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政策優化探究
【第一章】河北省民用電力階梯式收費問題研究引言
【第二章】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制度的相關理論
【第三章】我國電價制度的演進及現行階梯電價制度概述
【第四章】國外實行居民用電階梯電價的做法與經驗
【第五章】居民階梯電價制度試行中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問題
【第六章】進一步完善河北省居民階梯電價制度的對策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居民用電階梯性收費制度構建結論與參考文獻
4 國外實行居民用電階梯電價的做法與經驗
20 世紀 70 年代石油危機爆發以后,各國都把解決能源問題提上日程,開始進行節約能源的各種嘗試。為了減少能源消耗,引導居民節約用電,美國、日本、韓國、法國、埃及、伊朗、印度、馬來西亞等國都相繼實行了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制度。介紹他們的做法,總結經驗,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以及河北省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本節主要介紹美國、日本、韓國實施居民階梯電價的做法,并歸納可供我們借鑒的經驗。
4.1 美國的居民階梯電價
美國的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制度從 1975 年開始實行,用電量達到一定標準時,超出的部分執行更高電價。各地都根據自身情況設置了分檔電量標準與電價。比如美國朗蒙特市,階梯電價第一檔標準為每月 750 千瓦時,第二檔標準為每月 1500 千瓦時;弗吉尼亞州居民階梯電價制度規定的第一檔標準為 800 千瓦時,用電價格為 0.02233 美元/千瓦時;用電量達到 800 千瓦時以上,則按照每千瓦時 0.03016 美元執行".美國 Avista公司對居民所實行的階梯電價政策第一檔用電量為 600 千瓦時,第二檔用電量為 1300千瓦時。"這一分檔電量看似較高,但是實際中美國富裕家庭每月用電量一般會遠遠超過第一檔電量標準,中等收入家庭用電量也通常會超過 2000 千瓦時/月。
近些年來,由于煤炭等資源價格上漲,使發電成本不斷上升,加之人口增加、電力供應緊張,美國的用電價格持續上漲。根據美國勞工局提供的數據,2012 年 2 月,紐約州地區平均用電價格為 0.186 美元/千瓦時,同比上漲了 2.4%.除此之外,紐約居民在繳納按階梯電價計算的電費的基礎上,還要繳納其他各項費用,實際的電價支出會更高。
美國的居民用電階梯電價與季節變化相聯系。夏季由于空調等用電器的使用,使用電需求較大,因此價格稍高一些;冬季電量需求小,因此價格相對較低。比如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在每年 6-9 月,第一檔電量為每月 500 千瓦時,第一檔電價為 0.1472 美元;超出第一檔標準的用電價格為 0.1674 美元/千瓦時;在每年 10 月至次年 5 月,不區分用電量分檔,一律執行 0.1463 美元/千瓦時的價格。再比如美國亞利桑那州,在每年的 6-9 月,第一檔電量為每月 700 千瓦時,電價為每千瓦時 0.106 美元;第二檔電量標準為 700-2000 千瓦時,用電價格為 0.124 美元;超過 2000 千瓦時的部分用電價格為每千瓦時 0.16 美元;而在春秋季節,每月用電量在 700 千瓦時以內時電價為 0.1 美元,冬季時每千瓦時電價統一為 0.073 美元。利用精密的智能電表可以精確的計量每戶居民每天每一時段的用電量,也為峰谷分時電價的結合使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美國在實行階梯電價政策時,也考慮了特殊節日和其他特殊情況。比如每年的新年、感恩節和圣誕節等節日應當是用電高峰,但并不執行高峰電價,使居民能夠盡情享受節日的快樂,無需支付高額的電費;此外,如果家庭中有需要維持生命的醫療設備,可以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申請提高第一檔電量標準,減輕居民生活負擔,體現政策的人性化。
從上文的介紹可以看出,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的不同,這一分檔標準并不適合我國的現狀,更加不適合河北省的用電狀況,但是我們可以借鑒其分檔方式以及執行方式方面的經驗。
4.2 日本的居民階梯電價
日本的國土面積狹小,煤炭、石油等工業能源匱乏。二戰結束之后,日本經濟在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后,在高耗能工業的支撐下,1955-1973 年期間,GDP 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 9.4%.但背后卻是超高的能源消耗和較低的能源使用效率。在 1962 年,日本的石油供給甚至超過煤炭,日本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過高。直到 1973 年石油危機爆發時,油供給率達到驚人的 77.4%,同時日本國內的油電比重高達 72%.1972 年的石油價格為2.6 美元/桶,石油危機之后,1974 年的石油價格上漲到了 11.5 美元/桶時,由于對石油依賴程度過高,日本的經濟受到重創。1974 年 GDP 下降了 1.4%,當年的物價也上漲了20.8%.但是,由于各類家用電器的普及,在經濟低谷時期,居民用電量卻不降反增,為了保證低收入家庭的正常生活用電,引導居民節約用電,在 1974 年 6 月,日本開始實行階梯電價制度。
