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政府的均等性轉移支付已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一方面,均等性轉移支付促進了地區之間的財力均等化; 另一方面,均等性轉移支付也是中央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F有的研究成果較好地考察了均等性轉移支付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馬拴友和于紅霞[1]分析了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以后轉移支付與地區經濟收斂的關系,發現轉移支付總體上沒有達到縮小地區差距的效果。尹恒等[2]的研究發現,上級財政均等性轉移支付不但沒有起到均等縣級財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財力差異,特別是在分稅制改革后,轉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縣級財力差異。Huang和Chen[3]的研究也發現,中央轉移支付并沒有實現地區之間的財力均等化。
郭慶旺和賈俊雪[4]認為,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有助于中國省級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均等化,但抑制了其發展; 促進了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服務發展,但加劇了省級差異; 對公共基礎教育服務則不具有顯著影響。李永友和沈玉平[5]的研究表明,地方財政收支決策對大規模轉移支付的反應存在明顯差異,支出決策反應顯著高于收入決策; 地方財政支出決策對大規模轉移支付的周期變化反應并不對稱,支出決策對轉移支付增加的反應要弱于對轉移支付減少的反應。范子英和張軍[6 - 7]的研究發現,轉移支付比重每增加1個百分點,將使得地方經濟的長期增長率降低0. 03個百分點,這種無效率的水平在西部地區更是達到0. 37個百分點。付文林[8]的研究發現,轉移支付影響了地方政府征稅的積極性,也導致了欠發達地區財政支出偏向行政性支出。
范子英和張軍[6]利用1995-2005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研究發現,轉移支付能夠顯著促進國內市場整合,且三大轉移支付中的專項轉移支付的作用最顯著,而財力性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的作用并不明顯。另外,解堊[9]考察了轉移支付對公共品均等化的影響,研究發現轉移支付對各地城鄉公共品差距的縮小作用不大。付文林和沈坤榮[10]考察了轉移支付對地方不同類型財政支出結構的影響,研究發現中國目前的轉移支付制度不僅會帶來粘蠅紙效應,而且會產生可替換效應。宏觀經濟波動會帶來社會福利損失,如何減少宏觀經濟波動是政策制定者和學術界關注的重要問題。當前,均等性轉移支付已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其又會通過影響地方政府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宏觀經濟波動。
例如,中央政府均等性轉移支付越多,地方政府財力越充足,地方政府越有可能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教育支出等以對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產生影響。再如,中央政府均等性轉移支付越多,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稅費的依賴程度越低,這會影響地方政府征稅的積極性,從而影響經濟波動。需要說明的是,已有研究主要考察技術沖擊、金融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財政分權和預期等對經濟波動的影響,據筆者所知,尚沒有文獻考察均等性轉移支付對經濟波動的影響,為此,本文擬補充和完善這方面的工作。
本文運用1995-2012年中國31個省份的數據,通過面板數據模型考察均等性轉移支付對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研究發現,均等性轉移支付規模越大,宏觀經濟波動越小,且這一結論是穩健的。這可能是因為,無論是出于政績考慮,還是處于改善轄區內居民的福利考慮,地方政府有激勵維持轄區內的宏觀經濟穩定。均等性轉移支付放松了地方政府的預算約束,使地方政府維持宏觀經濟穩定的能力增強,從而有利于宏觀經濟穩定。
考慮到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對均等性轉移支付的依賴程度也差別較大,本文以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為樣本,分別考察了均等性轉移支付對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均等性轉移支付都有利于減少宏觀經濟波動。
考慮到2002年所得稅分享制度改革之前,中國均等性轉移支付以稅收返還為主,2002年之后稅收返還減少,而主要以專項均等性轉移支付和一般性均等性轉移支付為主,本文分別以1995-2002年和2003-2012年為兩個時間段做以考察,研究發現,在這兩個區間內均等性轉移支付都有利于減少宏觀經濟波動。
二、中國均等性轉移支付特征事實。
根據 《中國財政年鑒》公布的數據,中國均等性轉移支付的總額逐年增加,從1995年的0. 2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4. 54億元; 均等性轉移支付占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從1995年的55. 95%下降到2000年的45. 80%,而后又上升到2012年的70. 74%,即中央政府財政支出中70%以上都是對地方政府的均等性轉移支付。
均等性轉移支付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 某些年份甚至超過50%) 說明均等性轉移支付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均等性轉移支付主要包括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稅收返還是1994年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和2002年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時,為保護地方既得利益,將原屬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劃為中央固定收入或共享收入后,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償。一般性轉移支付是指為彌補財政實力薄弱地區的財力缺口,均衡地區間財力差距,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財政安排給地方財政的補助支出,由地方政府統籌安排。
目前,一般性轉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和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等。專項轉移支付是指中央財政為實現特定的宏觀政策及事業發展戰略目標,以及對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務或對中央地方共同承擔事務進行補償而設立的補助資金,需按規定用途使用。專項轉移支付重點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支農等公共服務領域。本文分別用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占均等性轉移支付總額的比重表示均等性轉移支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