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額不斷下滑,導致我國的國際貿易份額從 2008 年的第四季度開始不斷縮水。歷經這次經濟危機后,全球的經濟觸底回升,后危機時代也隨之來臨,中國的對外貿易也逐漸恢復。但是,我們看到,全球經濟復蘇的條件還是不穩定的,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這就要求我們要把握“后危機時代”的規律,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抓住機遇實現經濟的快速復蘇。
一、后危機時代的經濟形勢和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問題
\\( 一\\) 后危機時代的概念和特征。后危機時代是指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逐步復蘇的特定的歷史時期,世界經濟在此時主要體現在全球貿易結構、金融制度、技術市場及各國的國際地位都處在不穩定狀態的特殊歷史時期,這也是后危機時代經濟形勢的自有特點。
為了應對危機,各國都開始推行新的經濟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全球的金融危機對高端服務業和制造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就造成了很多資本實體把經濟的側重點放在了低碳經濟發展上,這個特征已經是后危機時代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同時,儲蓄率增加和消費率降低也就成為了經濟發達國家在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雖然經濟危機暴露了全球金融系統存在的問題,但是各國都在積極地進行國際貨幣體系變革,同時也都加強了金融監管。
\\( 二\\) 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形勢。2007 年,爆發了全球經濟危機,這次危機迅速從美國傳到了中國及世界各地,因而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沖擊和影響。全球金融危機不僅致使經濟衰退,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而且導致國際市場對我國的經濟需求有所收縮,依靠出口來促進經濟發展,使得我國的國民經濟將更加困難。隨著世界經濟逐步進入“后危機時代”,國際經濟全面低迷,我國對外貿易份額也逐漸下降。經過這個階段后,世界經濟開始恢復,我國的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也得以逐漸恢復發展,這使得我國的出口形勢開始出現緩慢地好轉,同時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恢復也開始出現增長的態勢。
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直接沖擊到了金融及貿易行業,國際對外貿易量和金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收縮。后危機時代,國際貿易摩擦的加劇,不僅導致了各國國內經濟的衰退,而且也影響到了我國的出口貿易。在我國出口貿易受到貿易壁壘制約的同時,我國出口貿易的外需也面臨縮減,人民幣出現升值壓力,這不僅減少了我國的出口貿易量,同時也增加了我國的出口企業成本,導致我國出口貿易重重受阻。針對這次危機,我國政府和企業采取了相應的多種措施,通過各種方法來緩解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沖擊和影響。
\\( 三\\) 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后危機時代期間,全球經濟大約恢復了 50% 左右,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讓世界刮目相看。然而經濟發展環境還是很不規律,全球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國際和國內的各種因素都是不確定且不穩定的,中國的對外貿易仍存在很多問題。
\\( 1\\) 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不合理。一直以來,我國的經濟過多地依賴于對外貿易,而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0% 甚至更多,這就說明了國內需求明顯不足。而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進出口貿易,這就使得許多不合理的貿易問題日益突出。目前,我國對外貿易主要還是依靠產品加工,而且大部分都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再加上這些產品占有的比例過大,這也成為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首要因素。
\\( 2\\) 產品附加值過低,出口商品市場過于集中。目前,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階段,是產業鏈的低端部分,而核心產品、創新技術及知識產權都存在不足,也缺乏知名品牌。同時,中國在市場出口的對象范圍上過于狹窄,主要針對的是美國、歐盟、香港、日本、韓國、“臺灣”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這些狀況使得中國的對外貿易市場過度集中,因此,已成為現階段我國出口貿易發展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 3\\)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后危機時代”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因此,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也面臨愈加嚴重的危機。各國不僅加大了各自的貿易保護力度,還紛紛制定了更加詳盡的反傾銷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已逐漸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這就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提出了巨大挑戰,而大量的商品出口也就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目標。\\( 4\\) 美元大幅貶值使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動蕩。美元的大幅貶值,使得美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成為定局,而且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全球經濟危機以及通貨膨脹的國際化影響已進入最后階段,人民幣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升值壓力。這樣,我國出口企業就面臨著匯率大幅增加的風險??梢哉f,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是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另一個難題。
二、“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
在“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在這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里,中國必須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政策,通過加強對外貿易來拉動市場經濟的增長,鞏固自己在世界貿易上的地位,加快中國成為世界貿易強國的步伐。