日本的居民生活階梯電價制度實行三段分檔方式。第一檔電量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最低用電量,對這一部分電量采取低價政策,電價為第二檔電價的 75%左右;第二檔電量按照居民家庭月平均用電量來確定,第二檔的電價與供電成本價格相當;第三檔為超過居民家庭月均用電量的電量,第三檔實行高額用電價格,以通過價格杠桿激勵節約用電,減少能源壓力。在初期,日本根據家用電器估算法確定居民階梯電價的第一檔標準為 120 千瓦時。
以日本東京為例,"其第一檔電量標準為每月 120 千瓦時,在此電量范圍內的電價為 17.87 日元/千瓦時;第二檔電量標準為每月 300 千瓦時,在此電量范圍內的用電價格為 22.86 日元/千瓦時,這一價格接近平均供電成本;第三檔電量標準為每月 300 千瓦時以上,在此范圍內的用電價格為 24.13 日元/千瓦時,高于第一檔用電價格約 35%".
這是由于日本貧富差距較小,同時居民家庭月平均用電量趨于穩定,因此不必設定過高的價格差別。階梯電價制度在日本實施后效果非常顯著,用電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據統計,與十年前相比,空調的耗電量已經下降 50%-70%,冰箱的耗電量與十年前相比也下降了 85%左右。
當然,日本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也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斷改進,在第一檔電量 120 千瓦時/月不變的基礎上,對后兩檔電量的分檔標準進行了多次調整,直到現在的 300 千瓦時/月。2000 年以來,家庭用電器數量變化已經不大,居民用電習慣也基本形成,因此,日本家庭月均用電量基本穩定,為此,日本開始實施峰谷分時電價和季節性電價,配合已經成熟的階梯電價制度,以價格杠桿激勵用電家庭在高峰時段少用電,在低谷時段多用電,以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緩解供電壓力。與此同時,一些日本電力公司還根據對居民用電習慣和用電量情況的分析來制定滿足各類人群的用電套餐,進一步滿足了不同人群的用電需求,受到居民家庭的歡迎。
4.3 韓國的居民階梯電價
韓國的情況和日本的情況類似,國土面積都比較狹小、人口密集、礦產資源相對貧乏。1965 年,煤炭是韓國的主要能源,當時韓國的全部能源消費中石油只占 10%左右。
但是 1973 年石油危機之前,韓國的能源消費中石油的占比已經達到 55%,利用燃油發電的比率更是高達 71%.由于對原油的高度依賴,韓國經濟也受到了重創。1974 年,由于石油危機,韓國 GDP 的增長速度同比下降近 7 個百分點,當年的零售物價指數和消費物價指數分別上漲了 42.1%和 24.3%.在供電成本大幅提高,群眾購買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韓國開始實施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制度。
韓國的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制度也是在摸索中不斷完善,其階梯分檔標準和各檔電量價格都進行過多次調整。2004 年以后,執行的是 6 檔標準,電量分檔標準為,從 1千瓦時至 500 千瓦時,每 100 千瓦時為一檔,分為五檔,超過 500 千瓦時以上的劃為第六檔。第一檔電價也是出于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用電的考慮,設置為 55 韓元,第二檔用電價格為 114 韓元,第三檔用電價格為 168 韓元,第四檔用電價格為 248 韓元,第五檔用電價格為 366 韓元,第六檔 644 韓元.從分檔標準看,韓國的階梯電價分檔較多,且第二檔電量是第一檔電量的二倍以上,隨后各檔電量都是前一檔電量的 1.5 倍以上,總的電價累進率高達 11.7 倍,韓國雖然在不斷減少電量的分檔,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分檔過多、檔間價差過大等問題。但也正是由于這樣,居民用電量很容易進入高一檔次,支付較高電價。所以,很多韓國家庭都養成了節約用電的習慣,大功率電器能少用則少用,家用電器用完及時拔下插頭。韓國也對特殊需求的家庭予以照顧,比如老人、子女較多的家庭,或者具有其他特殊困難家庭都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享受用電補貼。
4.4 國外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制度的啟示
前文已經對美國、日本、韓國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制度進行了簡要介紹,從各國的實踐情況可以看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國情、不同的電力市場情況以及不同的資源稀缺程度,都會導致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制度的不同。我國和河北省的情況與他們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但是有些經驗和做法對我們有啟示,可供借鑒。
