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國富論》是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出版于 1776 年的經典經濟學巨著,在經濟學史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有著“西方經濟學圣經”之稱,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成為現代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全書共分為五卷?!秶徽摗肥紫瓤隙藙趧觾r值論,進而論述了社會分工可以極大增進勞動生產力,再因社會分工而引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的構成可分為工資、地租和利潤,完整闡述了生產、交換、分配以及消費等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
《國富論》第一卷共 11 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社會勞動力原因,分析國民財富分配的原則。 第二卷共 5 章,主要內容是討論資本的性質、積累方式,分析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取決于工作的性質。 第三卷共 4 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造成當時比較普遍的重視城市工商業、輕視農業的政策原因。
第四卷共 9 章,主要內容是列舉和分析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各種經濟理論。 第五卷共 3 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收入的使用方式,主要涉及分配等理論,并且還著重分析了赤字和國債,論述了經濟學中的財政問題.
《國富論》總結了近代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編著《資本論》時也多方借鑒了其中的理論精華,該書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國富論》中經濟發展思想的傳承與發展
《國富論》在批判總結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對前人的理論進行了分析與評論,并且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完善了自身的理論體系?!秶徽摗飞婕傲松鐣洕母鱾€方面,書中以敘述加實例的方式系統地闡述了社會再生產的全過程,對于經濟的發展有很多深入淺出的論述,筆者主要分析探討了一些與我國當前國情息息相關并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重要理論。
1. 1 《國富論》對重商主義、重農主義的批判繼承
《國富論》中對重商主義、重農主義都有專門的論述,并且在批判繼承中論述了自己的一系列經濟思想。
重商主義最重要經濟思想是認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根本源泉,一國積累的金銀越多,就越富強。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輸入。 亞當·斯密總體上對重商主義是反對的,他認為還是生產勞動、分工的因素是促進經濟發展的。
重農學派是產生于 18 世紀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學派。 重農學派以自然秩序為最高信條,視農業為財富的唯一來源和社會一切收入的基礎,認為保障財產權利和個人經濟自由是社會繁榮的必要因素。 在各經濟部門中,重農主義者認為只有農業是生產的,因為只有農業既生產物質產品又能在投入和產出的使用價值中,表現為物質財富的量的增加。 工業不創造物質而只變更或組合已存在的物質財富的形態,商業也不創造任何物質財富,而只變更其市場的時間地點,二者都是不生產的。 亞當·斯密認為,重農主義雖然肯定生產勞動的意義,把經濟發展從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但其理論體系還是片面的。
由此,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論觀點,把古典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1. 2 《國富論》中有關經濟發展的論述
1. 2. 1 關于分工的論述
《國富論》在開始的第一卷第一章的題目就是論分工,并且貫穿整部《國富論》全書都體現了社會分工對于勞動生產力改善的重要作用。 書中開始就闡述了勞動生產力的最大進步,以及應用勞動生產力和技巧、熟練度、判斷力等方面的展現都來源于分工,充分說明了分工對于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特別還通過制作別針舉例說明了分工對于生產力有千百倍的提升.
《國富論》全書有關生產力的發展都是以勞動分工為基礎的,由此再論述到技術進步、產出分配以及財富積累等,可以說對社會生產分工的分析闡述是整部《國富論》的理論源泉。
1. 2. 2 關于勞動價值的論述
《國富論》在第一卷第一章的題目是論分工,但是整篇論述分工的基礎是勞動,亞當·斯密明確了是關于勞動的分工促進了生產力的改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同時,在全書中亞當·斯密一直提倡和強調勞動,認為勞動是產生社會財富的根本原因?!秶徽摗返谝痪淼谖逭逻€論述商品的真實價格和名義價值,指出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其中論述一個人是貧是富,要看他能夠支配多少勞動,即,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
一個人占有某種貨物自己不消費而用以交換他物,那么對他說來,這貨物的價值等于使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
《國富論》進一步在第二卷第三章論述了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的問題。 書中認為,勞動分為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每年的產出都是生產性勞動工作的結果。 非生產性勞動有時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會對未來的產出提供幫助,所以對于發展經濟生產性勞動具有決定性地位。 同時,《國富論》還明確了積累的重要性,闡明生產是經濟發展的來源,積累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基礎。
1. 2. 3 關于發揮比較優勢的論述
《國富論》在第一卷第三章論述分工的限制條件時,提出了發揮比較優勢的思想,對于其后相關理論具有重要的影響。 在這一章中,亞當·斯密提出由于交換的力量產生了社會生產的分工,分工又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分工中對于勞動或者說工作的選擇如何進行。 接下來,亞當·斯密闡述了對于產業或工作的選擇是根據自身的有利條件進行的,不同的地域或者不同的人群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進行生產,例如水運的便利會促使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優先發展。
筆者認為,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比較優勢理論,但是在《國富論》中以論述或實例的方式多次闡述了從事生產的人群會根據客觀的有利條件來進行生產活動以取得更大更多的勞動成果。
1. 2. 4 關于自由經濟的論述
《國富論》在第四卷論述政治經濟學思想體系時,通過對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的分析和評論,提出了應該實行自由經濟的主張。 亞當·斯密認為對商品的進口實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是既不利于貿易自由又有損于關稅收入,應該在國家與國家之間要像個人與個人之間那樣實行分工,發揮各方最大的生產力,實現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國富論》第一卷第十章第二節也提出了阻礙勞動在不同行業之間自由流通的規定,同樣會阻礙資本的自由流通,對于勞動和資本的這種阻撓是錯誤的政策,妨礙了經濟的發展。