\\( 一\\) 加強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剛性機制的政策,通過一系列的外貿調整策略,來刺激我國出口企業的出口量增長,以幫助外貿企業走出難關。2009年 5 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穩定外需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擴大內需是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長遠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而穩定外需對于增加就業、促進企業發展、進而拉動國內消費具有重要作用,也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有利條件。
同時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出口結構,重點促進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努力保持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國家政策的頻繁出臺,一方面不僅是為了刺激并擴大我國外貿企業的外需出口,同時也成為為企業做好政策支持的堅強后盾。
這就大大增強了我國外貿企業出口貿易的信心。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出臺相關的政策,來進一步刺激和扶持我國的出口企業,進而降低企業的出口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幫助我國外貿企業走出金融危機和市場疲軟的雙重陰影。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并根據這一形勢調整我國出口轉型的戰略目標,不僅能夠使我國出口商品提高市場競爭力,確保整個國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同時針對我國外貿企業建立起相應完善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出有效的外貿易政策和財政政策,以此來增加我國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在推進我國外貿企業擴大出口外需的同時,也要合理地調整財政儲備結構,減少儲備資產的預算,優化貨幣政策,降低美元資產的比例,為我國出口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減少外匯風險。
\\( 二\\) 改變對外貿易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我國許多外貿企業急需轉型。我國目前主要是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我國傳統的加工貿易產業?!昂笪C時代”,海外市場出現了市場疲軟的狀況,而我國國內市場的需求明顯優于國際市場的需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做好兩手準備、兩條腿走路,這是推進企業快速發展的最好選擇。一方面外貿企業可以掉頭轉內銷,在盡可能消除庫存問題的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實現資金的回籠。另一方面,在外需萎縮的市場中,我們可以擴大產品出口的數量、質量和加工效率,轉變原來的出口企業的貿易觀念,尋求新的客戶合作來擴大銷售渠道?!昂笪C時代”,外貿企業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單純依靠數量的擴張來推動貿易的發展已經不能適應“后危機時代”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一些以粗放型經濟模式發展的企業必須要進行質的轉變。我國的外貿企業不僅要增加企業研發能力的投入,注重技術創新和發展,致力于研究和發展核心技術的競爭力,打造產品的品牌價值,保護知識產權,同時要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加快外貿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傳統產業和貿易結構的升級改良,實現外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三\\)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昂笪C時代”,中國對外貿易的沖突主要源于國家的貿易保護,為了有效避免國際貿易摩擦,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預警機制,以此應對出口風險并加以防范。在出現貿易摩擦時,我們應及時有效地處理,充分利用 WTO 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我國外貿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促進知識產權保護,鼓勵技術創新,優化進出口的產業鏈。在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時,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實現有效減免或避免貿易摩擦。
\\( 四\\) 調整我國出口貿易區,加快出口市場結構多元化。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對外貿易區相對比較集中,歐盟、美國和日本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中占有很大的主導地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外貿企業的出口產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和沖擊。如果要繼續發展中國的外貿出口經濟,我們就必須要尋找更為廣闊的交易市場,優化海外市場結構,積極開發多元化的海外市場,在實現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出口產品多元化的基礎上,使我國對外貿易的海外市場更具緩沖彈性,預防和減輕中國對外貿易因國內宏觀經濟的外部需求而產生的嚴重影響。
\\( 五\\)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政府不僅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發展和扶持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而且通過加強和其他區域的合作推動周邊的國家走出困境。同時,我國也加強了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 又稱為“南南合作”\\) ,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間的技術合作和經濟合作,并致力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與環境、中小企業發展、人才資源開發、健康教育等產業領域的交流合作。旨在通過大家的合作來更好地應對危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各國應加強區域合作和經濟溝通,擴大合作范圍,正確處理好本國經濟的獨立性與外貿合作之間的關系。
三、“后危機時代”中國外貿企業的機遇分析
\\( 一\\) 中國外貿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消費能力在逐年增加,我國的經濟也在這個階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我國外貿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需求開始走低,而迅速出現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也對我國外貿企業的產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在。因此,在中國國內市場中尋找企業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對于我國的外貿企業來說是一個快速有效的辦法。
