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人均收入與失業狀況對新企業創建的影響
人均收入與失業狀況對新企業創建的影響
>2024-04-20 09:00:00



一、引言

創業源于機會,機會是創業的起點,全球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創業者開始創業。許多國家有強大的企業部門,這些部門刺激和鼓勵個人抓住機遇,改善他們的社會價值和整體經濟狀況(Zacharakis & ReynoldscBygrave,1999)。創業理論的發展已經確立了以下理論,即當個人追求創業時,這種行動激勵他創造更多的企業,這些企業經營發展中形成了企業文化(Bygrave &Minniti,2000;Minniti & Bygrave,1999)。研究經濟發展和增長的理論家,如 Schumpeter(1934) & Romer(1986,1994)已經強調了創業精神的重要性,它作為一種知識的形式,對特定區域的繁榮有促進作用。而創業活動的發生卻離不開個人所處的環境以及個人的基本經濟狀況,即社會和經濟因素以及現有的創業活動水平試圖促進新企業的發展。Minnitti & Bygrave(1999,2000)的研究表明,創業是一種功能,它表現于個人如何評估能夠有利于建立新企業的周圍環境,尤其是自身的環境。這些問題,對于解釋導致某一個特定區域新企業創建的具體條件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文章研究認為:創業者所處的就業背景以及個人的收入情況與創業過程有著明顯的關聯關系,而且這種關聯顯然是動態的,在結合了某些地區的人群分析數據以后,這種關聯的非線性關系逐漸呈現出來。本研究認為,新企業的創建離不開創業者個人的經濟狀況,即個人的收入以及其就業情況。本研究試圖從區域視角出發,研究區域內人均收入以及失業狀況對新企業創建的影響,以期解釋相關的創業現象并且拓展創業理論。

本研究的社會樣本采集工作主要來自歐洲、美國的 15 座城市及中國東北的 30 座城市,從而確定前述關聯性的存在。

此后,為了使研究成果更加有利于推進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本研究在收入和就業的數據方面著重采用了中國東北 30座城市的統計數據做進一步研究,并對相關數據的離散程度逐一進行了分析和標注。

二、文獻與假設

1. 文獻回顧

Minnitti & Bygrave(1999)認為,社會經濟條件、人口和經濟因素往往影響著個人是否創建新業務。特別是,在總體水平上,人均收入水平可能影響個人創業的主觀評估。Shapero &Sokol(1982)認識到,環境條件能夠激發人們創立新的企業。他們指出,當個人對他們的現狀感到消極并需要采取行動時,他們會去創業。在外部條件可行時,這些行動會加速。Bull &Winter(1991)認為,一個特定區域新企業的位置選擇取決于個人原因和費用,尤其自身的收入。一些實證研究已經考慮到人口和經濟因素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新企業的創建 (Armington & Acs,2002;Kirchhoff,2002;Noorderhaven,Thurik,Wennekers & VanStel,2004;Saxenian,1999)。這些研究分析了失業和收入水平對新企業建立的影響。

(1) 人口因素

從人口因素方面考慮,Bull & Winter(1991)提出的證據表明,在吸引新企業創建方面,美國不同城市之間存在著不同。他們的研究結果還表明,收入和失業問題影響到企業的創建率。Armington & Acs (2002)對一個特定區域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研究。他們的實證表明,獲得高收入的高校畢業生和公司創建率之間存在著促進關系。因此,可以看出,各種人口因素對于新公司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

(2) 經濟因素

就經濟因素而言,Folster(2000)通過實證研究認為,瑞典的失業者將創業視為被現有組織解雇后的唯一出路。他認為,個人可以因為目前的狀況而促進或阻礙創業活動。在美國進行的研究中,Evans & Leighton(1990)解釋了這樣一種關系,即失業和小企業形成之間的關系很明顯;Bull & Winter(1991)的研究解釋了失業和公司創建之間的消極關系。此外,Reynolds 等(1995)的研究認為,新企業的創建往往會在較低失業水平的時候減少。

