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在 “生態文明建設”中指出 “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林業產業貿易模式的發展和推進是實現該要求的重要路徑。而林業產業正處在由 “小、散、亂”的產業結構布局向規?;洜I轉折階段,規?;洜I不僅表現在產量、資產、人員等方面量的積累,還需要在科技創新、人力資本、融資能力等方面發生質的飛躍,產業結構調整亟需引入新的貿易模式。不同專家學者從金融等理論角度提出了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對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貨電子交易模式的引入為林業產業機構調整提供思路。因此,分析林業產業貿易發展理論依據,指出信息不對稱制約林業規模結構調整,提出林業產業現貨電子交易模式對林業轉型的建議和改進措施,對實現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競爭力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1、 貿易模式轉變理論依據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的林業產業在總量上高速增長,林產品貿易量迅速擴大。
林業產業的貿易模式主要以易貨貿易為主,現貨電子貿易模式也在近幾年逐步興起和發展。貿易模式是經濟學供需基本原理的表現形式,不論是國內貿易還是國際貿易,不論是垂直貿易還是水平貿易,不論是產業內貿易還是產業間貿易,均離不開供給與需求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消費者最大的目的是追求效用最大化,除了價格之外,消費者的偏好、相關產品等要素的轉變會制約消費者的需求。對于供給者即企業或廠商則追求利潤最大化,亦受除價格以外的廠商生產技術、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完全競爭市場的理想狀態是企業和消費者希望實現的絕對公平,但不完全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卻是現實存在的,這些市場供需不平衡,資源配置和利用不能達到最有效的組合。究其根本原因是制約供需雙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故而完全競爭市場是理想化的。不對稱信息會導致競爭性市場的無效率。
不對稱信息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能產生委托-代理問題、道德風險問題和逆向選擇問題。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彭斯在 1970 年提出的。1996 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維克瑞、2001 年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賓塞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打破了自由市場在完全信息情況下的假設,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的嚴重性,信息經濟學逐漸成為新的市場經濟理論的主流。該理論認為: 市場中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通過向信息貧乏的一方傳遞可靠信息而在市場中獲益,擁有信息較少的一方會努力從另一方獲取信息; 市場信號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要減少信息不對稱對經濟產生的危害,政府應在市場體系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在商品經濟中,信息主要反映在價格上,價格信息是經濟信息的中心。
假定有兩類松脂———純新松脂和新舊混雜松脂,假定買賣雙方都知道兩種松脂質量的高低。則會出現圖 1 中 a 和 b 兩種市場。在 a 圖中,SH和 DH是新松脂供給和需求曲線。同樣,b 圖中的 SL和 DL分別是新舊混雜松脂的供給和需求曲線。在任何給定的價格下 SH高于 SL,因為新松脂質量高于新舊混雜松脂,需要更高的價格才能使供需雙方愿意達成交易。同樣,DH高于 DL,買主愿意為高質量的新松脂支付更高的價格。新松脂的市場價格是 1. 2 萬元/t,新舊混雜松脂價格為 1. 0 萬元/t,各類松脂出售數量是 20 萬 t。
當松脂供應商比下游松香企業對產品質量掌握更多信息時,會使低質量新松脂驅逐高質量新松脂。
在 a 圖中,當松脂購買方對市場上的平均質量預期降低時,對新松脂的需求曲線會從 DH移動到 DM。同樣,在 b 圖中,對新舊混雜松脂的需求從 DL移動到 DM。新松脂銷量從20 萬 t 降到10 萬 t,而新舊混雜松脂數量從 20 萬 t 上升到 40 萬 t。以此循環,最終出售的只有低質量新舊混雜松脂,高質量松脂被逐出市場,逆淘汰出現,市場上出現較多低質量的新舊混雜松脂和較少高質量的新松脂。當松脂供應商看到依然能以高價銷售出低質量松脂時,供應商會囤積松脂,獲得更多的不正當利潤,松香行業供應商的信用度隨之降低,影響下游松香企業一級或特級松香產品的合格率,進而影響松香業整體效率的提高,損害松香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在某項預期下按照一定價格企業購買產品,在對產品質量判定后判斷價格的合理性。因此,不對稱信息會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同時,擁有信息的一方會向買方發出傳遞產品質量信息的信號,例如產品質量保證書,從而買方會為這項保證支付較高的費用,這在易貨貿易中很常見。
