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實物期權下移動金融風險控制探究緒論
實物期權下移動金融風險控制探究緒論
>2023-08-22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移動金融業務風險管理研究
【第一章】實物期權下移動金融風險控制探究緒論
【2.1 - 2.3】移動金融風險要素、風險源及特點
【2.4】基于實物期權的移動金融風險管理模型
【第三章】基于實物期權的移動金融合作激勵機制
【第四章】移動金融風險控制策略與應用
【第五章】移動金融市場的風險的仿真與實驗
【結論/參考文獻】移動金融的風險問題分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1 章 緒論

1.1 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和意義

1.1.1 研究工作的目的

本研究選擇移動金融風險管理與實物期權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目的在于幫助解決我國移動金融的風險問題,促進其順利發展。從 2014 年 6 月余額寶點燃了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后,各種各樣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層出不窮,P2P[1]、眾籌[2]、理財產品層出不窮。2014 年上半年,全國 P2P 網貸成交額 964.46 億元,而去年全年成交額為 892.53 億元。截止 2014 年底,中國手機網民已達 5.57 億,他們是網購團購和移動支付、移動銀行等平臺使用的主要人群,并將大量生活碎片時間充分花費在網絡上。

近年來的金融風險事故多有發生。2014 年 1 月,韓國發生金融行業最大規模信用卡個人信息泄密事件,涉及約 2000 萬用戶,共 1 億多條客戶信息被泄露,最多的用戶有 19 項個人信息被泄露,多名高管因此事引咎辭職。3 月 23 日凌晨,攜程旅行網被爆出有重大安全隱患,用戶可遍歷下載安全支付日志,該事件泄露了包括持卡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在內的大量用戶銀行卡隱私信息,以及卡 CVV 碼和 6 位信用卡 Bin.因此,在注意到移動金融巨大發展潛力的同時,還應注意到目前我國移動金融的發展水平還處在萌芽階段,各方面環境和監管都不到位,非常有必要展開對移動金融的風險管理和策略優化研究。

1.1.2 研究工作的范圍

本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移動金融的風險分析和管理,以及實物期權在移動金融中的應用。隨著筆記本、智能手機、PDA 等移動通信設備成本的降低和移動技術的廣泛使用,尤其是電子商務與移動通信網絡的結合日益緊密,移動帶寬不斷提高、移動終端硬件和軟件功能不斷完善,使得移動手機用戶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傳統的電子商務和電子金融業務開始從 PC 為基礎的 Internet 平臺轉向智能 終 端 為 基 礎 的 移 動 平 臺 , 通 常 稱 之 為 移 動 電 子 商 務 (MEC , MobileE-Commerce),或移動商務(MC,Mobile Commerce),其中包括移動金融技術(MF,Mobile Finance),使得金融服務隨手可得。

移動金融的所涉及到的風險問題非常廣,包括安全支付問題、非市場接入問題、通信保密問題等。如何合理的運用風險管理技術和實物期權,彌補移動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空缺?如何在降低移動金融投資方風險的同時,更好的為各類金融消費者服務?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和規范管理網絡融資平臺和移動金融工具的融資風險?如何提高移動金融服務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 SP)的合作效率?等相關問題都是在本研究可以應用和推廣的范圍和領域。

1.1.3 研究工作的意義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如下:

1. 通過構建一種專門針對移動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框架,能夠有效地充實移動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進一步對移動金融從業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不同風險解決策略和手段。為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失誤和風險,必須為每一次投資活動的風險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建立一套科學的、合理的投資理論和方法。

2. 為移動金融服務的開發和經營,尤其是新服務的拓展提供風險評估手段。隨著質優價廉的通信設備廣泛普及,各種移動新技術和新功能層出不窮,給移動用戶享受新的移動金融服務和金融服務運營商的新業務開發都提供了極為便利的環境。但是,要注意到應用和拓展新技術的同時,都包含了風險因素,如何在新服務推廣中進行成本核算以及投資收益分析,仍然缺乏研究。

3. 提高移動金融服務商面對不斷變化的移動金融經營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改善我國金融業經營和管理水平,特別是風險管理水平。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提供適合我國移動金融業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模型,可以幫助風險管理人員和風險研究者對移動金融進行充分地風險評估和改進,并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政策,解決移動金融企業面臨的風險損失問題。

