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幣國際化現狀
2013 年 12 月,中國央行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組織國際金融公司簽署《中國人民銀行代理國際金融公司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代理投資協議》。2014 年 9 月 12 日,國家開發銀行在倫敦發行 20 億元人民幣債券;次月,中國工商銀行在韓國成功發行了 1.8 億元人民幣債券。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歐洲、韓國、英國、新西蘭等國開展人民幣直接兌換業務。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自 2009 年 4 月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2010 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為 5061 億元,2011年、2012 年和 2013 年分別增至 2.09 萬億元、2.94 萬億元和 4.63 萬億元。2014 年上半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共計 3.27 萬億元,人民幣結算量正在穩步增長。
二、世界主要貨幣國際化路徑分析
回顧歷史,世界主要貨幣的國際化路程主要分為三種類型:英鎊和美元通過其自身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成功演變為世界金融中心,最終完成貨幣國際化的強勢性路徑;歐元通過強強聯合,走區域化再到國際化的區域聯合式路徑和日元通過不斷的發展和金融改革最終實現國際化的漸進式路徑。通過學習和借鑒他國的經驗,可以使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進程中避免許多的波折。
1、英鎊和美元國際化路徑
英鎊和美元的國際化,主要是依靠其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來完成的。依靠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英美兩國成為了當時無可匹敵的貿易強國,其占有絕對優勢的國際貿易提高了英鎊和美元的國際認可程度,兩國通過建立金本位制度,實現了貨幣的自由兌換。其后通過建立以自身為核心的自由貿易體系,從而使得英鎊和美元成為了當時通行的貿易結算貨幣與計價貨幣,最終建立了以英鎊和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而美元即使在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由于其長期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統治地位,依靠其在國際貿易結算中所占的巨大比例和在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中占據的份額優勢,依舊充當著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主。
英鎊和美元的國際化路徑在當今的國際形勢下已經是無可復制的了,但是也會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一些啟示。首先,一國的貨幣想要完成國際化,其政治軍事和經濟實力一定要足夠強大。其次,政府在貨幣的國際化進程中一定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通過經濟政策和外交手段最終完成貨幣的國際化。
2、歐元的國際化路徑
歐元的國際化走的是一種區域化的路徑。歐元的誕生,首先得益于歐共體的成立。歐共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政治體制、文化背景都高度的相似,因此為了打破美元在當今世界貿易結算中的壟斷地位,方便歐洲各國直接進行貨幣和貿易的計價和結算,歐共體國家相互之間實現了強強聯合。早在 1969 年 3 月,歐共體海牙會議就提出了建立歐洲貨幣聯盟的構想,并委托時任盧森堡首相的皮埃爾·維爾納就此提出具體建議。1971 年 3 月,“維爾納計劃”通過,歐洲單一貨幣建設邁出了第一步。1979 年 3 月,在法國、德國的倡導和努力下,歐洲貨幣體系宣告建立。1991年 12 月 10 日,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決定將歐共體改稱為歐洲聯盟。1999 年 1 月 1 日,歐元正式啟動,1 月 4 日,歐元在國際金融市場正式登場。2002 年 1 月 1 日,歐元紙幣和貨幣正式進入市面成為流通貨幣。2 月 28 日,成員國本國貨幣全面退出流通領域,歐元與成員國貨幣并存期結束。歐元的國際化進程,是世界上各種貨幣之中最短的。歐洲各國通過讓出對貨幣主權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從而最終實現了統一的貨幣體系。
3、日元國際化道路
從二戰結束以后至今,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發展,日元也逐漸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總體上來說,日元的國際化經歷了三個比較大的階段。
(1)二戰結束后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段時期,日本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52 年,日本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恢復到了二戰以前的程度。但是這段時期內,日本的金融管制十分的嚴格,完全受到美國的操控,外匯和對外貿易中完全使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美元和日元的匯率也長期保持在 1:360 的單一匯率。1964 年,日本成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八個成員國。1968 年,日本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聯邦德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 1971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日元開始實施對美元的浮動匯率,日元才逐漸開始有了國際化的趨勢。
