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我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統計分析
【第一章】基于統計學的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研究緒論
【第二章】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選題研究
【3.1】分析方法使用概況及其主要應用領域
【3.2 - 3.4】統計分析方法運用與選取原則
【第四章】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指標運用研究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計量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2 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選題研究
“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選題的確定通常包括了研究目的、研究范圍以及研究對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篇論文的題目,至少會包含研究范圍、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因此,筆者認為用標題代替選題進行研究分析是合理、可行的。本章將對本文搜集的文獻的標題進行文本挖掘,總結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的選題現狀與發展趨勢,并進行探討。
2.1 宏觀經濟分析文獻選題概況
由于本文搜集文獻時所用關鍵詞分別為“宏觀”、“經濟”以及“分析”,因此該三個關鍵詞均占本樣本絕大多數,雖然該結果說明了搜索工具可靠地完成了相關的搜索工作,但于本文分析無甚價值,因此筆者決定把它們排除在外。此外,一些諸如“于”、“的”等意義不甚明顯的詞以及個位數字均被排除在分析范圍之外。
排除上述標題詞后,在本文搜集的 3146 篇文獻中,被使用次數最多的標題詞排名前十分布(表 2-1)如下:
從表 2-1 中可得如下兩個結論:
(1)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傾向于以形勢、政策、發展、增長及運行作為研究對象。
自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以來,經濟發展成為中國的首要目標。由于中國特俗的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等原因,其經濟發展與政治背景息息相關,因此學者們集中在“形勢”、“政策”、“發展”、“增長”和“運行”對中國宏觀經濟進行分析,并為政府“調控”的成效作出評價,為后續的“調控”取向提出建議。
(2)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偏向基于某種分析方法進行實證分析。
隨著近年來宏觀經濟數據的積累與公開,以及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一些社會科學量化研究的技術難題(如數據不可得)逐漸被消除。一些自然科學的分析方法被應用到社會科學當中,不少社會科學研究者加入到這股浪潮中,紛紛學習先進的量化研究方法,并用于分析宏觀經濟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因而,“基于”、“實證”和“影響”成為了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標題的???。
綜上所述,我們大致能得出這樣的一般選題:以“形勢”、“政策”、“發展”和“增長”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分析提出問題,再“基于”某種方法進行“實證”分析,找到“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再給出“政策”和“調控”的建議。筆者認為,這個結論是與現實相符的,相當一部分宏觀經濟分析的文獻一直套用上述的研究范式。
2.2 主要的宏觀經濟分析選題概況
本文參照巴羅的宏觀經濟學教材框架并結合實際文獻搜集情況,將此處研究方向大致分為以下五個方向:經濟增長、經濟波動、貨幣與價格、政府部門調控與管理以及國際貿易。
2.2.1 經濟增長
在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理論指導下,中國設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針,經濟增長無疑成為了第一要務。圖 2-1 將展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以經濟增長為選題的發展趨勢。
以其為標題的文獻數量自 1988 年開始出現持續增長,到 2008 年以前一直保持上揚趨勢。2008 年至 2012 年 4 年間,該選題的文獻趨于飽和。然而,隨著近年來新的國家領導班子提出“經濟增速放緩”、“調整結構”、“新常態”等方略,以研究增長為題的學術文獻數量出現了下降的勢頭。與其關聯度6排名前十的標題詞如下表(表 2-2)所示:從上述的關聯詞中可以描繪出兩種最常見的以經濟增長為選題的文章:一是從宏觀經濟形勢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的核算指標的描述統計分析,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研判,最終指出保持經濟增長的調控手段以及所預測的經濟增長速度;二是先論證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指標(從所得數據結果估計,以稅收、金融為代表)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再基于某種計量方法進行實證,佐證其正確性,并根據計量模型提出調控建議或預測。
2.2.2 經濟波動
在當前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環境下,經濟體的發展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發展結構失衡、貨幣供應量不到位、物價水平增速過熱或過低、產能過剩、外部沖擊等問題都會對穩定的經濟增長造成波動。然而,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每年都會設立一個經濟增長的目標,并把任務指標分解到各級地方政府,如何應對經濟波動,保證經濟穩步增長,一直都是社會的熱點問題。圖 2-2 將展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以經濟波動為選題的發展趨勢。
從上圖可知,自 1991 年以來,以經濟波動為選題的文獻數量便有上升趨勢,但在 1997 年到 2000 年間遇冷。自 2001 年以來一直保持上揚趨勢,至今未出現減緩的跡象。與其關聯度排名前十的標題詞如表 2-3 所示。
從表中關聯詞中可知,“價格”、“房”地產、“股”票均為經濟波動研究的主要關聯對象。文獻基于一定的分析方法,對宏觀經濟數據進行實證,探索經濟波動自身的周期規律,或與其他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
比起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在這個選題上的研究者們更偏好于通過計量分析方法加以實證,通過統計檢驗的肯定,把經濟波動原因歸結到被研究者們所選中的研究對象上。