4. 本研究對移動金融業的跨國業務合作也提供了一種積極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有助于我國移動金融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在國際業務合作實踐中,我們的移動金融企業還需要考慮跨國合作的不確定性,國內外不同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服務提供商在收益分配及風險分擔過程中的合作博弈行為,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1.2 問題的提出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狂熱推動下,國內外普遍對移動金融業的發展都寄予了很高的厚望,但是多年實踐表明,這種過高的預期與實際移動金融業的利潤相比相差很大。因此,我們要正視移動金融的科學發展問題,以及其中包含的種種挑戰,特別是其風險控制問題,是移動金融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風險一旦引發危機,必然會給移動金融服務提供商帶來重大損失,甚至會導致資金鏈的斷裂傳播,造成下游用戶不可預期的損失。移動金融風險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對SP 與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和交易關系造成不當影響,降低整個金融業務未來的運營績效。

實物期權(real options)理論經常用于企業內部戰略性投資決策,是建立在金融市場規則上的期權理論,能夠有效規劃以及管理戰略投資決策。眾所周知,公司的運作通常都在一種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公司戰略決策調整不得不依賴于實物期權的應用,此時,任何一家公司都可通過設計不同的投資策略組合,來核算自己的實物期權,并保證其正常運作,從而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另外,實物期權方法是一種定量了的動態管理價值,通過量化地金融期權核算將難以量化的不確定性風險轉化為企業優勢。

很多年來,學者們就困惑于由于金融風險量化評估的困難,然后有一些學者大膽嘗試用金融期權模型來指導企業的戰略投資,取得了較好效果。實物期權金融中的應用中,還有一種傳播行為,也就是價值鏈[1]現象。早期的實物期權研究中,國內外一些專家發現了在家電零售業中的價值鏈形成現象,并成功設計了基于實物期權的新型風險分擔協議,在家電零售渠道中出現的沖突被證明也是能夠進行風險分擔的。研究結果表明,實物期權協議能夠考慮到包括家電零售供應鏈在內的不同企業成員的風險特征,并能讓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在整個價值鏈上達到全局最優和帕累托改進。學者 Federica 進一步將研究了所有供應鏈外部所有的風險要素,包括需求風險、價格成本風險等等,并將它們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博弈模型中,并驗證了實物期權協議對供應鏈績效的帕累托改進效果。近年來,實物期權理論在移動互聯網風險管理方面也有初步的應用。如 Harmantzis 運用實物期權理論分析了某個移動運營商在建設無線通訊網絡中遇到的風險決策問題。

1.3 研究背景

首先,這是人類社會新革命浪潮的重要需求。近年來,電子金融和移動金融(Mobile Finance)的出現帶來了一場金融業革命,其特征是金融業信息化。從人類社會信息化角度而言,大概包括五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語言的出現與使用;第二階段是文字的出現與使用;第三階段是印刷術/造紙術的出現與使用;第四階段是現代通信技術的出現與使用,包括電話、電報、傳真、廣播等;第五階段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明與使用。第五階段中,電子商務、電子金融的出現是重要標志,也是現代金融業革命的重要特征,并影響不止于金融業,甚至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類行為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相關領域的理論交叉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移動金融具有傳統金融業所不具備的特點,比如技術新陳代謝頻率快、創新擴散營銷、價格依賴性強等,并且移動金融運營商在整個業務鏈中處于絕對壟斷的地位,加上移動互聯網的開放式環境,因此其風險特征也有所不同。傳統企業風險管理理論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主要包括戰略風險管理、企業風險管理、風險投資收益分析、風險分析、風險流擴散、在險價值(VaR)理論等。但如果用于移動金融風險管理,必然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

再次,國家高層開始注意到了金融領域的風險,近年來密集制訂了一些風險管理規定。2014 年 4 月 18 日,中國銀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2014 年 5 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五部門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隨后銀監會發布《規范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在歷經半年多的籌備之后,滬港通試點于 2014 年 11 月 17 日正式開閘,都對金融風險做出了提示和預警。特別是 2014 年 6 月 24 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國務院專門做了關于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工作情況的報告。

最后,國內外關于移動金融及其風險研究方面的文獻極少,雖然有風險管理從業人員和風險研究者對移動金融可能遇到的風險問題進行了一些研究,包括一些學者試圖使用數學建模方法分析金融風險特點或靈敏度。而且,一些關于移動金融風險分析或安全問題的研究中,多數是研究網絡技術安全方面問題的,對于風險管理層面和應用實踐缺乏研究。綜合相關文獻,可以得出移動服務的風險管理是移動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問題,需要針對移動金融風險特點進行專門分析和研究。

1.4 研究綜述

從國內外相關的文獻來看,尚未發現專門針對移動風險的研究,與移動金融風險的相關文大致可以看出,早期的移動金融研究很少注意到風險管理問題,隨后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到移動商務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風險,之后開始提出了一些系統化的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

