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實際增長6.9%,增速比上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是過去2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受上游制造業過剩產能以及出口制造業生產減速的影響,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長5.9%,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也是自1997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下滑,從需求面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論是在各個行業還是對于各類投資主體都出現普遍的減速; 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持續減緩,抑制了居民消費的擴張; 出口需求的持續疲軟,以及因中國國內工資水平持續上升而導致加工貿易行業不斷萎縮,抑制了出口增長。從供給面看,經濟減速是既有供給結構遭遇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需求結構轉換而導致的結構性供需失衡與生產效率下降的結果。此外,收入分配結構失衡、生產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步伐緩慢、金融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滯后且不完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而轉變,也成為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后制約經濟持續穩定較快增長的重要因素。
2016年2月,課題組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宏觀經濟數據,采用CQMM模型對2016年和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季度運行趨勢展開預測; 模擬人民幣快速貶值的宏觀經濟影響; 并且模擬分析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之間的結構性失衡問題; 依據模型預測及政策模擬的結果,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評價與展望,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2015-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
(一) 模型外生變量的假設。
1.美國及歐元區經濟增長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6年1月19日的預測,美國在2016年和2017年的經濟增速均為2.6%,增速分別比IMF2015年10月的預測值下調了0.2個百分點。歐元區在2016年的經濟增速將為1.7%,比2015年10月預測值提高了0.1個百分點;2017年的經濟增速有望繼續保持在1.7%的水平上。
2.主要匯率水平。
2015年底,受美聯儲加息及其預期的影響,中國國內經濟減速也強化了人民幣貶值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較大幅度貶值,資本外流的壓力加大。預計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還將呈現震蕩貶值態勢,至年末將貶至1美元兌6.7元人民幣;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將基本保持穩定,年末維持在1美元兌6.8元人民幣的水平上。受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未來美聯儲實際加息步伐以及歐美經濟數據的綜合影響,每歐元兌美元的匯率2016年將貶值為1.06,2017年為1.15.
3.廣義貨幣供應量(M2) 增速。
預計央行仍將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改變市場預期,扭轉悲觀情緒,打破“債務-通縮”的惡性循環。預計2016年、2017年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 同比增速分別保持在13.4% 、13.1%的水平,以及預計2016年第二季度可能有一次降息,調降25個基點; 年內可能實施三次降準,每次50個基點。
(二)2015-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預測。
1.GDP增長率預測。
在上述外生變量的假定下,CQMM預測結果表明:2016年GDP增速為6.66%,在2015年的基礎上繼續下降0.25個百分點。2017年,GDP增長率將可能進一步下探至6.58%,比2016年下降0.08個百分點。從季度增長率來看(見圖1) ,去產能過程中銀行信貸謹慎等因素導致的投資減速在2016年上半年將不會明顯改善,預計經濟將因此持續減速至第二季度的6.61%; 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對出口需求的拉動,以及貨幣政策當局將在二季度末配合財政政策,實行降息,調整市場預期,2016年三季度GDP同比將增長6.68%,四季度增速有望回升至6.70% .此后由于國際環境的風險增大,傳統投資拉動路徑的失效以及國內銀行對貸款的謹慎態度,2017年一季度經濟將下行至6.58%,隨后繼續下探至6.56% .
2.主要價格指數預測。
模型預測,2016年CPI將上漲1.48%,增幅將比2015年上升0.04個百分點; 到2017年,預計CPI增速將略降至1.39% .分季度看,受經濟持續下行的影響,2016年第一季度CPI增速可能下行至1.36%,第二季度降至1.27%,第三季度在貨幣政策調整的作用下,略上升至1.6%,第四季度繼續升至1.69%; 到2017年第一季度下行至1.62%,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小幅波動至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