Armington & Acs 的研究(2002)發現失業率可能會在具體工業部門,例如制造業和零售業,影響新企業的形成。就收入水平而言,Noorderhaven 等(2005)發現,在 15 個歐洲國家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自謀職業率之間存在反向關系。這一證據表明,當一個地區變得富有時,創業活動往往會減少。這也意味著,在這種條件下,作為一個雇員比成為一個創業者有更加美好的前景(Begley,Tan & Schock,2005)。

2. 假設提

人均收入代表了區域經濟福利的一個指標(Getis,1986、1988;Lazear & Michael,1980)。在經濟發展文獻中,具有高人均收入的區域一般更加發達,因為所有不同的人力資本指數以及區域繁榮程度都很高(Todaro,2000)。由此可以認為,具有更高人均收入的區域擁有能夠吸引新公司的知識基礎。進一步分析來說,隨著區域內的人均收入增加,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資源來支持新企業創建(Spetch,1993)。還有一些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人們更可能在繁榮的地區創建新企業(Blanchflower &Oswald,1998)。

另外,低人均收入的區域也會為新企業創建提供機會。個體會選擇把創業作為改善社會經濟條件的一種手段。他們看到,相對于失業或者低工資,成為創業者的前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Folster,2000;Noorderhaven 等,2004)。盡管資源在該區域是稀缺的,初始創業者仍然可以依賴個人的積蓄以及從親戚朋友那里得來的金融支持來開展他們的業務(Blanchflower & Oswald,1998)。一些實證研究表明低工資的人們更傾向于創業,因為那樣可以獲得較高回報(Evans & Leighton,1989)。同時,高利潤的可能性可以使人們去創業(Evans & Leighton,1990)。因此,新企業創建數量在那些低人均收入的地區是增加的。

以上討論意味著新企業創建在人均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地區都是增加的。這意味著在人均收入和新企業創建之間存在著一個非線性的關系。起初,新企業創建會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減低。Noorderhaven 等(2004)的研究認為,收入水平增加的區域使得一些人寧愿受雇于組織,因為這些組織可能提供很有競爭力的薪酬。但他們也指出,隨著區域逐漸變得發達,加薪的壓力會增加。在這方面,Jovanovic(1979)的研究認為,工薪族寧可跳槽和新的雇主簽約也不選擇去創業是因為該區域仍然繁榮。因而,導致的結果是該區域的經濟發展不會促進新企業創建。

而另一種情況是,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新企業創建會增加。具有更高收入水平的區域,隨著這些區域被賦予豐厚的知識基礎,為新企業創建提供了大量的知識機會。Noorderhaven等(2004)也認為,全球化和技術的效用使得區域的新企業創建成為可能。Wennekers 等(2005)的研究表明,更發達的國家其人均收入較高,它從新企業的創新活動中得到的收益越大,這些創新給經濟和國家帶來了競爭力。由此可見,人均收入和新企業創建之間存在一個 U 型的關系。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 1:一個區域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新企業創建呈現非線性的關系 (U 型)。即,在偏低以及偏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上,比起中等程度的人均收入水平,新企業創建更加頻繁。

Oxenfeldt(1943)的研究指出,那些沒有可能參與其他機構就業的失業人群更可能選擇創業。Shapero & Sokol(1982)認為,失業加速了人們為自己工作的渴望。這樣的個體擁有能夠運用到創業上的知識基礎和技能。Storey(1991)的研究討論了影響創業的拉力和推力因素。在第一種情形下,個體被拉入創業是由于他們感知到區域內的積極因素造成的盈利機會。這樣的條件代表了比就業更好的前景。在第二種情形下,個體被推入創業是因為缺少就業機會(Storey,1991)。

一些實證研究傾向于支持失業和新企業創建之間的正向關系。如 Evans and Leighton(1990)的研究證明了失業工人比就業的工人更可能創業。然而,這些失業的工人比那些就業工人去創業更有可能經歷失敗。Reynolds 等(1994)的研究指出,失業率和失業上的變化都與新企業創建正相關。因此,失業對新企業創建有靜態的和動態的影響。在瑞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里,Folster(2000)認為,失業使得創業更有吸引力,或者為那些不能找到工作的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Carree 等(2002)估算了OECD 國家的失業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六年后的創業率就增長 0.06 個百分點。但是,Bull & Winter(1991)的研究卻發現,失業和創業活動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