2、 林業產業交易的信息不對稱
2. 1 易貨交易模式存在信用風險
由于參與林業產業生產和流通的企業整體素質不高,因此在傳統的現貨貿易中,簽訂了合同但拒不履行合同的貿易事件常有發生,信息的不對稱優勢明顯偏向于供貨商。以松香企業為例,2012 年是松香業發展的低谷期,脂松香價格波動頻繁,當處在松香價格持續上漲階段時,為追逐更高利潤,許多脂販和中間商囤積居奇,違反合同,拒不交貨,合同對買賣雙方來說如同一紙空文,不具有任何法律的約束力。松脂供應商掌握松脂的供貨信息,阻礙了松香生產企業順利產出合格松香產品。因此,需要有合理的貿易模式來引導松香原材料市場的供需平衡,促進行業的合理競爭秩序和模式的規范化。
2. 2 信息不對稱導致談判成本提高
林業產業的貿易談判過程重復緩慢,每次簽訂合同都要重復尋找客戶、詢價、初步談判、簽約等一系列貿易環節,每次均要就品種質量、時間、運輸等交易成本和交易實現條件爭論不休。對大宗商品來說,這種簽約和執行環節的信息不對稱,使得交易成本相應增加。同時交易運輸困難和信息不對稱,阻礙了現貨貿易的完成。
2. 3 林產品貿易價格信息不透明
依賴傳統的易貨貿易,林產品貿易價格信息滯后,價格信息缺乏透明度。價格對產業的引導和影響作用微弱,不利于供求關系的平衡,價格信息的不對稱制約了林業產業在價格指導下的產業結構調整。
3、林業產業引入現貨電子交易模式的必要性
3. 1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平臺
要規避信息不對稱給林業產業發展帶來的損失,一種新的貿易模式———現貨電子交易模式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科技的發展出現,通過價格信號引導產業資源的整合和利用?,F貨電子貿易在煤炭、鋼材、有色金屬、農產品等領域迅速發展,引導了這些領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貿易轉型?,F貨電子交易貿易模式亦沖擊著林業產業傳統的商品貿易模式?,F貨電子交易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商品貿易,是一種以現貨交易制度為主體,建立了集管理、風控、交易、結算、交收、物流、融資和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為一體,銀行、倉庫、檢驗等服務機構廣泛參與合作的綜合性電子交易服務平臺。電子化貿易的實質就是電子商務化的貿易,即將產業發展信息公開透明化。價格信息可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平臺進行有效的傳遞,從而規避了由于信息傳遞速度導致的貿易糾紛和矛盾。
3. 2 國家政策導向大宗產品進行電子交易
國家為了促進大宗商品的流通,合理配置商品資源,推出了現貨電子盤,也稱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根據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對大宗商品做了明確的規定: 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
現貨電子交易模式是解決林業產業信息不對稱問題、順利開展林產品貿易的有效途徑,例如原木、鋸材、紙漿、松香等大宗商品資源。2008 年中通木材電子交易公司設立的中國國際木材交易市場是國內第一家木材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據第十八屆中國松香年會信息,2008 年松香中遠期電子交易平臺實現松香現貨邀約和現貨中遠期電子交易,2012 年 2 月脂松香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
2011 年 10 月 28 日,由中國林業產權交易所發起建設的全球首個紙漿綜合性產業服務平臺———中國林權所紙漿電子交易服務平臺上線運行。
3. 3 解決信息不對稱有助于林業產業的結構升級
隨著經濟的增長,易貨貿易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快速增長的林業發展的需要。要使科技貢獻率在2015 年達到 50% 的目標,要實現林業產業規?;洜I,需要新的貿易模式從貿易模式方面引導林業產業的商品-資金結構的調整,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實現林業產業資本與國家金融資本的有效結合。
中國林業企業國有企業比例逐步降低,民營企業比例逐步上升。在林業產業發展的初期,產業整體上處于企業布局分散、數量多、規模小、質量與效率低下、核心技術薄弱、跨國經營尚未起步的狀況。
現貨電子交易模式是對傳統商品交易模式的替代,是一種用金融方式進行融資融貨的手段,有助于林業產業以價格信息為引導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4、 林業產業貿易模式轉換的對策建議
新時期需要現貨電子交易模式 \\( 圖 2\\) 來整合林業產業資源,才能有助于林業產業規?;男纬?,促使林業產業由要素驅動階段向投資驅動和創新驅動階段過渡,從而提升林業產業的競爭力。
整合林業產業資源,才能有助于林業產業規?;男纬?,促使林業產業由要素驅動階段向投資驅動和創新驅動階段過渡,從而提升林業產業的競爭力。
4. 1 利用現貨電子交易整合林業產業上游資源
