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對《無機化學一2\\)\\)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近幾年在《無機化學一2\\)\\)課程教學改革中我們不斷探索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以適應新形式下的人才培養,培養具有創新素質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1.把握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
元素無機化學內容“多而雜”,教學內容豐富有趣。在教學中,要重視“三基”一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由于原子結構的周期性變化規律,使得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呈現周期性變化。將元素化學分為非金屬和金屬兩部分。先非金屬后金屬,分族學習。非金屬部分呈現強的周期性規律,引領學生學習元素無機化學。單質的性質、存在與制備,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及反應等內容,還有許多化學反應方程式及眾多化學事實,這些內容相互關聯,在教學中合理取舍教材的內容,詳其該詳,略其該略,優化知識結構。把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能有機地關聯起來組織教學。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富于彈性、留有余地”的思想。注重知識的完整性、連貫性和系統性。獲得元素無機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學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
大學本科教學并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運用物質結構、化學熱力學、化學平衡、氧化還原、配位化學等基本原理,解釋說明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將大量貌似雜亂無章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和理論化。以教師教授為主,將“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為教學理念,教師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以及撰寫小論文、課后習題、自測題、網絡教學等教學策略,突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與學的效果。
3.理論聯系實際
化學這門自然科學學科,它涉及的領域寬廣,與工農業、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發展了眾多的交叉及邊緣學科,如材料化學、生物化學、環境化學、能源化學等。信息、能源、材料、環境和安全等是未來發展主題,化學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增加元素化學的實際性知識,如“化學與生活”、“環境污染”、“無機功能材料”等。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環境、實際問題相結合。
主要采取學生自查資料撰寫小論文的方式,了解重要元素或其化合物的實際應用,探討物質性質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擴展了視野,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自然產生了創新意識。
4.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學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傳授知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建立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教學體系。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引入教學中,不僅能深入理解教材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勤奮鉆研,就一定會有所創新。
5.強化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不僅傳授知識和實踐技能,而且通過實踐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學中充分運用化學實驗,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和內容,啟迪思維,培養興趣,引導科學探究,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刃扔常學第四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黃佩麗,田荷珍.寡姍元黃叱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