盡管失業和新企業創建的關系看起來是正相關的,但也有人認為二者關系是非線性的,很可能是∩型的。例如,低失業率的區域意味著活躍的勞動力集中在已建立的公司。這也就是說新企業創建會降低。Hamilton(1989)的研究認為,新企業創建和失業率存在一個∩型關系。當失業率增長時,區域內存在可發掘的盈利機會,人們就開始創業了。Hamilton 的研究還發現,失業率達到 20%時,新企業創建就會開始下降。這個門檻為新企業創建制造了一個瓶頸。因此,過高的失業率不利于新企業形成。

Reynolds 等(1994)的研究認為,高水平的失業率意味著區域內更少的可支配收入,因而對于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就會降低。這樣的話,這種情形下的新企業創建的機會就會減少。在1995 年的一項關于美國勞動力的創業活動的研究中,Reynolds和他的同事們發現,高失業水平在預測短期的企業創建率上有一個負向的關系,而低失業率則是正相關的關系。結果是,Reynolds 等(1995)的研究發現有效證實了 Hamilton(1989)提出的關于失業率和新企業創建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存在的觀點。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 2:一個區域的失業率與新企業創建呈現非線性的關系。尤其是,新企業創建在過高以及過低的失業率水平上比起在適度的失業率水平上會更低。

三、研究設計

1. 數據與樣本

文章的研究具有特殊性,需要整合統計年鑒數據,但是由于統計年鑒數據的缺失性,需要從其他渠道獲取分析所需的數據,因此,文章實證研究所需的數據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統計年鑒數據;二是其他來源數據。統計年鑒客觀數據容易獲得,而其他來源數據需要作者進一步搜集。

研究過新企業創建和經濟發展與增長的研究人員趨向于依靠二手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文章也采用信息數據庫的二手資料,可以通過萬維網很方便的查到。這些來源有中國人口普查網、中國縣域網、縣域商業模式、2006-2009 年中國統計年鑒、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電子數據庫、南開大學經濟中國網數據、東北三省中小企業管理局數據、東北三省統計年鑒數據以及中國行政地圖。在網上,數據是按照縣級、大城市級和省級進行分類匯總的。

文章采用城市為分析單位。根據 Bull & Winter(1991)的研究,使用城市是因為比較容易獲得這個分析級別的可比較的數據??h級數據雖然更加細致,但是縣域的數據很廣,對于文章研究來說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完成這項工作;同時,縣域數據也難以收集完整。而且城市是中國各省的主要的劃分區,同時同居數據相對完整。本研究收集中國東北三省所轄市全部人口數據以及企業創建數據。目前,數據較全、能夠參與分析的城市有 30 個,具體參見表 1 所示。

數據收集過程包括收集多種數據,并且努力使東北三省全體人口作為分析數據。然而,某些城市指標有缺失數據。對于缺失數據,利用 SPSS 13.0 進行列表分析,列出了研究中用到的30 個城市的具體數據。

對所有數據進行正態分布檢驗。檢驗結果表明,一些測量指標,包括因變量,是不服從正態分布的,因此用多元回歸分析進行假設檢驗是合適的(Hair,Anderson,Tatham & Black,2001)。盡管對數據進行了轉換,但正態分布問題一直存在,特別是一些測度的斜度和峰態超出了 -3~+3 的范圍,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用這個范圍來確定某一特定變量是否服從正態分布是合適的(Aczel & Sounderpandian,2002)。Lynch(2003)的研究認為,正態性假設對于因變量非常關鍵,但在決定轉換因變量之前,需要對自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轉換。

