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針對養老問題制定了相應的保險制度,并且對基本養老金也進行了有效的劃定,而企業在基本養老金的問題上,主要實施的就是基本養老金制度,相較于企業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金額度相對更高,在社會養老金雙軌制逐漸被解除的情況下,如何使得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與企業實現并軌的問題,就成為了相關人員討論的重點問題,下面本文就主要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與企業并軌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養老金并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養老金并軌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實施養老金的并軌,就是因為這樣的方式有效的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社會保險所具有的主要手段,然而,現階段的養老金并軌發展的還不夠全面,在社會上還存在不公平的現象,而保障社會穩定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社會公平.所以,針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改革以及將雙軌制取消就顯得尤為必要,這就使得實行養老金并軌顯得尤為重要.
(二)養老金并軌的可行性
目前的社會輿論都偏向于實行養老金并軌,而要求取消養老金雙軌制,這就為養老金并軌的實行創造了條件.同時,部分事業單位在不斷的針對基本養老金水平進行調整,在機關事業單位中,所發放的基本養老金主要為基本退休費用以及津貼補助費用兩種,而基本退休費用的發放標準由國家來制定,津貼補助發放標準則由地方自行制定.
最近幾年,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金水平一直保持沒變,然而,企業的退休員工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卻得到了的相應的提升,這就使得企業養老金水平高出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水平,這種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就有了可以進行基本養老金水平調整的空間,使得養老金并軌實行的可能性提升。
二、"并軌"的技術難點
實行養老金并軌有著技術上的難點,所謂的技術難點主要就是指如何處理相應的平衡關系.
首先,如何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間的基本養老金待遇平衡關系進行處理.現階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水平相對較高,根據相關的剛性要求,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不可以進行降低,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較為有限,連續提升企業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比較困難,所以,這兩者之間的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平衡關系處理就成為了一個技術難點.只有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才能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其次,如何處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養老待遇的平衡關系.按現行規定,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全國統一的工資標準和退休費標準.但事實上,不同地區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實際收入水平差距較大.而職工退休之后,相應的津補貼也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下來.
若要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待遇的平穩過渡,對這些基本退休費以外的津補貼也必須有妥善的安排.
三、"并軌"的具體措施
(一)調整養老待遇結構
基本養老金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主要來源于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必要時政府財政給予補助.繳費水平及基金統籌層次應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保持一致,而且應盡可能與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統一核算.職業年金則應由各單位按國家規定的辦法自行委托相關機構管理,以體現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差別.
其中,資金來源相同的單位,應看作一個"大單位",實行統一的職業年金標準.
(二)合理確定"老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
首先,要根據當地政府的實際情況以及機關單位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確定老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
首先可以依照原有的標準以及支付方式來對老人的待遇進行支付,這樣的繳納支付方式不需要進行基金的統籌繳納,從而就可以使得已經退休的單位員工可以在得到應有利益的前提下,也可以使得單位的基本養老金統籌的壓力相對減輕.但是這樣的方式,卻并不適應雙軌制廢除的要求,這樣的方式,調整的對象僅僅是針對少數的老人,而且還會提升在職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繳納壓力,使得堤防政府無法承受.
其次,要將所有的退休待遇都轉化為基本養老金.將所有的待遇都以基金的方式來進行實施和支付,然后每年進行適當的遞增.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保障既有退休人員的利益,也能夠使得機關事業單位的基金統籌壓力減輕.但是同樣的,這樣的方式也會存在一定的弊端,這樣的實施方式,會使得機關單位的養老金水平比企業的基本養老金水平要高很多,而每個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基本養老金的水平也會存在較大的不同,嚴重的就會導致待遇矛盾的激化.
因此,要根據政府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宜的老人基本養老金水平,以保障退休員工的利益.
(三)合理確定職業年金繳費基數
職業年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補充養老保險.相關辦法中明確,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相應的單位職業年金所繳費的具體基數就是單位所有員工工資總額.
在傳統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下,事業單位繳納養老保險是按員工檔案工資標準作為繳費基數,檔案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而這樣的檔案工資是按照國家的標準來制定的.因事業單位分類性質差異,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員工的實際工資除檔案工資外還會包括其他獎金、差費等補助收入,而這些收入沒有納入繳費基數中.
如果單位長期按檔案工資進行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的上繳,勢必造成退休后養老金偏低的情況,員工應得的利益受到損失.所以,職業年金繳納基數應為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所有的實際收入.單位應對來年社會保險基數進行全面公示,讓職工了解個人繳費的基數和比例,社保監管部門加強對單位的監督和管理,該納入收入范圍的都應計入繳費基數中,確保職業年金繳費基數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科學設計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及個人賬戶利率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過渡式的方式進行分析,在這樣的方式下,個人賬戶利率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個人職位發生變動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對個人工資的變化.在養老金利率出現增長的前提下,我國基本養老金制度的改革依然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養老金利率的計算,使得計算所得的基本養老金待遇之間的差距在5%的范圍內,一句話來說就是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的基本養老金實現了平穩過渡的目的.
然而,隨著基本養老金制度的改革以及一系列的經濟變化的影響,使得企業基本養老金的增長率都較為固定,而個人賬戶利率則主要是根據銀行的一年期利率來進行計算,所以,很多的企業退休員工都出現被不公平待遇的情況,前后不同時間退休的企業員工在基本養老金利率上一致,所享受的待遇也相同,這樣就導致了矛盾的產生.
針對上述問題,應該科學的進行基本養老金的設計,使得企業前后退休員工的基本養老金待遇有著一定的水平差距,制定出逐次遞增的養老金利率制度,將基本養老金過渡的方式設計全面,這樣就可以實現基本養老金的平穩過渡.要按照個人職位以及工資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進行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提升.
同時將個人賬戶利率的計算方式進行轉變,基本養老金增長率也要根據個人本身的賬戶利率以及個人上年度的工資狀況來進行平均值的確定,從而使得基本養老金增長率符合實際逐級遞增的需求,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減少矛盾的出現.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與企業并軌上,確定并軌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全面分析并軌技術難點的基礎上,合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并軌問題進行解決,針對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過渡方式,然后在保障原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的基礎上,調節好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企業的養老待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員的養老水平.
參考文獻:
[1]盧馳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制約因素與策略選擇[J].理論探索,2011(05)。
[2]侯慶妍.做好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防冒領工作的探析[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04)。
[3]陳程,李正龍.上海養老金支出的適度水平及負擔狀況分[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1(08)。
[4]錢圣哲.被開半世紀竟得"養老金"[J].中國社會保障,2011(10)。
[5]孟捷.對過渡性養老金與調節金本質的思考[J].新疆財經,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