1.早期的移動金融研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移動通信網絡或移動智能終端,早期的移動金融研究者注意到了移動通信技術在電子商務和金融業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在20 世紀 90 年代,美、日等幾個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在電子商務率先進行了一場革命,以前所未有速度推廣使用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從而產生了以移動網絡為通信媒介的移動電子商務,以及移動金融商務。2002 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兩位教授 Constantinos Coursaris 和 KhaledHassanein 提出一種觀點,認為移動金融可看作是電子商務的子集,根據無線環境中移動的便利性,將其用于支持移動電子交易,此時稱呼為移動金融。一方面,Coursaris 認為移動金融是電子商務的拓展,認為二者的商業法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Coursaris 認為移動金融還是電子商務的增值環節,它可以滿足一些傳統電子商務所無法達到的需求。因此,移動金融是電子商務基礎上的拓展、深化和延伸。2015 年 2 月 5 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CNNIC 發布第 35 次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在 2014 年底已經達到 5.57 億,比 2013 年底增加了5672 萬人,其中使用手機上網人數由 2013 年的 81.0%增長至 2014 年的 85.8%.數據還顯示,我國網上支付用戶 2014 年底達到 3.04 億,網上支付的比例提升至46.9%,而 2013 年底我國網民支付比例只有 42.1%.移動用戶和移動支付網民的爆發式增長為移動金融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快速增長的市場。同時,由于移動金融新穎的業務模式和潛在的商業機遇,使得移動金融技術迅速躍升為當前金融領域研究的前沿課題。

在技術方面上看,傳統電子商務使用的 PC 機平臺和 Internet 網絡,聯接是定點的,并且聯接歸公眾所有,使用標準的 TCP/IP 協議,帶寬較高;而移動金融使用的是移動智能終端和移動無線網絡,網絡聯接歸移動運營商所有,聯接協議復雜,包括 Bluetooth、GPRS、CDMA 等多種協議,能量和帶寬相對有限。另外,傳統電子商務終端是 PC 機,具備較強的運算能力和較大的存儲容量;而移動金融終端主要是移動智能終端,運算能力和存儲空間相對有限,只能完成基本的移動支付或移動錢包功能。

在服務特性上看,傳統的電子商務能夠支持復雜的身份驗證和交易支付服務,基于 PC 的平臺能夠運行多種多樣的產品類型,還能整合第三方支付機構;而移動金融終端僅能運行簡單的身份驗證和交易支付,只能運行輕量級的產品或服務,不得不依賴于移動運營商提供代收費。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極為廣泛,幾乎涵蓋所有的商務或金融業務;然而移動金融的商務模式卻遠遠沒有那么多,常見的包括語音服務、信息服務、廣告模式、實體銷售、移動工作組服務等。因此,移動金融不同于傳統的電子金融,本身特有的開放性、私人性、即時性、互動性技術使其無所不在。與傳統商業模式相比,能夠實現位置相關和身份識別,其風險運作特征和風險控制策略也有所不同。

2.移動金融風險的研究在移動金融帶來新的、巨大的市場機遇的誘惑下,一些學者嘗試冷靜地思考移動金融風險的特點和其風險控制。雖然當前針對移動金融風險的研究資料不多,但一些學者己經作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風險分析方法和風險控制的建議。文獻[1]研究了移動金融服務的技術風險及其管理,將移動金融作為電子商務的組成部分,參考電子商務的風險控制方法,并借鑒到移動金融中。

由于移動金融是從傳統金融演化而來,在商務模式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相關的風險管理技術也可以適度推廣應用。但也有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帶來新的風險,比如傳統的電子商務或電子金融用戶通過 PC 平臺和 Internet 網絡使用相關的服務,一般受教育程度較高,并能使用和操作復雜的商務或金融軟件,如逆向物流、建模、在線拍賣等,而移動金融的用戶受教育程度千差萬別,凡使用智能手機的各種用戶都可以使用終端金融服務,使用環境千差萬別,風險也有所不同。同時,作為一種移動互聯網系統,移動金融自身的無線網絡系統也有安全問題和風險,相關研究對移動金融風險管理也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傳統的電子商務或電子金融的 Internet 網絡通信費相對來說比較低廉,硬件基礎設施和通信協議的完善也帶來了較高的服務質量,非常適合低成本遠程操作和交易;移動金融使用的無線網絡相對來說通信費用偏高,由于無線網絡自身能量的局限性,難以達到很高的服務質量,雖然移動辦公能夠提供無處不在的辦公環境,但交易成本也比傳統的商務模式高。