2. 變量測量

(1) 新企業創建

Birch(1987)的研究認為,新企業創建能夠使一個地區實現凈變化(net change),因為新的公司替代了那些已停止運作的企業,實現了區域企業數量的變化。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我們認為公司消亡不隨時間變化(Birch,1987),則新企業形成的凈變化可近似于新企業創建。在這樣的條件下,衡量 2010-2012 年的新企業創建可使用下面的公式:

2012 年企業創建數量 -2010 年企業創建數量 (1)這個數值是以千為單位計算的。這個公式計算了在每個城市創建的新企業的凈變化。通過企業數量絕對值的變化,維持了與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測度的一致性。此外,絕對變化反映了前文定義的新企業創建(Gartner,1985)。

(2) 人均收入

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統計年鑒,用來衡量 2010年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用超過 18 歲的所有人口總收益除以城市的人口總數得到的就是人均收入(U.S. Census Bureau,2006a)。使用人均收入的自然對數來實現正態分布。同時,用二次方來檢驗曲線效果。

(3) 失業

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統計年鑒,衡量 2010 年城市的失業水平。中國勞動統計局編譯來自當地失業統計數據。為了實現正態分布,使用失業率的相反數。該測度按照前面熟練勞動力所解釋的程序調整。同時,用二次方檢驗曲線效果。

(4) 控制變量

文章用人口密度和區域分布來作為控制變量。以前的研究使用人口密度作為控制變量是因為它對創業和總就業人數的影響 (Audrestch & Fritsch,2002;Reynolds 等,1995)。這個變量是用來控制城市規模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行政地圖。使用自然對數來實現正態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地區的創新有地域差異,可能影響他們的創業活動和經濟增長水平(Audretsch & Feldman,1996)。因此,根據已確立的分類變量是來識別區域的分類(Chrisman,Chua& Steier,2002)。據此,東北三省也依據以上說明來進行區域的分類,用 0 表示遼寧省,用1 表示吉林省,用 2 表示黑龍江省。

四、實證研究

1. 樣本特征

通過對數據進行初步的評估,將數據進行轉換 (通過Spss13.0 實現),確保各個變量保持正態分布。此外,文章進行了探索回歸分析發現,轉換后的數據符合后續分析的要求,因而這些數據被保留,不做個別刪除。此外,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可以通過均值中心化(Mean-centered)得到解決。30 個城市的樣本代表了來自中國東北三省 88.9%的人口。表 2 是均值中心化之前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2. 假設檢驗

文章用普通非線性最小二乘回歸(OLS)進行數據分析和假設檢驗。具體檢驗結果如表 3 所示。

上述結果表明,模型 1 是只有控制變量的基本模型。很明顯,人口密度對于新企業的創建有積極作用。此外,黑龍江地區對于新企業的創建有積極的影響。模型 1 是非常重要的(P<0.001)并且控制變量解釋了 0.114 (調整后的 R2) 的變異情況。

模型 2 檢驗了人均收入與失業對新企業創建的積極影響,然而在模型 4 和 5 中,二者對新企業創建的曲線影響并不顯著。假設 1 和 2 均未得到支持。

3. 討論

人均收入水平與新企業創建之間關系的研究結果不支持二者之間 U 型關系的假設。然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模型的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均收入增加時,新企業創建會以一定的速率增加。此外,研究結果證實了人均收入與新企業創建之間具有正向關系。將兩者放在一起考慮,這些結果表明具有較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地區將會吸引創業者到該地區創建新企業。這些結果與先前的研究相一致(Blanchflower & Oswald,1998)。此外,研究結果還表明,擁有一定經濟基礎以及大量知識基礎的個人可能會進行創業。與此相反,研究結果并不支持 Noorderhaven 等人的論點,即較高的收入水平會降低個人創建新企業的動機。

根據這些學者的觀點,具有一定收入水平的個人將會繼續保持其被雇傭的想法。但是,中國的情勢恰好相反,因為具有較高收入的中國人可能會被創建新企業的前景所吸引,他們期望增加自己的財富。

