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我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統計分析
【第一章】基于統計學的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研究緒論
【第二章】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選題研究
【3.1】分析方法使用概況及其主要應用領域
【3.2 - 3.4】統計分析方法運用與選取原則
【第四章】宏觀經濟分析文獻的指標運用研究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文獻計量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2 統計分析方法運用的思考
更高深的統計方法運用便代表更科學的研究嗎?或許在自然科學里這是一個大趨勢,但對社會科學的研究決不能拘泥于方法的“難度”.自然科學能直接觀測到研究對象,通過實驗等手段收集研究所需數據,結合探索性統計分析方法,得到一個相對穩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般性結論。但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再完美的理論也會隨著人的認識水平發展而改變。也許某種理論曾經適用于特定時空下的社會問題分析,但隨著人類的實踐逐步加強,思想、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該理論的真理性便隨之減退,甚至無法再用于解釋社會現象。換言之,在社會科學中沒有永恒的真理,如此看來,缺乏絕對客觀性的社會科學與數學在屬性上便格格不入。數學方法的變更使用,也要考慮現實社會的歷史、文化、社會與政治等因素,亦不可能有一套固定的方法便把人類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反應都描述、預測出來。
由此看來,數學方法的運用對社會科學的意義,遠沒有對自然科學那般重大。在自然科學中,數學結果便是必然;在社會科學中,數學結果只能作為優秀理論的佐證,或用于探索理論發展方向。理論體系,才是社會科學的核心所在。甚至,盧卡斯認為,偉大的理論,經過了嚴密的邏輯推演后,根本無需進行實證。
3.3 統計分析方法選取的原則
統計分析方法是數學方法的一種,它是如何對社會科學產生積極作用的呢?事實上,統計分析方法應分為兩種進行討論,一種是描述性統計分析,另一種是探索性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分析,是經過與社會科學理論相結合,得出一套用于描述研究對象的指標,并在特定的時空中,通過描述性數字對其進行分析。它與一般數學方法的區別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它經過與有關理論的結合,而不是純粹的數量方法;二是它僅用于描述過往的特定時空,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并不能為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它能在過往的時空中,保留數學的真理性。在宏觀經濟分析中,這種經過了統計學與宏觀經濟理論結合的指標體系叫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探索性統計分析,是基于以往的描述性統計數據,探索可能存在的數量關系,結合一定的數學方法,經過統計檢驗,而得出的可能性的結論。該結論的最大用處在于對舊的理論提出挑戰,或為新的理論發展提供研究方向。但如若有人像前文提到的那樣,企圖通過探索性統計分析提供政策建議,對于這種行為,引用胡海鷗(2009)教授的評價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p>
盡管胡懷國(1999)先生的說法不太客氣,但筆者認為他很清晰的道出了理論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如果把經濟學理論視為純學術的東西,那么你可以盲目自信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這種研究方法是無可厚非的,‘為學術而學術’或‘學術本身是學術的目的’本來就是學術的真諦;然而,持有這種觀點的研究者們必須牢記:你所從事的是學術研究,不要冒然去談論現實經濟問題,否則就是對學術的褻瀆和對社會的不負責任!相反,如果把經濟學理論視為致用之學,是來自于經濟實踐并用于指導經濟實踐的東西,那么,它就永遠不可能脫離具體的國情和特定的歷史條件,其本身的絕對真理性就要大打折扣!持有此觀點的學者,如果真的想用理論來指導經濟實踐,就必須對理論的真理性持審慎態度?!?/p>
因此,在進行宏觀經濟分析時,應先明確研究目的,再去做出研究方法的選擇。若單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結合一些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統計分析方法,拉著經過不知道多少次“調整”才通過檢驗的分析結果,便對現實經濟實踐提出所謂的建議,其后果實在難以估量。
3.4 本章小結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若要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應當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的分析方法,在結合宏觀經濟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對宏觀經濟總體進行更深入、更詳盡的了解。并根據這些不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結果,提出恰當的政策建議,以達到宏觀經濟分析的目的10.若要對宏觀經濟理論的傳統理論發起挑戰或發展,則可以使用探索性統計分析,用經過統計檢驗的計量結果提出新觀點、新視角,從而在原有的學科思維中,帶來新的變化。然而,即使選用了合適的研究方法,應該如何銜接理論變量與實際變量,下一章將對其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