水面. 最后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老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依據,這樣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才能更好地進行實驗操作. 例如,在上述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過程中,如果老師不認真解釋為什么導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放出時才能開始收集,學生不重視這個細節,收集到的氧氣純度就不會高. 只有老師詳細介紹了,學生才會記憶深刻,就會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提高實驗操作技能.
2.3重視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老師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熟悉教材內容,同時學生在觀看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觀察能力也在不斷提高[4]. 老師在演示實驗時首先要確定實驗目的,在演示實驗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不斷思考. 例如在學習鎂條在空氣中的燃燒實驗時,老師讓學生觀察實驗的現象有什么?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過后變成了什么物質? 學生在觀察到耀眼的強光和白色物質的形成,并且能感受到燃燒釋放的熱,在這些現象中學生紛紛思考,這樣就達到了演示實驗的目的. 演示的時候要注意介紹操作的步驟,還有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很多化學實驗都有一定的危險性,注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實驗產生的各種現象,如顏色的改變,熱、光等現象都能給學生帶來新奇. 學生面對這些現象,會產生很強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也會自然而言地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老師的示范實驗一定要規范,如果老師的示范有錯誤或者偏差,學生跟著模仿,效果就會大大削弱.
3.結語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基礎,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老師應該重視實驗教學,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具體實際情況,將實驗教學和教材理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包括實驗觀察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創新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史勇軍.淺析高中化學學生分組實驗教學[J].教師,2012,5\\(04\\):546-547.
[2]張友平.動手做實驗便會有收獲---提高學生分組實驗實效性的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2\\(04\\):582-583.
[3]翟曉萍.淺談化學實驗與學生能力的培養[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5\\(05\\):582-583.
[4]馮娟.化學課堂演示實驗與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4\\(01\\):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