失業率與新企業創建關系的研究結果是線性正相關的。因為不支持曲線效應 (∩形),研究結果與 Evans & Leighton(1990)以及 Reynolds(1994)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雖然之前的陳述認為擁有較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地區能夠促進新企業的創建,這與失業率較高的地區能夠促進新企業創建并不矛盾,因為某些地區的收入分配曲線可能是傾斜的 (例如少數人得到了較高的收入從而增加了人均水平) 并且還遭受失業問題困擾。如果這樣的話,關于失業率和新企業創建之間正向關系的研究結果就會產生以下兩種效應:

第一種是企業家通過創建新企業來為那些無法找到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崗位。在這種情況下,具有較高失業率的地區可能會促進依靠現有的大量勞動力開展業務的新企業的創建。

第二種是失業人員可能會由于沒有工作而被迫變為創業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沒有證據支持失業率與經濟增長 (就業的變化) 之間具有直接關系,因此文章的研究結果支持了推動效應這一論點,也就是說,失業人員決定創建企業是為了實現其生存需要。

五、結論

文章對創業如何受到特定區域內收入與失業的影響所做出的研究有利于區域經濟的測量及創業活動的跟蹤。同時,本研究對經濟刺激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也提出了明確的著力點。

本研究通過對相關成果的疏理以及對歐美和國內城市樣本的分析,確定了收入、失業與創業之間的關聯關系,并通過利用中國東北三省 30 個城市的有效數據,系統分析收入情況與失業對新企業創建的影響,得出了較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即一個區域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新企業創建呈現出非線性關系 (U型),同樣,一個區域的失業率與新企業創建呈現非線性關系的結論也成立。由于文章的主要數據采集來源于我國東北地區的 30 個城市,所以,基于對上述實證研究結果的討論,文章的研究結論對東北三省經濟發展有一定作用的啟示。

東北地區是我國傳統產業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人口就業及收入情況統計口徑和數據相對清晰,使用價值較高,具有明顯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此外,作者長期跟蹤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對地區和經濟社會發展比較了解,東北地區目前面臨新一輪的振興計劃,本研究有利于政府制定益于國民創業的相關政策以及如何測算本地區創業活躍指數。

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手段。文章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能夠促進創業。高收入人群為了實現財富的增值便積極創業,這不僅促進了就業,更重要的是對其他高收入人群具有榜樣作用,能夠帶動他人創業。人均收入水平和失業率等經濟指標對新企業創建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指出,決策者應該繼續制定政策來改善該地區的這些經濟狀況。

創業活動是一個過程,它始于堅固的知識基礎,之后有助于改善中國區域的經濟條件。尤其重要的是本研究為現有的創業、經濟發展以及經濟增長理論提供了實證支持。因此,創業活動不能被看成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因為它與社會具有積極的互動作用。社會往往充滿了機遇,那些受收入問題和失業問題而困擾的智慧型個體能夠抓住贏利機會,應用新的創意在市場上就能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 蔡莉,葛寶山,朱秀梅,費宇鵬,柳青。 基于資源視角的創業研究框架構建 [J].中國工業經濟,2007(11):98-105.

[2] 郁義鴻等編著。 創業學 [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3] Saxenian,A. Silicon Valley's new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J].San Franci-sco: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1999.

[4] Begley,T. M.,Tan,W.-L,& Schock,H. Politico-econom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erest in starting a business:A multi-country study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1):35-56.

[5] Noorderhaven,N.,Thurik,R.,Wennekers,S. & Van Stel,A. The role of di-ssatisfaction and per capita income in explaining self-employment across15 European countrie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4,28(5):447-466.

[6] Lynch,S.L. Expanding the Model Capabilities:Dummy Variables,Interac-tions,and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s (Soc 504),2003.February 2,2007.

[7] Gartner,W. 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new venture cre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4):696-706.

[8] Chrisman,J. J.,Chua,J. H. & Steier,L.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and family involvement on entrepreneurial perceptions and performance atthe state level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2,26(4):113-130.

[9] Blanchflower,D. G. & Oswald,A. J. What makes an entrepreneurs [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8,16(1):26-60.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