2.2.3 貨幣與價格
在巴羅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中討論貨幣主要是從需求的角度出發,討論其與利率、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而在中國的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對貨幣的討論更多的是從政府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角度出發,而討論價格的文獻則偏向于研究對宏觀經濟影響較大的商品價格,如房地產和石油。圖 2-3 將展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以貨幣與價格為選題的發展趨勢。
該選題的文獻數量從 1993 年到 1996 年之間曾經興起,然而隨后 3 年中下滑至低谷。隨后,自 2000 年開始重新被關注,至 2010 年由于房地產價格調控及油價問題成為了社會熱點,其文獻數量一度激增,隨后恢復到正常水平并繼續向上增長。與其關聯度排名前十的標題詞如表 2-4 所示。
通過上述高頻關聯詞的統計,結合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實際情況,可以得出這樣的一般性結論:以貨幣為選題的文獻,大部分以政策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對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產生的效果以及反映,基于一些計量分析模型加以實證,最終結合財政政策,指出當前貨幣政策的實際影響效果,并對此提出建議;以價格為選題的宏觀經濟分析文獻,則以房地產價格或石油價格等影響范圍較廣的商品價格著手,研究其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探求其對經濟波動所產生的影響,基于一些計量分析模型加以實證,找到對價格或經濟波動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然后再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2.2.4 調控政策
在巴羅看來,政府部門的討論主要從政府支出、稅收以及公共債務三方面進行。而在中國的宏觀經濟分析研究者看來,政府的調控政策才是最具吸引力的研究選題。圖 2-4 將展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以調控政策為選題的發展趨勢。
該選題的增長趨勢產生于 1990 年,隨后一直保持增長趨勢,至 2009 年達到頂峰,在隨后 4 年中,隨著該選題的研究水平逐漸趨于成熟,每年的文獻數量也達到了一個較為均衡的狀態。
與調控政策選題關聯度較高的標題詞排名如下:
從上述高頻關聯標題詞中可以看出,以調控政策為選題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偏向于對當年的宏觀經濟運行及形勢進行分析,討論當前經濟、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及調控成效,并通過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的取向選擇以及結合運用,保持總體宏觀經濟的增長水平。
2.2.5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曾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其涵蓋范圍較廣,其選題主要包括商品交換、資本流通以及匯率三個方向。圖 2-5 將展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以調控政策為選題的發展趨勢。該選題文獻數目自 1998 年開始出現上升趨勢,到 2010 年達到頂峰,近年來開始有所回落。與國際貿易選題關聯度較高的標題詞排名如下:
從表 2-6 中的高頻關聯標題詞中可知:最吸引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研究者的國際貿易選題是人民幣匯率問題;其次是國際金融環境,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沖擊;第三是國內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各自與相互之間的調整問題;最后是國際商品價格波動問題。而該選題也同樣流行基于計量模型的實證分析,用于研究事件發生的因素、產生的影響以及與其余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
2.3 實證模型的選題概況
從上述五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選題分析中可知,雖然各個宏觀經濟分析選題的發展趨勢各異,但有一個趨勢卻正在逐漸形成,“實證”、“基于”或“模型”均出現在各選題的高頻關聯標題詞??图磳δ骋粏栴},基于一些計量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實證,并對其結果加以分析,用于指導宏觀經濟的實際建設。隨著 80 年代宏觀經濟數據逐漸公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宏觀經濟的實證分析逐漸成為可能,計量分析方法風靡全球經濟學界,成為了宏觀經濟分析的新時尚。圖 2-6 將展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包含“實證”與“模型”的文獻數量變動情況。
從圖 2-6 中可以看出,“實證”與“模型”對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的學者有著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其增長趨勢一直保持著,尚未出現下滑的勢頭。
鑒于上述原因,在下一章,筆者將對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所采用的方法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以求抓住并分析這種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新趨勢。與題目包含“實證”“模型”關聯度較高的標題詞排名如表 2-7 所示。
觀察下表可知,“實證”主要被用于研究經濟增長、經濟波動、政策影響以及特定交易市場與其余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與變動原因。而“模型”則被用于政策成效、方法應用以及宏觀經濟數據預測。
2.4 本章小結
綜上所述,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選題,一方面在傳統宏觀經濟理論方面偏向于政府政策調控的研究,而國際貿易方面的研究較少,甚至其文獻數量開始出現了下滑的勢頭。另一方面,所有的選題都有“基于”、“實證”和“模型”作為高頻選題詞出現,結合與實證模型相關的選題分析,可以確定當前用實證模型分析宏觀經濟的做法已成為一股極大的浪潮。
但據筆者觀察,這些所謂的實證模型絕大多數來源于自然科學領域,在中國對這些新型的高級計量模型的討論基本停留在應用層面,幾乎沒有對這些方法的來源及基本原理進行深入的討論。這些方法真的適用于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嗎?本文在下一章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