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貿易結構 產業結構 耦合。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將擺脫傳統、粗放的模式,轉為依靠結構優化、效率提高、綠色創新的新模式。因此,受生產要素稟賦不斷削弱的影響,揚州對外貿易的傳統競爭優勢受到擠壓,穩增長面臨很大壓力。本文擬從貿易結構與產業結構耦合的角度,通過對揚州市國際貿易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尋找存在的問題,提出參考建議。
1 揚州市2011年以來的國際貿易現狀。
揚州作為全國經濟發達省份江蘇的一個蘇中重鎮,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出口產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初級產品占比極低,并始終保持貿易順差。通過多年努力,揚州的外貿總量終于在2011年邁上了100億美元臺階。但在全球經濟低迷、傳統市場萎縮、外需持續不振的背景下,2012年以后,揚州市外貿增速明顯放緩,2013年更是出現了負增長。盡管市政府采取了多項舉措,迅速扭轉了頹勢,重現微幅增長,但總體而言,出口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2 存在的問題。
近5年來,揚州的外貿總量始終徘徊不前,難以突破,究其原因,與揚州貿易結構不合理和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有直接相關。
2.1 一般貿易占比畸高,貿易方式粗放。
從表1可看出,自2011年以來,貿易方式單一的問題日益突出。在貿易額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一般貿易比重不斷上升,從不足60%逐步增加到近70%,而加工貿易占比不斷萎縮,從40%降低到30%左右。
作為工業基礎薄弱,資源亦無特色的蘇中地區,一般貿易的技術含量較低,多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度低;而加工貿易又因兩頭在外,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大。加之,當地加工貿易科技水平低,極少能參與到高科技生產環節的國際分工中去,原有“比較優勢”不斷削弱。
2.2 高新技術產品占比偏低。
從表2、表3可以看出,出口產品主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雖然機電產品已占50%,但高新技術產品僅占20%左右,且未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從揚州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看,2015年揚州前十大出口產品中,紡織、鞋帽、船舶、鋼管、牙刷等分列第2、3、4、8、10位,均為技術含量低的傳統加工制成品,在產品價值鏈中處于末端,抗風險能力弱。
2.3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
揚州對外貿易以第二產業為主,工業制成品雖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但在附加值較高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的發展依然不足;第三產業規模小、能力弱,對外貿的貢獻率低。根據揚州市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服務貿易統計(BOP),2015年,揚州服務貿易總額6.18億美元,同比增長7.87%,僅占揚州外貿總額的6%.2016年1~10月,揚州服務貿易進出口4.65億美元,同比下降11.19%,其中服務貿易出口0.61億美元,同比下降49.9%,占比13.1%;進口4.04億美元,同比增長0.51%,占比86.9%;服務貿易收支逆差3.43億美元,同比增長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