綜上所述,由于移動金融獨有的開放性、位置性、隱私性等特點,其風險管理和控制也有自身的特點,不能夠完全搬用傳統電子商務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方法。為保證我國移動金融產業能夠健康發展,不至于損害用戶和經營的利益,應當研究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方法和策略集,這對風險管理理論和移動金融實踐都有著重要意義。

風險管理和控制包括潛在的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損失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后制定風險控制計劃,并根據相應的風險特點設計控制策略并采取控制措施,從而可能地減少這些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如今,風險管理和控制已經成為很多管理規范的企業或組織的自主行為,國內外著名的企業或組織都很注重風險控制能力。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為了避免風險事件可能給用戶或企業帶來損失,應當預先編制計劃,通過綜合運用各種不同種類的風險預防技術防止風險事件的發生,以期將風險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一旦風險事件發生時,處于風險中的企業也能夠按照既定風險應對方案或應急預案進行操作,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降低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從而減少風險事件造成的危害。

在金融和經濟風險管理中,近年來出現了一種實物期權的方法,取得了較好效果,可以實現很多領域不同利益方的納什均衡優化,并且求解新能源項目、RFID 供應鏈等難以解決的風險問題。實物期權理論已經在國內外很多不同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分布狀況。實物期權近年來應用領域非常廣,包括為供應鏈和物流風險、高科技投資風險、風險投資等。類似于移動金融業,這些領域的投資管理都具有高不確定性等特點。值得注意的是,實物期權在移動金融中的應用研究還很缺乏,而且實物期權與金融期權仍然是有差別的。

從金融環境來講,目前,國內 16 家上市銀行占據了 A 股 2000 多家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以上,近 60%的利潤份額,這種壟斷與掠奪性企業行為給整個金融行業帶來了高風險性。如何管理這類高風險的金融業務,以及實現帕累托優化[1]的方法和手段,仍然缺乏研究。

3.研究綜述小結從國內外研究狀況來看,雖然目前對移動金融風險有了少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但研究文獻非常缺乏,特別是關于移動金融的風險量化評估、控制策略選擇、風險分攤方法等。在總結前人對移動金融相關風險研究的基礎上,本課題將系統工程理論、金融工程理論、實物期權理論、投資組合理論、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應用于移動金融領域,綜合交叉運用多個學術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有針對性地研究其風險特點和管理手段,為移動金融風險評估與分攤引入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同時,結合移動金融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的運作特征和資料,實現風險管理理論與移動金融實踐相結合,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移動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應用范圍。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總結前人對移動金融風險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移動金融的各類風險要素,將風險管理、實物期權、投資組合、系統工程等多個學科應用于移動金融風險研究,試圖為移動金融風險量化評估與風險分擔提供一種新的工具和方法,實現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研究。在本文中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實證研究和仿真研究方法,這些方法近年來已經被國內外學者廣泛運用于風險管理領域,并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本研究方法是在現有多個學科理論或跨學科工具上的交叉運用和延伸,通過量化評估風險,基于一定的價值判斷如期望績效最優化等,根所系統工程方法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及控制方案,通過仿真和實驗驗證,將其作為應用和實踐的研究依據。本文研究方法試圖回答幾下幾個問題:

1.移動金融運營商如何設計實物期權,一方面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保證移動金融合作方的順利發展?

2.如何對實物期權進行合理的定價,使移動金融合作方愿意進行風險分擔,與移動金融服務提供商進行長期合作?

3.現有的安全風險控制手段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改進以適應移動金融風險管理?

本研究也將使用大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對結果進行量化和圖形化。定量研究方法能夠用具體的數字或公式直觀地描述風險,并可以借助圖表來刻畫風險管理方法或策略的有效性,本文試圖用定量的方法說明了實物期權協議的設計,設計的算例說明了優化組合確保了合作收益的最大化。定性研究可以在難以定量研究的領域幫助判斷技術路線和研究問題的取向,本研究用定性的方法說明了移動金融的風險管理策略和風險控制框架,分析了移動金融中的風險要素和特有特征等問題。

1.6 論文結構安排

本論文擬包含 5 個主要章節,論文的主要結構如下:

第 1 章 緒論,介紹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和意義,問題的提出,選題的背景,文獻綜述,研究方法,論文結構安排等。

第 2 章 定義了移動金融的概念,分析了其風險要素和風險特征,建立了移動金融的風險管理框架模型。

第 3 章 移動金融的合作激勵與風險控制機制,介紹了移動金融中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其控制策略。

第 4 章 移動金融實物期權的風險控制策略,介紹了策略的設計和組成。第 5 章 仿真與實驗,用數字實驗進行了驗證。

第 6 章 結論,介紹了本文的結論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