1. 2. 5 關于產業的論述
《國富論》在第一卷第十章第二節中提出了有關產業的論述。 書中認為,城市產業要比鄉村產業有利,城市產業主要是貿易與制造業,鄉村產業是生產初級產品的行業,城市產業的報酬優于鄉村產業,資本和勞動自然會離開鄉村而涌向城市。
《國富論》在第三卷第三章提出,從來不會有任何大國沒有自己的制造業,即使有這樣的大國也不可能存在很久。 同時,由于市場的發展,一種需求從剛開始由國外引入到變得十分巨大時,本國將設立同類的制造業生產這類產品。 總之,任何一個國家,不論是窮國還是富國,都有自身的制造產業,隨著產業的發展,會推動經濟的發展。
1. 2. 6 關于競爭的論述
《國富論》在第二卷第二章闡述貨幣的作用時,說明了競爭的重要性。 文中舉例,多家銀行林立的局面,使得各家銀行都必須更為慎重地經營,為了提防競爭者的惡意擠兌,每一家銀行都不敢讓紙鈔發行數量相對于庫存現金超過某一適當比例。 這樣,通過競爭使每一家銀行的紙鈔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并且還減少了紙鈔發行量。 因此,銀行數量的增加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增加大眾的安全,這都是競爭的功效。 最后亞當·斯密總結道,任何一種行業或者任何一種勞動部門,只要是對大眾有利的,那么競爭越是自由并且越是普遍,對大眾就越是有利。
總之,《國富論》作為一部劃時代的經濟學巨著,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意義的經濟發展理論,雖然其中很多沒有以理論論斷的方式明確闡明,但是通過相關的描述和例證還是為我們指出了內在的深刻經濟思想。
2 《國富論》中經濟發展理論的重要內涵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國富論》中有關經濟發展的論述十分深刻,有著重要的思想內涵,契合了當今我國經濟建設的一系列重要理論,可以說是許多理論思想的源泉。
2. 1 分工理論
分工理論是亞當·斯密經濟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礎,這一理論貫穿了《國富論》全書,并對以后的經濟學說帶來了意義深遠的影響。 在書中,亞當·斯密對分工的分類、起因及發展等因素進行了分析,重要的是提出了分工對于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由于對勞動進行分工,可以提高勞動技能,節約勞動時間,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專業機器的發明,最終極大地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使經濟水平得以飛速發展。
2. 2 勞動價值論
雖然《國富論》第一卷第一章開始的標題就是“論分工”,以后各章節的標題也沒有與勞動價值有關的內容,但是筆者認為,勞動價值論是《國富論》中重要的經濟理論?!秶徽摗分杏嘘P勞動是社會經濟發展基礎的思想貫穿了整部著作,多次提到與勞動相關的論述,明確了社會生產的發展是在勞動的基礎上形成的。 因此《國富論》雖然沒有明確像《資本論》那樣以大量篇幅進行勞動價值論的闡述,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得出其勞動價值論的思想,這為以后的經濟學說包括《資本論》奠定了重要基礎。
2. 3 比較優勢理論
《國富論》有關發揮比較優勢的論述,對于以后形成系統的比較優勢理論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發揮特長參與世界分工對于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 比較優勢理論就是參與貿易的各經濟體利用自身特長,生產各自機會成本比較低的商品,再通過市場進行交換,這樣各方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促進自身經濟水平的提高。
2. 4 “看不見的手”理論
長期以來,“看不見的手”理論一直成為經濟學中最重要的經濟理論之一。 筆者認為,把“看不見的手”理論作為亞當·斯密的重要理論,就是因其系統地闡述了自由經濟的思想,提倡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經濟中的問題,盡量減少政府的干預。 對于配置資源的兩種手段,市場和政府,應該合理運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主要還是提供公共服務解決市場失靈問題,這樣才能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2. 5 產業理論
《國富論》中對于產業理論的論述還是囿于當時的生產力狀況的,但是對于現今來說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隨著產業理論的發展,這一理論對于經濟發展也越來越重要了。 經過長期的發展,現代產業理論認為,產業變化與經濟發展是具有高度相關性的。 理性的經濟行為都是逐利的,隨著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產業狀態,更發達的經濟水平要有更高級的產業和更合理的產業結構。 并且,隨著由產業變化促進的經濟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產生更先進的產業和產業結構,社會分工和科技發展引起的產業結構變化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2. 6 競爭理論
競爭就是不同的利益主體為了獲得最佳經濟利益通過市場展開利益爭奪的行為,競爭是一種外部強制力,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整個社會得到資源的有效配置。 競爭又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雖然對于個別的參與者是殘酷的,但對于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競爭體現了商品中的價值規律,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可以消除不公平而使得全社會資源得以合理配置,所以競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
3 《國富論》中經濟發展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
《國富論》雖然成書于 18 世紀 70 年代,當時的生產力狀況和生產方式與當今大不相同,但是書中的經濟理論及其蘊含的經濟思想對于現今仍然具有指導意義,特別是把書中闡述的理論與我國當今實際相結合,會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深遠的啟示和引領作用。
3. 1 按勞分配為主及發展實體經濟
我國當前的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其中的內涵就充分肯定了勞動的重要性。 現在我國正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配置經濟資源,按照各生產要素的貢獻來分配經濟成果。 按勞分配為主體,資本、技術及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分配制度,完全詮釋了勞動價值論的真諦。