4.4.1 保障低收入群體的權益、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設置階梯電價制度的原則多數都是保障社會福利最大化。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電價的設置都是平衡居民用電支出和供電企業的供電成本,同時兼顧低收入者的福利,使其享受一定的優惠。"美國能源部和環境保護總署聯合組織撰寫的報告《提高能效的全國行動計劃》提出,公用事業改革,包括電價制度設置,在保障公用事業公司穩定的收入來源的同時,注重各類用戶公平分攤費用,滿足居民家庭生活需求,促進社會公平".各國都會綜合考慮不同階層的居民福利,多數都保持較低檔電量或者最低檔電量的電價不變或較低,甚至有些國家會設置一定的免費電量,比如日本就針對不同地區分別設置了每月用電量 8 度和 15 度的免費電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低收入者的權益,也使平衡貧富差距的作用更加明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采取的是五檔電價,第一檔和第二檔電價電價保持改革前電價,確保低收入者的電價支出不會增加,后三檔電價按新規定執行??傮w的說,第一擋的電量都是為了保障低收入者,同時也是居民的基本用電量,并且這一基本用電量根據國家或地區的發達程度不同也是不一樣的,比美國如弗吉尼亞州,第一檔電量設置為每月 800千瓦時,韓國的第一檔電量為每月 100 千瓦時,而日本是每月 120 千瓦時。而較高檔的電量都是為較高收入家庭而設置,滿足不同收入家庭的多樣化需求。
4.4.2 電量電價分檔標準因地制宜、定期調整
世界上實施階梯電價的國家采取的分檔方式一般包括二檔、三檔、四檔,少數國家和地區采取四檔以上,比如韓國從 2004 年開始采取 6 檔電價,每 100 千瓦時為一檔。
階梯電價的分檔方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發電成本、季節和物價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不斷變化的。比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階梯電價的分檔設置中,各檔電量和電價都是每 6 個月進行一次調整,哥倫比亞電力公司的電價每年都根據 CPI 來進行調整。美國的階梯電價也做到了按季節細分,夏季用電高峰,用電價格較高,冬天用電量少,用電價格也較低。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分檔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每年 6 月-9 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第一檔電量為每月 500 千瓦,電價為 0.1472美元;而亞利桑那州第一檔電量為每月 700 千瓦時,電價為 0.106 美元。
借鑒國際經驗,我國的階梯電價分檔設置既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各地一刀切。我國地域廣闊,民族和人口眾多,各地區的居民生活習慣、發展水平都差距明顯,因此在設置分檔方案時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各地區經濟水平、資源特征、消費水平、氣候條件。為此,國家發改委也下發了《關于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作為各省制定本省階梯電價制度的綱領,指導意見不僅指明了試行階梯電價制度的必要性、原則和范圍,同時也賦予了各省的分檔權利,要求各省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
4.4.3 節能環保、促進社會公平是階梯電價制度實施的重要目標
從國際經驗來看,很多國家在能源價格方面都會采取階梯電價制度,在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實施階梯電價制度是為了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電的前提下,進一步激勵居民節約用電。世界先進國家也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韓國由于電量分檔較多,而且每一檔電量較少,很容易進入高電價的分檔,因此,很多韓國居民都養成了隨手關燈和拔電器插頭的習慣,日本居民的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耗電量也比早期有明顯的減少。
在我國實施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制度,確保低收入者的用電需求,進而提高高收入者的用電成本,使用電價格成為調節用電量的杠桿,這實際是一種增加高用電量的家庭電費支出的措施,它不同于以往節約用電的宣傳口號,這是一種直觀的,用電量多就要支付高價的制度,能夠非常有效的緩解用電浪費現象,逐步引導居民養成節約用電、杜絕浪費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能夠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的局面,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
正如美國《提高能效的全國行動計劃》中所述,階梯電價既要做到不影響低收入者用電需求和用電費用支出,又要保證供電企業合理收回成本。既維護了居民的利益,又維護了電力企業的利益。同時,通過階梯遞增電價,實現了多用電、多付費的社會公平負擔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