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小微企業(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由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由于國內經濟社會的各種非理性原因,我國小微企業遭遇一系列嚴重影響生存與發展的困難,具體可概括為“兩高兩難兩門”:成本高、稅負高;用工難、融資難;玻璃門、彈簧門。
小微企業安全生產現狀,從微觀層面上看有企業安全生產績效差,從宏觀層面上看有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由于相比大型企業的成熟完善,小微企業在管理、人才和資本等資源方面有著較大差距,這些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短板。大多數小微企業的管理是粗放式的,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從而很容易破產倒閉。
為此,要深入、系統地分析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服務機構及其與小微企業安全生產行為之間的影響。
在安全管理領域,國內外學者已開始嘗試從計劃行為理論的角度研究企業安全行為。大多數學者的實證研究均已證明計劃行為理論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預測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影響,在研究安全行為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目的。
(1)應用計劃行為理論剖析小微企業安全生產行為表現的影響機制,尋求能夠激發小微企業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2)服務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降低成本獲取更大效益,有助于維護雇員生命健康安全、擴大企業資本積累、增加社會財富,更好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研究方法。
(1)文獻閱讀法:通過閱讀大量相關文獻,獲得有關計劃行為理論、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服務的基本信息,從而為接下來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問卷法:本研究是關于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服務購買行為的,通過對小微企業發放適量的問卷來獲得第一手支撐數據和信息。(3)統計分析法:本研究借助SPSS、EXCEL軟件進行數據匯總整理分析進而得到有效信息。
(4)理論推理法:本研究借助計劃行為理論的方法進行推理,理論結合實際,進而為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服務購買行為提出建設性方案。
(5)專家咨詢法:將取得的初步成果形成文件,咨詢資深專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以更好地切合實際,增加信度與效度。
四、調查總結。
從調查的結果不難看出:小微企業生產不安全的原因有:
內部原因為小微企業規模小、資金匱乏、生產設備落后、人員素質不高、企業主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外在原因有法律法規經濟環境缺乏支持、扶持政策的不到位和落后、安全生產服務缺位。
影響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服務購買的原因有:一方面是小微企業自身能力和資源的有限性,本身生存的壓力就很大,難以撥出資金和精力投資于生產運營之外的領域,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向的影響微弱,行為低下;另一方面是我國安全生產服務性質有異質量參差水平低下,導致購買安全生產服務的態度存在負面感覺、主觀規范負向,使得行為意向薄弱,行為低下。
五、建議。
為促進小微企業在意識上和行為上購買安全生產服務,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加大對安全生產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通過政策扶持、獎懲制度、專業培訓,增強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的影響,引導規范安全生產服務機構,使其發揮指導性、做到真正的服務。
(2)提高安全生產服務機構市場化水平:減少安全生產服務機構對政府的依賴性,使服務機構與政府脫離關系,做到市場自由競爭。
(3)根據安全水平對小微企業進行獎懲:對安全效益高的小微企業進行獎勵,反之則進行相應的懲罰。這樣增強主觀規范對行為意向的影響,規范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間接增加對安全服務的購買。
結語:
小微企業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在國內,安全生產服務機構作為政府管制部門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發揮著紐帶作用,應將安全生產管制部門嚴格執法和安全生產服務機構依法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安全生產管制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在安全生產監管上,政府需要轉變角色,通過借助安全生產服務機構的力量實現更好地、更有效的發揮監管作用,變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安全生產服務機構有助于整合社會各界的專業技術力量,共同促進安全生產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由專業的安全培訓機構提供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培訓,可以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
通過加大政府監管、扶持與獎懲,提升安全生產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使小微企業主動尋求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端正看待安全的態度,增強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向的影響,提升安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