只有承認和尊重勞動價值論,承認勞動是財富產生的源泉,才能鼓勵人們更加積極地勞動,進一步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促進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使我國早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國富論》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還闡述了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的問題,結合當前的生產力及經濟發展水平,進而聯系到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要發展實體經濟。 如今,國際上經濟形勢十分不穩定,我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其中關鍵之一就是實體經濟發展出現了問題。 從美國的次貸危機到歐洲的主權國家債務危機,進而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放緩,都是由于實體經濟發展不足,虛擬經濟過熱,全世界經濟完全走上健康之路任重而道遠。 要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切實發展好實體經濟是關鍵。 扎實發展第一產業,努力解決三農問題,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發展的命脈。 繼續發展第二產業,用高新技術武裝以信息技術為特征的現代工業,推動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壯大,帶動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重視發展第三產業,對于三次產業理論有著正確的理解,充分認識第三產業的生產性和重要性,使第三產業更加合理發展,為國民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此基礎上,對于虛擬經濟要合理利用,適當發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能過于杠桿化,這樣整個國民經濟才能健康有序發展,達到國家設定的目標。
3. 2 產業結構優化與發展新的經濟發展方式
《國富論》中分工理論等重要思想還為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與發展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重要啟示。產業結構理論提出產業結構要合理分工,并且要做好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產業結構高度化工作。就當前我國的情況來看,根據三次產業理論,我國要重點解決農業基礎薄弱,工業投入比重過大,第三產業發展相對不足的狀況。 同時,就產業發展高度化方面,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各個產業上優先發展龍頭產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以新型主導產業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做好產業結構調整,要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 根據我國的當前實際狀況,必須要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徹底摒除過去那種“三高兩低”的經濟發展方式。 為此,推動經濟發展,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體系,培養開放型經濟發展優勢,合理調節供求平衡,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發展,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帶動經濟增長。
3. 3 發展市場經濟體系《國富論》中關于自由經濟的理論
對于我國當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現代化市場體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國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拋開過去的所有制之爭,徹底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辦事。 關于市場和政府兩種手段的關系,必須要進行合理的界定,當前科學合理的做法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彌補市場失靈問題,發揮公共財政應有的功效。 在此基礎上發展科學合理的市場經濟體系。
對于勞動力市場,要充分認識勞動力是一種基本的經濟資源,承認勞動力的商品性質,通過市場來合理確定勞動力的價格,確保人力資源自由合理流動。 對于資本市場,要建立健全與經濟水平相適應的債券、股票、保險以及產權交易市場等市場體系,特別要推動利率及匯率市場化,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真正成為世界性經濟強國。 對于土地市場,目前要堅守 18 億畝紅線,防止一放就亂的經驗教訓,進而在此基礎上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土地制度,合理發展房地產市場,保障居民住房供給。
總之,構建各種要素市場,建設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目的還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遵循發揮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政府只是應該合理調控,自由經濟本身有“看不見的手”來合理引導,過度干預必然適得其反。
3. 4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
《國富論》中運用了大量篇幅論述政策以及國家制度等問題,雖然情況與我國現今大相徑庭,并不適用,但還是啟示我們要考慮相關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特別是新制度經濟學派把制度要素作為經濟發展的第四基石,更要我們注重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并重。 我國經歷了 30 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為之矚目的偉大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改革還遠遠沒有完善,產權制度,國有經濟,分配環節等領域的改革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甚至有時已經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廣泛吸收各種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指導我們的經濟建設,《國富論》中的論述雖然由于時代的原因沒有給我們答案,但是給我們指出了思路和方向,為了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必須要堅定不移同步實施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
4 結論
《國富論》在經濟學說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對以后的理論包括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如今,雖然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國富論》中的經典經濟理論和嚴謹治學的態度對于現今依然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我國當前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實體經濟,進行產業結構優化與構建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和市場經濟體系,完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都應該認真讀一讀《國富論》,汲取其中的思想精華。
參考文獻:
[1]胡懷國?!秶徽摗穼ёx[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趙海波?!秶徽摗穼ёx[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亞當·斯密。 國富論[M]. 謝宗林,李華夏,譯。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4]李興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M].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
[5]柯亨。 亞當·斯密與《國富論》[M]. 王丹華,徐 敏,譯。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