林業企業民營企業較多,大部分企業規模不大,企業在各自獲取生產原材料資源時主要通過中間商或者林場,成本增大。從林業原材料供給看,林農的個體行為較多,中間商與企業之間資源信息不流暢。因此,通過現貨電子交易可以整合行業的原材料資源,將行業原材料的價格等供需信息以電子盤的形式面向市場發布,從而可以用價格來調節林業資源的供需,增強產業資源的集中度。例如,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的脂松香均實行統一的貼牌——— “富祥龍”,不論來自何處的松香均是統一的 “富祥龍”品牌。這種形式有助于松香原材料資源的整合,保證供需雙方的信息對稱,形成統一的品牌,通過資源統一管理和定價,打破了地域壟斷,有助于松香企業持續有序生產,形成國內松香業規?;洜I,從而能夠在國際市場中爭奪話語權,進而影響世界松香的價格,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定價權。林業產業中的原木、鋸材等資源均可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監督下以此形式進行資源的整合,從而使林業產業在上游形成不可替代競爭優勢,促進行業資源的整合。
4. 2 現貨電子交易商品第三方擔保和品質認證
為保證供需雙方商品的質量,現貨電子交易市場對統一貼牌產品的品質由第三方質量監督機構鑒定?,F貨電子交易所有交易實體商品均在指定的倉庫儲存,由固定的第三方物流和產品質量鑒定機構或品質核驗部門提供商品質量擔保,從而保證了電子交易貨物的品質。通過電子平臺匯集供需信息,從而增強價格的透明度,避免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談判成本增加,避免壟斷企業或中間商定價,從而降低采購和談判成本,為產品質量提供保證,使得買方更多的獲取到賣方信息,最大化雙方信息的公平。
4. 3 保證金制度約束買賣雙方行為
現貨電子交易模式通過標準化的電子合同、20%的保證金制度和延期交收補償制度,來約束供需雙方的行為,提高了松香合同的履約率,增加了買賣雙方的可信度,從而提高林業產業貿易的信用度。標準化的電子格式合同和價格的公開透明降低了談判的費用,實現了原材料供給者、生產企業、消費企業、貿易商在電子平臺的即時交易。
4. 4 運用現貨電子交易規避風險
當現貨電子交易規范林業產業市場交易行為時,其交易風險也隨之降低。規避風險功能是指生產經營者通過在現貨電子交易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有效地規避、轉移或分散現貨市場上波動的風險。
在電子盤簽訂標準合同的前提下,實際現貨交易價格是以交易當天的價格為準來交易,因而可以有效發揮電子盤融資融貨、避免風險的功能。同時,在供需要素影響下,價格信息通過電子交易盤引導松香價格的波動,電子盤價格信息的公布,解決了價格信息不對稱給下游企業帶來的原料供應的不足問題。通過電子盤的波動買賣雙方進行購買意向的確定針對傳統易貨貿易中交易雙方不規范的市場行為,林業產業可以通過現貨電子交易形式規范市場行為,使林業產業的市場秩序向有序方向發展。
總之,現貨電子交易是解決林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有效途徑。對林業企業來說,要利用新的貿易模式獲取供需信息,調整企業策略,及時有效的把握市場信息,發展規避信息不對稱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對林業產業來說,產業協會要引導通過貿易方式的改變調整企業因信息不對稱帶來困境,鼓勵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提升林業產業在國際中的議價能力,爭取在國際的定價權; 對政府來說,應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引導現貨電子貿易的發展,規范林業產業現貨電子貿易行為,使其在適合的政策環境下發揮有效作用。
林業產業順利進行結構調整需要用現貨電子交易模式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林業產業要獲得跨越式發展和規?;洜I,必須實現從傳統交易方式到現貨電子交易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宋維明,程寶棟. 關于中國木材貿易資源基礎的思考 [J]. 綠色中國,2004 \\( 10\\) : 39 -42.
[2] 信息不對稱. 百度百科 [EB/OL].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41335. htm ? noadapt =1.
[3] 劉慧琴. 渤海商品交易所現貨電子交易的創新及科學發展研究 [J]. 企業導報,2012 \\( 18\\) : 193 -194.
[4] 吳文雅,康莉. 論現貨電子交易與物流信息化 [J]. 商品與質量,2011 \\( 9\\) : 35.
[5] 劉飛. 貿易模式動態演進: 理論與實證分析 [D]. 合肥工業大學,2010: 1 -10.
[6] 現貨電子交易. 百度文庫 [EB/OL]. http: / /wenku. baidu. com/view/e87bdb87bceb19e8b8f6baaa. html.
[7] 平狄克,魯賓費爾德. 微觀經濟學 [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33 -555.
[8] 張雪梅. 電子商務時代中國林業產業對策 [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 \\( 12\\) : 263 -266.
[9] 中國國際木材交易市場. “創新模式、科學發展、匯聚共識、合作共贏”———全國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工作座談會暨中國生產資料與商貿流通高峰論壇會刊 [J]. 中國會議,2011 \\( 9\\) : 68.
[10] 佚名. 我國首家紙漿電子平臺上線運行 [J]. 紙和造紙,2011 \\( 12\\)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