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下降研究
【第一章】居民邊際消費偏向降低分析緒論
【第二章】消費理論的概述
【第三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變動
【4.1】公有制比重逐漸降低對我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影響
【4.2 4.3】收入分配對邊際消費傾向的影響
【4.4 - 4.6】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對我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影響
【第五章】提高居民消費傾向的政策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我國民眾邊際消費問題探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4.2 我國城鄉居民經營性收入比重加大對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影響
4.2.1 我國城鎮居民的經營性收入比重逐漸升高
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分為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城鎮居民經營性收入,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城鎮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該圖只分析我國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比重。從圖 5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我國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而經營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呈現上升的趨勢。相比工資性收入的穩定性,經營性收入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風險較大。因此,居民的經營性收入的比重上升意味著居民的收入風險上升。
4.2.2 我國農村居民的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
根據我國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工資性純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經營性純收入占我國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的比重計算得出。為了和城鎮居民家庭形成對比,仍然選取 2000-2012 年的數據。從圖 6 可以看出 2012 年以前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性純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高于工資性收入占總純收入的比重,但是二者呈現逐漸接近的趨勢,表明了我國企業也開始為農村居民提供就業的機會。但是和城鎮居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對比,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的經營性收入比重還是遠高于城鎮居民家庭的經營性收入比重,這個和我國目前的現狀是完全相符合的。我國農村長期處于依靠農業生存,農作物受自然條件的變化影響較大。近些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我國農村居民開始進入城鎮需求工作機會,但是由于勞動合同不健全,加之我國農村居民的知識水平較低,農村居民家庭的工資性收入也呈現暫時性的特點。因此,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不穩定,風險性更大。這也導致了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更傾向于儲蓄,也是導致我國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低于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一個原因,導致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在我國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之間失靈。
4.3 收入分配對邊際消費傾向的影響
4.3.1 居民收入分配對消費傾向影響的實證研究
通過一個模型來驗證當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時,縮小收入差距能夠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
假設社會有 N(N≧ 2)人,我們先證明 N=2 的情形。
假設高收入者的收入為 Y1,低收入者的收入為 Y2.Y2 設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轉移收入(1-t)(Y1-Y2),其中 1/2≦ t ≦1 ;則 2 人的收入分別變為 Y1'=ty1+(1-t)y2,Y2'=ty2+(1-t)y1,總消費函數為 C'=(fY1‘)+f(Y2’)。 由于 ,即 F(y)為嚴格下凸函數,從而有: 當 N>2 時,所有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轉移收入后都會提高總消費,因此當N>2 時,命題也成立。 在第三章我們已經分析過,從 1978 年至 2012 年這段時期來看,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呈現遞增趨勢,邊際消費傾向呈現遞減趨勢。但是我國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表現出在多數年份略高于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的特征違背了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這應該是由我國農村居民的現狀所決定的,我國農村居民長期以經營性收入為主,社會保障遠不及城鎮居民,農村居民需要更多的儲蓄防止風險。 因此總體上說可以認為我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符合遞減規律,因此降低貧富差距也能提高我國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下邊重點來分析我國的貧富差距現狀。 4.3.2 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 4.3.2.1 城鄉收入比例及城鄉恩格爾系數 中央一號文件也一直對我國的三農問題高度關注。恩格爾系數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數值越低,表明用于食品消費的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越低,即該地區生活水平越高。圖 8 明顯表示了從 1990 年到 2012 年我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都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在逐步的提高。但是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一直低于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這與我國目前的現狀也是相符合的,除下對食品等生活必須品的需求外,城鎮居民已經開始更多的關注精神生活的享受。從 2008 年起我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趨于接近,表明我國農村生活水平上升的幅度要比城鎮的快,但是仍低于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城鄉生活水平還存在一起的差距。 總結:不管是從人均收入,還是從恩格爾系數來看,都表明我城鄉居民存在較大的差距。 4.3.2.2 我國家庭財富分配不均 通過分析城鄉收入比例變動,城鄉恩格爾系數以及家庭財富分配,都可以看出我國城鄉居民之間存在嚴重的收入分配差距。而實證分析表明當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符合遞減規律時,縮小收入差距會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我國從整體來說是符合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的。因此,我國的收入差距過大是引起我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過低的一個原因。
f(y1)=f(ty1+(1-t)y2)>tf(y1)+(1-t)f(y2)……(1)
f(y2)=f(ty2+(1-t)y1)>tf(y2)+(1-t)f(y1……(2)
從而有 f(Y1′)+f(Y2‘)>f(y1)+f(y2),即 C'>C,命題對二人的情形成立。
從圖 7 可以看出,我國城鄉收入比例呈現遞增的趨勢。1995 年至 1998 年,國家連續 2 次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較快,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幅度大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城鄉收入比例在該階段呈下降趨勢。進入新世紀,一直到 2009 年,城鄉收入比例又開始上升,城鄉人均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從 2010 年到 2012 年,城鄉收入比例又出現下降趨勢,這與最近幾年中央的惠農政策相關。如,取消糧食稅,并給與補貼,高速公路菜車免交過路費等。
從圖 9 可以看出,中國家庭財富人均凈值為 1467860 元,中位數為 33340元;其中城市家庭人均財富凈值為 665187 元,中位數為 24000 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財富為 117928 元,中位數為 20500 元??梢娢覈彝ヘ敻环峙洳罹啻?。從表 4-6 可以看出,資產最高 10%家庭占社會總資產的比例達到了 84.59%,其中金融資產占了 61.01%,非金融資產占了 88.70%.說明我國資產分配很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