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3~4 月,對位于長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省冬春設施蔬菜種植區中害蟲種類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設施蔬菜栽培中主要發生的害蟲中的一部分已在兩省大面積發生,且為害嚴重,一部分處于初發生階段。 現將調查的結果作一總結,并提出防治建議,以期為菜農及時、有效防治設施栽培中主要害蟲提供技術指導。
本次調查的蔬菜(含育苗棚秧苗)主要有白菜、萵苣、辣椒、茄子、番茄、絲瓜、苦瓜、南瓜、黃瓜、西瓜、冬寒菜、大蒜等,調查發現的主要害蟲種類如下。
1 主要害蟲的種類
1.1 斑潛蠅
此季節已在葉菜類蔬菜上大面積為害。 成、幼蟲均可為害。 幼蟲的為害狀在田間很好辨別,受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葉片)表面常形成數條至數十條不規則蛇形白色蟲道,蟲道中?,F黑色點線狀蟲糞和潛伏于葉片組織中的幼蟲。
1.2 黃守瓜
成蟲和幼蟲均可為害, 春季主要是成蟲為害。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西瓜、黃瓜、絲瓜、苦瓜、南瓜、甜瓜等瓜類蔬菜的幼苗都有該成蟲為害。 受害葉片多呈現圓形或半圓形缺刻狀孔洞。
1.3 蚜蟲
調查期間, 該類害蟲還處于零星發生階段,現已發生的主要寄主有辣椒、黃瓜、萵苣、生菜和白菜等。 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在寄主植株上刺吸汁液。
1.4 粉虱
為害特點是以成蟲和若蟲吸取植株的汁液,致使葉片褪綠、變黃和萎蔫。 此次調查,該害蟲還僅在大蒜、白菜、茄子、辣椒、水果紅薯等植株上零星發生,尚未形成大范圍為害。
1.5 猿葉蟲
4 月調查時,在白菜、油菜等植株上,成蟲和幼蟲已同時出現為害。 成蟲和幼蟲均為害植株的葉片,受害葉片被咬噬呈缺刻或孔洞,嚴重時整個葉片僅剩葉脈。
1.6 螻蛄
本次調查該害蟲在辣椒初始移栽田中發生嚴重,受害幼苗根部及近莖部被咬斷或僅殘留部分組織相連。 該害蟲在地下活動時,因將土表劃出許多隧道,所以很好在田中進行判別。
1.7 黃曲條跳甲
春季主要是以成蟲為害植株葉片,致使葉片上形成很多孔洞。 調查表明,現成蟲在白菜、菜薹、茄子等蔬菜種植點已大量發生。 成蟲跳躍性好,中午前后最為活潑。
2 綜合防治方法
2.1 農業防治
及時清理園地,將枯枝、雜草,以及蟲害植株殘體焚燒并深埋,以破壞斑潛蠅、蚜蟲等的生存條件;摘除有蟲葉片并帶出田外燒毀,可減緩蟲害的蔓延流行,減輕菜田受害程度;根據斑潛蠅老熟幼蟲落地化蛹的習性, 在蛹盛期進行澆水, 保持浸水 3 h以上,可抑制老熟幼蟲化蛹,并致其死亡;趁當前黃守瓜還主要處于成蟲期,5~8 月才為其產卵期,趕時機在植株根部附近撒草木灰、 糠秕或木屑等,以阻止成蟲產卵。
2.2 物理防治
斑潛蠅成蟲、有翅蚜蟲、黃曲條跳甲和粉虱都具有趨黃色的特性, 因此在 3~5 月和 7~9 月可以采用黃板進行誘殺。 黃板大小可選用 30 cm×40 cm或 25 cm×30 cm 的規格,放置的高度以保持在離作物頂端 15~20 cm 的上方,垂直懸掛為宜,全棚可按6 m 的行間距進行掛放。 掛置的黃板注意保證其黏性,當板上所粘附蟲量較多時,要及時清理,重新涂上不干膠。 設施棚內還可利用高溫殺蟲,當棚閑置時,選擇溫度高的晴天,密閉大棚設施,使棚內溫度升高到 70℃左右, 持續 5~7 天即可殺死斑潛蠅等害蟲。 設施大棚還可采用覆蓋防蟲網進行防蟲,其中 30 目防蟲網用以防控粉虱、蚜蟲、斑潛蠅等,50目以上防蟲網用以防控煙粉虱。 利用螻蛄成蟲對香甜食物有強烈趨性,可選用麥麩、秕谷、豆餅等炒香后, 按每 1 kg 拌入 90%晶體敵百蟲 30 mL 或 15%毒死蜱顆粒劑或 3%辛硫磷顆粒劑 30 倍液的量制成毒餌進行誘殺。 利用黃曲條跳甲成蟲對黑光燈的趨性進行誘殺。
2.3 生物防治
可釋放寄生蜂,如姬小蜂、反顎繭蜂、潛蠅繭蜂等天敵防治斑潛蠅幼蟲,我們前期研究表明大棚種植園自有的日本刀角瓢蟲對粉虱具有很好的生防效果,該種瓢蟲可在茄子、辣椒等茄果類蔬菜及水果紅薯等寄主上生活并以粉虱為食。 也可選擇有效的生物農藥,如 1%苦參堿、煙堿水等藥劑噴霧防治蚜蟲、粉虱、斑潛蠅等害蟲。
2.4 化學防治
選用目前市售的微毒或低毒殺蟲劑對這些害蟲進行防治,如,防治斑潛蠅微毒或低毒的藥劑有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6%或 1.8%阿維·高氯乳油、20%阿維·殺蟲單微乳劑、1.8%阿維菌素乳油、7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或懸浮劑和 2.5%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防治蚜蟲和粉虱的微毒或低毒的藥劑有 99%礦物油乳油、5%高氯·啶蟲脒乳油、50%噻蟲胺水分散粒劑和 25%吡蚜酮懸浮劑;防治黃守瓜成蟲和黃曲條跳甲成蟲可選用 50%辛硫磷乳油、90%敵百蟲晶體、5%氯氰菊酯乳油或蘇云金桿菌乳劑等;用 5%阿維菌素乳油防治猿葉蟲等。 施用化學農藥防治時,要注意施藥適期,如,防治斑潛蠅在始見幼蟲蛀道,幼蟲在 1~2 齡期(小于 2 cm)時用藥,噴藥在 8: 00~11: 00 進行;防治黃守瓜成蟲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成蟲活動遲緩時進行。一般 10~15 天防治 1 次,連防 2 次,安全間隔期 5 天。 化學防治時還應將藥劑輪換交替使用,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參考文獻
[1] 呂佩珂,李明遠,吳鉅文 ,等.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3 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 鄭建秋.現代蔬菜病蟲鑒別與防治手冊 :2 版[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 秦韌.色板誘殺害蟲的正確使用方法 [J]. 中國蔬菜 ,2013(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