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我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統計分析
【第一章】基于統計學的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研究緒論
【第二章】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選題研究
【3.1】分析方法使用概況及其主要應用領域
【3.2 - 3.4】統計分析方法運用與選取原則
【第四章】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指標運用研究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計量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 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方法采用研究
從上一章的統計數據能可靠得出以下結論:目前實證分析已經成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新潮流。中國宏觀經濟分析以前是使用了哪些分析方法,后來又使用了哪些的分析方法,使用這些研究方法的科學依據又在何處?本章將對上述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3.1 分析方法使用概況及其主要應用領域
為梳理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使用狀況,本節將就各種方法的使用概況以及所用領域進行探討。
3.1.1 分析方法使用概況
樣本經過篩選后,綜合影響因子大于等于 1 的期刊所刊登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總篇數為 377 篇。其主要使用的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如下表所示:
從表 3-1 的統計結果看,總量上,理論分析7、一般統計描述8、構建理論模型等傳統分析方法占領了主導地位,但這并不足以說明各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及當今現狀,因此,下面我們再對其時間序列作圖考察其變化趨勢。
從圖 3-1、3-2 中可觀察到,理論分析與一般統計描述兩種傳統分析方法約在 1987 年開始崛起,于 2000 年達到頂峰,此后便逐漸下滑,直至近年亦未見好轉。圖 3-3 顯示構建理論模型的分析方法使用次數變化較大,于 2004 年達到最高點,其后亦在不斷向下滑行。
若把統計分析方法分為描述性統計分析與探索性統計分析,一般統計描述與投入產出分析肯定屬于前者;而剩余的除理論分析和構建理論模型外,若未經過理論分析與理論構建模型步驟,均屬于探索性統計分析。然而從文獻總量與理論分析的數量看來,約有三分之一的文獻未經過理論分析,(其關系所在將在 3.4進行論述)然而絕大部分的文獻均給出了政策建議,為中國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計量分析方法之所以在表 3-1 中沒有得到反映,是因為其計量分析方法種類太多,歸類統計時無法反映到同一項指標中。為方便后續研究,本文將對其進行整合(其具體名稱與出現次數見附錄 2),再與傳統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發展趨勢進行對比。
圖 3-4 則展示了整合后的計量分析方法的使用情況。自 1990 年以來一直呈上揚趨勢,直至 2006 年達到頂峰,其后一直趨于較為平穩的狀態。但鑒于總體文獻數量的變化(圖 3-5),自 2004 年開始呈下降趨勢,即相對于總體而言,計量分析方法的應用在 2006 年之后仍處于相對上升的狀態,在宏觀經濟分析文獻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正逐漸忽視理論分析,轉而尋求直接的數量關系;逐漸放棄描述性統計分析,轉而使用探索性統計分析;逐漸放棄社會科學的傳統研究方法,轉而投奔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用數學關系表達事物之間的聯系。
3.1.2 各分析方法主要應用領域
下面將對表 3-1 中的 10 種應用最廣泛的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應用領域進行研究。
(1) 理論分析
理論分析是按照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或以較為成熟的理論為依據,向新的領域拓展并進行分析的方法。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252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66.84%,其應用范圍如表 3-2 所示。
觀察表 3-2 可知,理論分析主要運用于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政策的討論、增長的前景、金融改革成果以及調控手段的選擇。而該分析方法常與一般統計描述搭配使用(占比達 53.57%),或在理論分析過后,構建出理論模型(占比 16.67%),還有少數文獻會基于某種方法對其進行計量分析(如回歸分析,占比 8.33%)。
(2)一般統計描述
一般統計描述是依據宏觀經濟觀測指標或指標體系的數值及其變化趨勢,對宏觀經濟總體運行情況進行描述。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138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36.60%,其應用范圍如表 3-3 所示。
觀察上表可知,運用了一般統計描述的文獻約有 97.83%的比例使用了理論分析,即絕大部分運用了該方法的文獻都以較為成熟的理論為核心進行分析,有7.25%的文獻結合實證分析方法進行了檢驗并預測。其主要應用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政策的討論、未來增長速度的展望、金融改革的效果以及調控方式的研判。
(3)構建理論模型
構建理論模型是經過理論分析后,通過數學模型的構建,表達該理論中各變量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方法。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45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11.94%,其應用范圍如表 3-4 所示。
從統計結果看,有 28.89%構建理論模型的文獻都將基于一些計量方法對其進行實證檢驗或模擬分析,較少與一般統計描述(17.78%)結合運用。其研究主題常為調控政策效果、經濟波動、經濟增長以及均衡狀態。
(4)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存在相關關系的變量,以其中一個作為被解釋變量,剩余作為解釋變量,通過最小二乘估計等方法使其參數盡量獲得最優的統計性質,并以此參數對待分析問題進行解釋,其中涉及多種調整方法以及延伸用法,如多重共線性調整、異方差調整、自相關調整等;以及 Logit 回歸分析、分位數回歸分析、兩階段回歸分析等。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42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11.14%,其應用范圍如表 3-5 所示。