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趨勢不僅給國內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需求,同時還解決了外貿企業出口產品庫存壓力的影響,這也就成為刺激我國外貿企業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國的貨幣儲蓄率相對比較高,這是因為每個人都面臨著養老、醫療和子女教育等問題,所以消費者的資金在銀行里不容易流通,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我國國內市場的消費能力。因此,資金流動過緩就會壓抑中國國內市場經濟的循環發展?,F如今,我國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措施,如養老保險的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還不是很完善,我國居民的平均消費水平相對還比較低,只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的早期發展水平,因此,當這些問題逐步得到改善后,我國國內居民的消費欲望將會大大增強,同時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將會被釋放,這樣中國國內市場經濟將會出現新的發展機遇,而市場的發展也將會帶動消費出現新一輪的增長,這些都是中國外貿企業可以預期的前景。
\\( 二\\) 電子商務為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小型外貿企業開辟了新的機會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際購買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外貿企業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時候,更應該抓住在線小額交易的機遇,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建立起企業和客戶之間的橋梁,使企業與客戶的聯絡銷售采購更加便捷。目前在我國,電子商務的貿易往來交易已經成為使用最廣泛的在線銷售方式。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加速了對外貿易從大到小、由慢到快的演化趨勢。相比傳統的對外貿易,現有的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周期更短,而且小額訂單交易更多,這種方式的發展取代了原有的巨額交易,加快了企業產品和資金的周轉。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海外買家在線購買的中國產品已經達到了 75% 左右,而且在今后幾年,海外公司的網上采購預算還會繼續增加。所以說,傳統的依靠商品展覽和信息服務方式,如今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中國中小型外貿企業今后如何發展,如何更好地解決外貿訂貨問題,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中國外貿企業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而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在“后危機時代”,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而且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在采用全新的電子商務平臺后,還提高了其應對金融危機和國際市場變化風險的能力。
\\( 三\\) 全球經濟金融危機是打造中國品牌千載難逢的機遇
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抑制和破壞的同時,也為中國打造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供了大好機會。中國品牌目前還處在一個成長發展階段中,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國產品牌如何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如何開辟出屬于自己的市場,這也是中國品牌發展復興的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的外貿企業應該抓住機遇,不僅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還要在打造中國品牌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使世界主流市場理解和接受中國品牌。我國的外貿企業必須要有品牌意識?,F如今,我國很多企業對品牌的廣告投入都傾注了很大的精力,如果企業加大增加品牌的文化內涵,選擇適合的媒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際市場的繁榮時期,我國國產品牌很難有機會被世界主流市場所接受,再加上有些中小型外貿企業采用的低成本品牌傳播方式,如新聞,軟廣告和連鎖店等,這就使得一些品牌如“聯想”、“海爾”和“TCL”等在國外是很難推廣的。事實上,我國商品的物美價廉已經受到全世界低端消費者的認可,但由于歷史原因,卻不能成為主流消費者的首選,因此就增大了在經濟繁榮時推廣中國品牌的難度。金融危機爆發后,有些購買力較強的消費者將會減少或縮減自己的消費力水平,原本打算從法國、日本購買的奢侈品牌,有可能轉向購買中國國產品牌。因此,我們可以抓住這種機遇,讓自己的品牌借此機會逐步走向國際市場,也通過質量推廣和品牌公關,獲得主流消費群體的認可和接受。其實,我國并不缺乏具備競爭力的品牌,但是我們卻缺少正確的認識和公平的對待。因此,現在我國的外貿企業應該抓住金融危機這個機會,讓世界主流消費市場認可中國品牌。在“后危機時代”,我國許多擁有知名品牌的企業表現出很強的應變能力,也有一些奢侈品企業甚至逆市上揚。而在這個時候,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就可以將大量的“中國制造”商品推向世界,以自己的品牌和企業自主創新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讓品牌成為消費者熟悉的面孔,已成為外貿企業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特殊手段。
全球金融危機給國際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行了重新洗牌,也重新改變了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為了防止我國經濟指數的繼續下降,政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這些政策有利于在全球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形勢下擴大國內外需求,增加外貿企業的產業結構變化,也更有利于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
目前,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沖擊尚未結束,中國對外貿易企業在“后危機時代”要認識到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加快企業的轉型建設,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和諧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蔡雪麗,耿濤. 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J]. 財經界,2010,\\( 11\\) .
[2] 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 我國宏觀政策十大取向 [J]. 政策了望,2009,\\( 1\\) .
[3] 杜修立. 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及其變遷[J]. 經濟研究,2007,\\( 7\\) .
[4] 謝百三,李云飛. 關于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 8\\) .
[5] John Jackso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Constitution and Jurisprudence[M].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Affairs,2004; John Jackson.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M]. The MIT Pres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