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全球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正在步入老齡社會。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發展中國家正在邁向老齡社會。相較于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代人口結構比較年輕和壽命比較短來說,老齡化是一個新的人口現象。人口老齡化主要是由于平均預期壽命的增加和生育率的下降造成的。隨著出生率的降低,年輕一代較年老群體的規模越來越小,人口的平均年齡也隨之升高; 而隨著預期壽命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活更長的時間,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動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人口遷移等因素雖然也會對人口老齡化產生影響,但是在國家層面上,在絕大多數國家中,它的作用是相當微弱的。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United Nations,2001) 歸納了人類社會老齡化的4個特征: (1) 人口老齡化現象是前所未有的,人類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2) 人口老齡化是普遍性的,是影響每個人的一種全球現象。(3) 人口老齡化是深刻的,在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都產生重大的后果和效應。在經濟領域,人口老齡化將對經濟增長、儲蓄、投資與消費、勞動力市場、養恤金、稅收及世代間轉接發生沖擊; 在社會層面,人口老齡化影響了保健和醫療照顧、家庭組成、生活安排及住房與遷徙。(4) 人口老齡化是持續的。在20世紀內,老年人的比例持續增長,這個現象在整個21世紀將繼續存在。
老齡化究竟對經濟增長產生什么影響? 目前各種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都很多,相當多的部分對于人口老齡化,特別是中國老齡化對經濟影響持非常消極的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必然會降低中國宏觀經濟的增長,會導致經濟的衰退。例如,王德文等(2004) 通過對我國人口結構的預測分析,得出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2015年后人口紅利將消失、人口負債嚴重,人口老齡化會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Tyers(2006)、侯立平(2007) 等都發現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可歸結為4個方面: 主要為GDP增長減緩、養老保障壓力加大、財政負擔加重、儲蓄率降低。蘇劍(2013) 認為人口老齡化造成勞動力的供給不足,會嚴重抑制中國經濟的發展。此外,老齡化還將對資本積累、創新能力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 郭熙保等,2013)。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又有很多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是導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無獨有偶,美國也處在人口老齡化的時期。美國政府和國會對歷史上這種前所未有的人口轉變也非常關注,組織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進行了一項人口老齡化長期宏觀經濟效應的大型研究。以羅納德·李(Ronald D.Lee) 和羅杰·弗格森(Roger Ferguson Jr.)為共同主席,以幾十名美國頂尖的經濟學、人口學、社會學、醫學、應用數學等相關學科的專家教授為成員的課題組經過近3年詳盡全面的研究,期間還經過廣泛征求同行意見和評審,最終于2012年發表了《老齡化與宏觀經濟: 老齡人口的長期效應》的研究報告(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2)。這是繼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人口經濟報告30年之后的又一極為重要的報告。
報告就人口老齡化對宏觀經濟的長期影響給出了許多與流行觀點不一樣的結論。報告認為,人口老齡化對政府開支會有顯著影響,但對勞動生產率和創新的影響很小,對資產價格也不會有大的影響。老齡化導致的私人資產積累甚至有可能對經濟產生積極作用。整體來說,人口老齡化對生活水平的影響是有限的,對于整個經濟的宏觀影響是溫和的。雖然這份報告是針對美國的老齡化和美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進行的分析,結論也只是針對美國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但很多的結論也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是對人口老齡化與宏觀經濟發展之間一般關系和規律的認識與總結。理解和分析這份報告的一些重要結論,對于我們深入理解和認識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宏觀經濟關系具有重要參考和借鑒意義。在老齡化與宏觀經濟增長關系的討論中,4個重要的議題經常被提及: (1) 為減輕政府的養老負擔,鼓勵老年人延遲退休的做法,是否會使就業難問題雪上加霜; (2) 更多高齡老人的出現,是否會導致社會生產率的降低; (3) 隨著年齡結構的老化,未來的老齡化社會是否會缺乏創新能力;(4) 隨著老年人的不斷增多,是否會造成儲蓄率的降低,從而抑制經濟的發展。美國老齡化報告恰恰對這些關鍵性問題,從盡可能多的角度去分析評估了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并給予了回答。
2、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參與率和退休的影響
2.1工作崗位數量并非恒定
在應對老齡化的挑戰中,延遲退休年齡,提高老年勞動參與率是常常被提及的應對措施之一。但老年勞動參與率的提高會加劇就業難的困境嗎? 目前文獻上大部分觀點(Martins P.,Novo A.& Portu-gal,2009; 趙志泉,2012) 認為,鼓勵老年人及時或提前退出勞動力市場是為了給年輕人騰出更多的工作崗位。他們堅持認為老年人勞動參與率的提高會減少年輕人的就業率,并以此為由反對老年人延長退休時間。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認為,這些觀點的提出是從工作崗位數量一定的觀點出發,即認為勞動力市場的工作數量是恒定不變的,但這是有??陀^事實的。顯而易見的是,在經濟活動中,工作崗位的數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隨著廣大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許多國家的勞動力規模都得到了大幅增加。例如,在1960 ~ 2007年之間,美國的女性勞動力增加了4800萬人,從原來占勞動力市場總數的34%提高到了46% .但這并沒有降低同時期男性的就業率(Gruber,Milli-gan and Wise,2009)。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發現,除了經濟周期發生比較嚴重的衰退時,工作崗位的數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勞動力的數量決定。老年勞動力數量的增加預計還會略微提高年輕人的工資水平。
國際社會保障項目也運用了多種方法來評估老年人就業率提升對青年人就業率的影響,都得出了一致的結論: 即使降低老年人的從業機會也不會給青年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在不同國家,稅收強制退休和年輕人的失業率存在正相關關系。這些研究都證實了鼓勵老年人退休并不能夠給年輕人釋放更多的工作崗位。此外,通過丹麥施行提前退休計劃前后的就業率對比可以看出,鼓勵老年人退出勞動力市場并沒有降低青年人的失業率。從圖2,我們也可以看到在1978 ~1983年之間,61 ~ 65歲的老年人就業率下降了約23個百分點,而20 ~ 24歲青年人的就業率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提升,反而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Gruber,Milligan和Wise(2009) 采用了相似的自然實驗法對其他國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提高老年人的就業率能夠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降低青年人的失業率。此研究也進一步驗證了之前學者們(Levine and Mitchell,1988) 的觀點,即老年勞動力和年輕勞動力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并不具有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