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削弱美國世界經濟領域的霸主地位
這場危機帶來的最重要的變化,或許就是改變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數十年來,美國消費者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此次危機爆發后,世界已經無法繼續指望債臺高筑的美國消費者來帶領世界走出危機,各國紛紛開始尋找新的經濟發展動力,將目光轉向其他國家或者國內。當然,雖然遭受了打擊,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一經濟大國,世界經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也沒有國家能夠在一夜之間取代美國的地位。不過,至少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世界經濟將不再是單發動機,而會是雙發動機或者多發動機。
二、經濟增長模式遭拷問
這場危機改變了不少國家的命運,一些國家幾乎是一夜之間,從“天堂”墜入“地獄”。不論是愛爾蘭,還是波羅的海三國,抑或是冰島,都在這場危機中遭受到了最沉重的打擊。過度的金融泡沫或房地產泡沫,曾讓這些國家的經濟快速增長,無限風光,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表面之下,卻累積著可怕的風險。也就是說,他們的經濟增長模式存在重大問題,需要糾正。然而,或許只有一場危機,只有泡沫破滅后帶來的極端痛苦,才能真正促使這些國家反思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國家來說,如果能夠從這種最沉重的打擊中進行最徹底的反思,吸取最深刻的教訓,當是不幸中之萬幸。對其他國家來說,這些國家的遭遇和教訓,其隱藏重大弊端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樣值得引以為戒。
三、不再迷信西方經濟理念
這場危機改變了人們的諸多觀念。美國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令很多人眼花繚亂,無比羨慕。就連引發這場危機的“次級貸款”也曾被視為金融創新之舉。然而,一場危機讓人們意識到,所謂的金融創新,很大一部分無異于制造金融泡沫,只不過是華爾街用來圈錢的種種伎倆??梢哉f,這場危機打破了對西方和美國經濟理念和政策的迷信,也打破了西方在經濟、金融等領域的優越感。對很多國家和民眾來說,美國和西方今后將不再只是學習的目標,還將是批判的對象。
這種觀念上的變化意味著,非西方國家將以更加獨立的思想和更加平等的地位,與美國和西方進行各種交流。
四、新興經濟體話語權增強
毋庸置疑,中國、印度等亞洲經濟體正在快速成長,并不斷擴大其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分量,為世界經濟提供新的推動力?;蛟S可以說,這場危機在暴露美國經濟實力的缺陷和局限性的同時,凸顯了中國、印度等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在紐約重申其金融改革計劃原則,并呼吁國會盡快批準該計劃。
在金融危機發生一周年之際,奧巴馬來到位于紐約華爾街的聯邦大廳,再次闡述金融監管改革的三項原則,即保護消費者、堵住金融系統和監管系統的漏洞、強化國際合作。奧巴馬表示,目前沒有理由可以讓人因為金融市場的穩定而自滿,他還警告華爾街停止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奧巴馬呼吁國會在今年內批準其金融監管改革計劃。他還強調政府干預資本市場的必要性,但同時強調自己仍然是自由市場力量的堅定信仰者。
五、分散投資理論在危機期間失靈
首先,各國資本市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聯系得如此緊密。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中的最大特點,而經濟全球化又必然導致貿易、投資和金融的全球化。當美國市場開始下跌時,投資者把資金從其它資本市場撤回美國,從而引發多米諾骨牌似的下跌。當投資者急需現金的時候,他們不計成本地拋售所有投資,包括股票、債券、商品和基金等,就連傳統的避險天堂——黃金在此次危機中也未能幸免。
其次,次貸產品上的分散投資是一種假象。從房價的角度來看,次貸產品的分散投資是風險轉移,而不是分散投資理論成立的基石風險分享,也就是說當一個投資品種\\(比如股票\\)下跌的時候,另外的投資品種卻在上升\\(比如債券\\)。因此,當美國房價出現全國性普降后,次貸產品的分散投資并沒有減少風險,而是風險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轉移。
由于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源于全球經濟的核心國家\\(美國\\)和核心部門\\(金融業\\),是市場經濟自發運行的結果,其負面影響將是非常深遠而廣泛的。全球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風險。受需求下降和流動性短缺的影響,2009年全球通貨緊縮的風險加大。尤其是發達國家陷入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更大。經濟衰退階段的流動性短缺是市場缺乏信心的結果。短期內金融機構的惜貸傾向有可能會引發通貨緊縮。但是,我們認為中期內通貨膨脹風險會加大。為遏制金融危機,各國注入了大量流動性。其中包括連續大幅降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經降到接近零,歐洲中央銀行也把利率降到了歷史最低點;中央銀行通過金融市場直接注入大量資金以緩解流動性短缺;政府發行債務以救助金融機構。這些為將來的通貨膨脹埋下了隱患。一旦金融市場趨于穩定,流動性泛濫將會再次出現。
鑒于金融業在這次危機中所受到的沉重打擊,從金融管理體制到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從金融工具到風險定價、從融資模式到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結構都將面臨調整。這種調整意味著金融業在一定時期內難以成為拉動經濟進入新一輪繁榮周期的基礎產業。
為了彌補巨大的貿易赤字和預算赤字,美國必須創造出巨額的“新的美元”,通過美元其國際貨幣的特殊地位來彌補美國的巨額債務,而每年創造出來的巨額美元流向其他各國之后,又通過金融渠道最終流入到了美國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使得美國的房市和金融股市近十年出現了不正常的瘋狂增長。而這樣的泡沫式增長必然會出現破滅的時候。在大家的預期和信心出現動搖的時候,整個增長鏈就如同崩塌的大廈一樣一下子全部癱瘓,而這時侯也就出現了這次的金融危機了。
參考文獻:
[1]文學,郝君富.全球金融危機環境中我國國際投資戰略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9,1\\(1\\).
[2]羅斯丹.國際資本流動傳導機制研究—基于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影響[J].當代經濟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