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初中學習的最后階段才出現的一門學科,我們的許多化學老師都有這樣先入為主的印象,認為我們的學生應該基本掌握了如何進行學習能力!然而,現實教學中,我們的老師總是感嘆:學生的思維怎么那么呆板?學生對問題的分析怎么沒有頭緒?學生對問題是思考怎么那么片面?……許多的問題,許多的不如意的負面反應,著實是需要我們的化學教師開動腦筋、尋找方法去加強和解決的.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如何提高學生對化學問題的思考方向,培養學生切實有效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等,都是需要我們化學教師努力探索和尋求的方向.
《義務教育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們初中的化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學重要內容提出,體現了化學教學的本質,更是要求我們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貫徹這一重要理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習慣的養成了、學習方法的掌握了,自然,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聯系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會大幅提高.下面就我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體會和實際談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首先是興趣的培養.
無論什么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只要學生對我們所教的學科有興趣的話,我們的教學就會事半功倍.如何讓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如何調動他們費盡心思去探索化學這門科學奧妙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其實,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就得從他們的第一感官上觸動他們:一方面讓他們對化學的范圍有所感知,我們生活的每一刻,都與化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呼吸時聞到各種氣味,這就是一種化學現象的體現;我們品嘗到美味的食物,也與化學密切相關;我們看到的絢麗的禮花綻放,也與化學有著密切聯系;就連我們人類離不開的水,在我們的生命的體內它起著巨大的作用.我們要了解生活,了解自然,當然也缺少不了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掌握.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用豐富的實驗,趣味的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H2SO4+2NaOH=2H2O+Na2SO4的反應,我們先在試管中加NaOH,再滴入指示劑酚酞,看到的現象是首先溶液無色,加入酚酞后溶液是紅色,再逐漸滴加H2SO4,看到的現象是紅色逐漸褪去,讓學生感受化學反應的存在,引導學生去思考.第三,化學的實際運用,無論是藥品的開發研究,還是生物工程的開展和進行,無不與化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要用科技創造未來,用科技引領時代的發展都離不開化學科學的發展的貢獻和推動.用科學的成就去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讓我們的學生明白要去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必須有強大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才能夠有輝煌的成就,從而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激情.
二、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加強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我們的生活是與化學密切相關的.例如醋酸\\(CH3COOH\\),它的成分是什么?它的性質,尤其是化學性質都要求我們去理解與掌握.再譬如,我們醫藥中的常見的鹽水針,它的成分和對人體的生理作用,也需要我們去了解和認識.建筑中石灰、水泥、大理石等的運用,才讓我們的居住更美好.科學中的化學知識的發展與運用,本來就與我們生活聯系在一起.
學習化學,我們就要時刻與現實聯系,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把課本與現實的關系統一起來,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所以在化學的教材安排中,也是盡量的把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譬如氧氣的性質作用,CO、CO2的化學性質以及滅火的原理,化學與人類健康,化學與人類環境等等.
許多的方面都與化學息息相關,只有學生盡力去探索和學習,才可能提高自己的科學知識水平.
開闊學生的眼見,把化學與我們的生產、生活、科學文化有機的結合.這些都有助于讓學生用智慧的頭腦、運用化學知識力量去應對和解決,當然會有助于學生在化學知識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引導學生的思維定式的養成.
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是有著其規律性的,我們必須讓學生了解其規律和特點.譬如,講解復分解反應的特征,必須讓學生明白是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化合物反應,互相交換成分,反應前后化合價不變.我們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明確這些特征,還應該歸納總結出這些反應的具體的復分解反應的情況:酸+堿,酸+鹽,酸+金屬氧化物,鹽+堿,堿+非金屬氧化物,鹽+鹽.通過具體的化學反應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只要掌握了規律,這一類化學反應我們就了如指掌了.當然,還得明確,反應發生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就是:復分解反應必須是生成物中有H2O,或生成物中有氣體放出,或生成物有沉淀的生成.
只要學生明確的規律,掌握的反應的條件,那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就得心應手,對知識的理解也就順理成章.對思維定式的養成,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對規律的理解和掌握才是學生實際能力的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總結規律、提高思維定式,強化對化學現象的觀察能力和對同一類型化學反應、化學知識的歸納能力.
四、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和實驗
通過親身觀察體驗,學生才會更具體地感受化學的現象和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現在,初中教學中要求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查,更體現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學科,所以,無論是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還是從知識的運用角度,我們都要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讓學生參與我們課本中的實驗的操作,譬如,化學藥品的取用、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各種氣體的制取和收集、物質的檢驗分離、基本的實驗操作過程等的參與和動手.
當然,對學生的實驗我們應該考慮安全、考慮學校的條件,還要對學生的實驗進行預先的指導和指點,對實驗的過程和結論要客觀評價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真實讓學生既感受了化學知識的運用,又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運用的聯系,特別是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譬如,我們可以讓學生查找資料,對一些生活中小常識的進行實驗言之,像加碘食鹽的判斷、醋酸對雞蛋殼的軟化,氫氣球的爆炸原因分析等.這種把社會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與我們課本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和新的學習方式,對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知識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效果.
總之,化學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循序漸進地吸收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認真去分析化學現象、理解化學知識的本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的化學教學才會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