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市場化改革對世界經濟有著重要影響。我國實行市場化機制改革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在這四十多年中,我國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借鑒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經驗,不斷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在這四十年里,我國的市場經濟份額急速增加,市場經濟體制改變了我國落后的面貌,使得我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也隨著加強。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應該不斷調整和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廣市場經濟改革。
一、設定模型和選擇數據
(一)模型設定。我們在研究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時往往會
借助一個生產函數即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在這個函數模型中指出,促進經濟增長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人力資本,這對我們的研究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在傳統的生產要素函數中進入了人均的受教育水平:Yit=AitKitαLitβEitγ(1)這個等式中,Yit具體是指某省某年的產出量,Kit則是指某省某年的物質資本投入量,Lit是指某省某年的勞動力投入數量,Eit是指某省某年的人均受教育水平,Ait是指全要素生產率。而α代表物質資本產出彈性,β代表勞動力數量產出彈性,γ代表人均受教育水平的產出彈性。
(二)市場化指數的具體構成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各大省市的具體經濟數據也變得更為復雜,因此,我們借助具體的指數來對省市的市場化程度進行研究和分析,這樣既可以保證研究效率,又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
二、回歸分析
在對各省市的市場化程度進行指數化后,我們會進行下一步的回歸分析,通過回歸分析來對經濟增長作出詳細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方法來說,回歸分析分為隨機效應回歸分析和固定效應回歸分析,在本文中,我們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固定效益回歸分析,我們通過對數據進行回歸得到以下結果:在市場化進程模型中,物質勞動力、勞動力、教育水平和市場化指數M1的產出彈性系數分別為0.51、0.27、0.41、0.043.表1中的數據是我們對二零零四年到二零一四年的省際經濟增長因素進行相關核算后得到的。我們可以從表1中得到以下數據:物質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六點八三個百分點,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零點三七個百分點,教育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零點六四個百分點,而TE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三點七個百分點。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對于經濟增長來說,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資本,市場化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為深遠。表12004-2014年省際經濟增長核算。
三、實際研究成果
在本文中,我們采取定量分析來探討市場化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具體因素,就目前我國市場化改革的狀況來看,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存在著很大缺陷,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市場化改革帶來的積極影響,更應該重視目前存在的問題并且加以解決。我們應該制定相應的目標來完善當前的市場經濟,在以后的發展進程中我們應該做到:(1)不斷推動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制定健全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市場交易行為,保證市場經濟體制。(2)加強對壟斷現象的監督和管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的構成也變得多樣化,壟斷經濟開始出現并且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政策運行,我們應該加強對壟斷經濟的控制和管理,減少和防止壟斷經濟的出現,促進公平競爭。(3)政府應該給市場足夠的發展空間,在以后的發展進程中應該逐漸較少政府的干預,用調控來代替傳統的直接干預,保證市場經濟自由發展(4)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規范市場中的經濟行為,保證市場經濟制度不受損害。
結語:在本文中,我們采取了定量分析來對市場化改革和經濟增長的具體關系做出了研究,并且發現,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市場化改革是促進我國經濟飛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同時,盡管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十分不完善,有待我們進行調整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宗勝。中國經濟體制市場化進程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樊綱,王小魯。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04年度。報告[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黃怡勝。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典型事實與定性解釋[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