(2)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到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發展,日本的國際貿易也逐漸開始呈現出順差的趨勢。日本政府便開始不斷尋求著提高貨幣國際化水平的機會。1980 年,日本政府頒布了《新外匯法》,提出了資本項下和經常項下“原則上自由”的理念。1984 年,日本大藏省發表了《日元-美元委員會報告書》和《關于金融體系自由化和日本國際化的現狀和展望》,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推動日元國際化的措施。1985 年,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法國五國的財政部長共同簽訂了《廣場協定》,日元逐漸升值,日元國際化的進程也得到了提升。1986年,日本正式建立了東京離岸市場。1989 年,日本放開了對歐洲的日元業務的管制,使得日元在國際貿易和外匯儲備中成為了僅次于美元和德國馬克的貨幣。
(3)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至今。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日本的經濟造成了災難性的毀滅,而日本政府的一些錯誤政策使得日元處于貶值的狀態。1999 年歐元的推出和迅速而成功的國際化,對日本政府產生了極大的刺激,日本政府開始積極地調整國際化戰略,陸續提出了很多日元亞洲化的政策,加強金融改革,通過低息貸款和一些投資貿易政策,在亞洲推廣日元的使用,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回顧日元國際化的路程,其中有很多很曲折的經驗值得人民幣借鑒。首先,日本在國際化的開始階段,其國內的金融體系還不健全,過早的開始國際化,使得日本國內的金融體系改革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其次,日本的經濟總量雖然排名世界前列,但是和美國還有歐盟的差距依然比較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再次,由于日元的國際化,日元面臨著極大的升值壓力,使得日本政府無法通過提高利率來緩解國內的通脹壓力,貨幣政策在日本處于失效狀態。
三、三種路徑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
人民幣國際化的起步時間還比較的晚,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人民幣國際化也是我國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但是由于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我國必須謹慎面對。對比三條路徑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適用性,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1、美元和英鎊國際化的路徑對人民幣已經不再適用美元和英鎊的強勢性路徑,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完成的,是建立在其強大到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基礎上的。其貨幣的強勢程度在當時的世界上沒有可以競爭的對象,因此美元和英鎊輕松地便完成了國際化。但是我國當前并沒有強大到可以在世界舞臺上稱雄,人民幣也不可能再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來完成國際化。
2、日元的漸進式路徑對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借鑒意義參照日元的國際化路徑,要求中國必須要保持強勢的經濟增長,從而支撐人民幣的國際化;其次需要完善金融體系,逐漸地有步驟地開放資本項下的資本流動,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的起步時間還比較的晚,當前我國對外匯資本項下的管制還較為嚴格。根據克魯格曼提出的不可能三角,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由于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不可能放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因此資本的自由流動是我國將來必定要放開的一個方向。
3、歐元的區域化路徑在當前情況下是較為可行的走區域化路徑要求各個國家擁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水平,中國周邊主要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也較為相似,而且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對周邊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走區域化路徑是較為可行的。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中國境內流通著人民幣、港幣、澳門幣和新臺幣四種貨幣,因此人民幣要走區域化,首先要整合四種貨幣。然后和東盟尋求合作,使人民幣成為區域貨幣的主導。最后與韓國和日本合作,完成人民幣的區域化。
四、政策及建議
1、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通過對三種貨幣國際化路徑的歷程的探究,可以發現,三種貨幣的國際化都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中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力爭盡快成為發達國家,將有助于穩定人民幣匯率,增強其他國家對于人民幣的信心。
2、開展與周邊國家的貨幣互換業務,加強區域內經濟金融合作
我國應當加強與東亞和東南亞各國的合作,大力發展旅游業和雙邊貿易,同時逐步放寬人民幣的流通和使用范圍,構建人民幣匯率協調機制,降低中國與東亞和東南亞各國間的兌換匯成本。
【參考文獻】
[1] 黎杰生: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2] 夏斌、陳道富:人民幣區域化的路徑及相關風險防范[J].國際金融,2011(4)。
[3] 鄧方姝:人民幣國際化國內金融市場政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
[4] 褚華:人民幣國際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