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理論概述
阿馬蒂亞·森是印度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十分重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人口以及相關問題。他不僅研究印度國內的貧困和剝奪,而且研究全世界的貧困和剝奪,被稱作“經濟學界的良心”,由于其出色的研究成績和對經濟學的突出貢獻,森獲得了 199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翱尚心芰Α崩碚撌巧闹匾暙I之一,由此發展而來的用能力來測量生活質量的福利經濟學理論對非收入因素予以關注,突破了傳統福利經濟學的框架,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認識“能力”,首先要認識“功能”?!肮δ堋笔且粋€人在生活中的活動或所處的狀態(doings and beings)。
①功能不同于商品,但又與商品有一定聯系,功能可以由一個人使用某種商品的能力得以實現。比如,“自行車”是一種商品“,騎車”是一種功能性活?!皶T車”才能實現“騎車”這一功能性活動,“會騎車”是一種“能力”?!澳芰Α笔且粋€人能夠實現的各種功能的組合。
②“功能”是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能力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的機會。當一個人的選擇機會很少時,即使他享有一定的功能,其能力還是有限的。森的能力方法的核心是用“個人在生活中能實現各種有價值的功能的實際能力”來評價生活質量,這是一種更好的比較生活水平的方法。
營養良好、身體健康、長壽、讀寫能力強、參加社區活動、體面大方地出現在公眾場合、有一定的技能、找到值得做的工作、接受教育、結交朋友等問題均可以作為能力項的各個方面,能力貧困就是指人們在以上所列舉的能力方面的缺失。
森認為,“貧困必須被視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剝奪,而不僅僅是收入低下”,貧困人口缺少獲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可行能力。
他將貧困的原因分析從經濟學的因素擴展到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領域,為我們認識和看待貧困問題、制定反貧困政策打開了新的視野,提供了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二、從“可行能力”的供給角度看待我國的貧困問題
傳統的對貧困的研究主要側重的是絕對貧困,既個人和家庭所能支配的收入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的福利或消費的狀況。而在森理論的基礎上,“貧困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由于人的素質養成程度低所導致的能力供給不足,使人們在長時期內還不足以獲得足夠的收入來維持一種生理上、社會文化可接受的、社會公認的基本生活水準的狀態?!?/p>
③人的“可行能力”包含了生理健康、讀寫能力、能工作、參加社會活動、結交朋友、有相應技能、接受教育、基本生活條件滿足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一個國家只有絕大多數人的“可行能力”滿足了以上的基本要求,才能稱該國家為一個基本擺脫貧困、相對發達的國家。因此,以上的各個因素,構成了一個國家和社會走向富強發展過程中對人的“可行能力”的“需求”,要滿足對這些能力的“需求”,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能力的“供給”問題,從“能力供給”的角度分析反貧困的方法和路徑。
要滿足“可行能力”的“供給”,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是人的基本物質生活條件的滿足及其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這些素質基本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力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能力素質。最低要求是人的衣食住行基本得到解決,同時身體健康、智力狀態良好、心理穩定正常、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有一定的勞動技能。為實現以上的目標,我們要尤其重視供機會與條件提高人的“可行能力”,以滿足能力供給,使絕大部分的人民能夠各居其位、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我國傳統的體制忽視了“可行能力”的供給問題,如今,仍然有能力供給大的人被堵住了通過創造性勞動使自己富裕和得到更好發展的機會,而能力供給小或者不肯向社會提供勞動的人照樣有錢拿、有飯吃、有很好的工作。如層出不窮的“官二代”、“富二代”、“走后門”的例子,可以看出社會缺乏必要的機會和條件使人們的“可行能力”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社會能力供給嚴重不足。人們的智力和技能得不到運用,人的發展受到抑制,貧困人口劇烈增加,社會發展緩慢,貧富差距以及不公平的程度嚴重加大。
從“可行能力”的供給角度認識貧困與經濟發展的問題具有極強的創造性。首先,從供給需求的角度分析“可行能力”的問題是一種全新的解決貧困問題的方式。經濟的發展需要個人能力的全面釋放和發展,這造成對能力的需求,要滿足需求就要加強供給。
這是一種動態的、辯證的思維方式。其次,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政策指導意義,政府可以從增強能力供給的思維出發,有目的的制定公共政策。
三、加強“能力供給”給我國反貧困政策的啟示
國家在制定反貧困政策時,不僅要提供生活救濟和增加物質方面的福利,還要充分考慮創造條件和提供機會增強人們的“可行能力”。因此,不僅要求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優化制度改革,也要求政府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和積累,同時創造公平、公正、自由的社會環境以實現人的最大發展。
首先,充足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加強“能力供給”的基本條件?;A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制度是為了滿足人們基本的生理生活需求,只有基本的有關衣食住行的生理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才有條件實現人的發展需求。
其次,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和積累有助于提高“可行能力”的深度和廣度?,F代知識經濟的發展使得勞動力資源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是解決貧困問題、杜絕返貧現象的決定性要素。提高人力資本的素質和加強能力供給主要依賴于教育的投資,包括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中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和勞動者工作技能的培訓。
最后,公平、自由的社會環境有助于“可行能力”的最大限度的發揮。既要通過法律法規、制度環境保障社會公平,減少“關系”通道,又要放開束縛、構建更加自由的社會氛圍。
森指出,“更多的自由可以增強人們自助的能力,以及他們影響這個世界的能力,而這些對發展過程是極為重要的?!雹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觀念、教育、道德、制度等變革的結果,需要個人、政府、企業等多方面的長期努力。
注釋
①王艷萍《.克服經濟學的哲學貧困———阿馬蒂亞·森的經濟思想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年版,第 49 頁。
②A.Sen \\(1985\\).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 Amsterdam,NorthHolland.P14。
③凌國順.“能力供給與返貧現象探析”《.江漢論壇》,2000年11月。
④任賾,于真譯.阿馬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