從其統計結果可知,該方法有 50.00%的文獻經過了理論分析階段,但卻只有 21.43%的回歸分析通過構建理論模型,確定其內在邏輯關聯后,再進行實證步驟。其研究主題集中在宏觀經濟政策(16.67%)以及內、外投資(9.52%)對中國宏觀經濟其余變量的影響及效應。
(5)VAR 模型
VAR 模型,即向量自回歸模型,用于描述幾個變量間共同變動的關系。通過對其形變,可以估計其中一個變量的微小變化對其余變量的影響大小、方向以及持續時間長度。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14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3.71%,其應用范圍如表 3-6 所示。
觀察上表可知,其應用的主題集中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及效應、匯率波動以及國際貿易等問題的動態分析上。但該模型只有 14.29%的文獻曾對其進行理論分析以及構建理論模型,而剩余的模型構建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曾經有人這么做”,或作者認為有這樣的關系,然后便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對此等做法的合理性分析將在 3.4 中提及。
(6)H-P 濾波法
H-P 濾波法是由 Hodrick 和 Prescott 于 1980 年在分析美國戰后的經濟景氣時首先提出的。這種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對宏觀經濟趨勢的分析研究中。H-P 濾波法的理論基礎是時間序列的譜分析方法。譜分析方法把時間序列看作是不同頻率的成分的疊加,時間序列的高通濾波就是要在這些所有的不同頻率的成分中,分離出頻率較高的成分,去掉頻率較低的成分,也即去掉長期的趨勢項,而對短期的隨機波動項進行度量。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11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2.92%,其應用范圍如表 3-7 所示。
雖然統計結果中觀察,會認為 H-P 濾波法主要用于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經濟波動等問題。然而,實際上從數據采集時,根據筆者自身的總結,其作用基本僅限于計算潛在 GDP,然后再用潛在 GDP 擬合模型。因而可從表 3-7 中發現其與模型的關聯度較高,而其余標題詞實際上與該方法并無直接聯系,或只能說與潛在GDP 有聯系。
(7)CGE 模型
CGE 模型是用于綜合描述生產、消費、要素收入、進出口、價值分配等各個經濟活動環節的分析方法。在一種商品生產的過程中,其他商品作為中間投入,與勞動、資本的要素投入及稅收共同構成商品的總產出價值。本國生產的商品一部分用于出口,而向國內供應部分與進口商品以一定的替代性構成阿明頓商品總供給,主要有三個使用方向:一是中間投入;二是固定資產以及存貨構成投資;三是居民消費與政府消費。三類經濟主體的消費或投資行為則受各自的收入水平約束。當各個經濟主體都實現了預算約束下福利最大化目標,此時達到經濟均衡時的邊際收益與價格之比都相等的條件。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10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2.65%,其應用范圍如表 3-8 所示。
觀察上表可知,CGE 模型主要應用在研究均衡理論、改革措施以及關稅減免對產業的影響。由于使用 CGE 模型由于涉及社會核算矩陣的調整,理論分析(62.50%)與構建理論模型(50.00%)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上述兩種方法的關聯度較高。但由于 CGE 模型需要處理數量龐大的數據與方程,被接納的程度較低,應用次數較少。
(8)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是從數據的角度出發,通過研究兩列數據集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的分析方法,存在相關關系是變量間進行回歸分析的前提條件。該方法適用于探索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聯程度,以便于找到研究方向。在本章的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9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2.39%,其應用范圍如表 3-9 所示。
從表 3-9 中觀察可知,運用該方法的文獻都從實證的角度出發,對各宏觀經濟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其中 88.89%在使用相關分析后進行了回歸分析,用于探求相互間的影響程度以及因果關系。但其嘗試往往缺少理論依據,也較少從一般統計描述中擦覺其相互關系。
(9)投入產出分析
投入產出分析是由前蘇聯籍經濟學家列昂惕夫開創的,其基本思想是通過純部門的設置,考察各生產部門之間的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其優點在于各數據意義明確,分析方法也較為成熟,缺點在于數據表難以編制,目前中國每五年編制一張投入產出表,并延期兩到三年公布(即 2014 或 2015 年公布 2012 年的投入產出表)。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8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2.12%,其應用范圍如表 3-10 所示。
觀察上表可得,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的應用范圍較廣,主要用于研究產業關聯以及變動規劃的影響和效應。二氧化碳、房地產、水資源、旅游業等產業都曾用該方法進行分析。
(10)DSGE 模型
DSGE 模型具有一定的微觀基礎,能在理論框架中清晰地說明沖擊傳導機制,并且在模型中加入了對價格粘性和工資粘性的考量,避免了盧卡斯所批判的問題。該方法近 5、6 年開始在國內宏觀經濟學術界興起,并有成為新潮流的趨勢。
在本章的 377 篇樣本文獻中,共 7 篇運用該方法,占比 1.86%,其應用范圍如表3-11 所示。
觀察上表可得,DSGE 模型主要被應用于動態的貨幣政策、經濟波動的效應及調控研究,是新凱恩斯主義用于實證其理論的重要工具。而該模型假定了典型家庭等微觀對象,對其的反應模型建立需要依靠理論分析后建立理論模型,因此理論分析與構建理論模型與 DSGE 模型常被同時應用。
從上述統計結果可知,目前從統計數據出發討論經濟問題的風氣逐漸形成。
原本用數學方法分析宏觀經濟問題并無不可,但部分文獻脫離理論基礎,單從數據入手,擬合模型后便提出政策建議,本文認為該做法實為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