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經濟學家長德達(1994)論述了技術經濟的發展前景以及對整個經濟的作用。國外經濟學家Malecki(1997)提出了技術經濟的重要性,并認為人類發展中環境問題、就業和人力資本為技術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在當前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技術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科技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推動力量,是經濟快速的生命之源。因此,研究技術經濟的發展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從我國當前的研究看,關于技術經濟研究主要是從具體技術具體企業出發的微觀研究,針對我國技術經濟的宏觀研究非常少。這種空白說明了我國學術界在技術經濟角度在宏觀方面關注度的不足。我國改革開放目前歷經30 年,還是處于初級階段,經濟的起步較低,技術經濟的比例相對更低,并且我國技術經濟經歷了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按照統計局公布數據,我國技術經濟的確是在不斷發展。人才的不斷需求與技術經濟的不斷提高,二者直接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種關系。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希望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我國人力資本發展對技術經濟是否具有極大的關聯性;第二,如果二者關聯,二者直接有什么影響;第三,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本是否影響一致,如果不一致,存在何種邏輯關系。
變量的描述性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以我國統計年鑒數據為準,根據人力資本發展狀況與技術經濟發展狀況設定指標。人力資本指標按照學識水平進行劃分,在此選取本??坪脱芯可鷥蓚€水平變量,代表人力資本的兩個發展水平。我國社會的人力資本水平以每個水平畢業人數作為指標數。對于技術經濟發展狀況,筆者選取已經實現的經濟結果作為指標(大部分科研成果并不能在實際中應用)——選取技術市場成交額,作為技術經濟發展狀況的象征,即技術經濟發展的指標。因此,模型指標有自變量我國人力資本本??扑剑˙K)、研究生水平(YJ)以及因變量技術市場成交額(JS)。由于整體的經濟水平對技術經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將 GDP 作為輔助指標。
從圖1 可以看出我國技術經濟確實在穩步上升,并且速度越來越快,整個曲線呈現出倒拋物線形狀。根據圖2結果,技術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多,從1991 年的0.45% 至2011 年上升至1.01%,二十年經濟比例上升了2.24倍,這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成分越來越多,成為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在過去我國主要依托的是勞動力密集型非技術產業,隨著我國人力資本的發展以及整體經濟狀況的改善,創新成為了當代重要的命題,技術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計量分析
(一)誤差修正模型
人力資本的正向發展是否對我國高速發展的技術經濟產生影響,需要通過計量分析來解決。由于時間序列可能存在自相關和偏相關(經過證實,所有序列確實存在正相關),因此需要對序列進行自然對數處理,因此序列變為LGDP、LBK、LYJ和LJS。對數后對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發展LJS、LYJ 和LGDP 在一階差分后就歸于平穩,因此三者滿足誤差修正模型的基本條件,存在協整關系,可以建立三者的誤差修正模型,但是LYJ 在一階差分后依然存在單位根,LBK 與LSJ 不是同階單整序列,不能滿足誤差修正模型的基本條件,因此不能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定義誤差修正項為 E C M ,以 L Y J 和LGDP 為自變量,以 LJS 為因變量,進行最小二乘回歸,得到表1。根據表1 顯示,回歸系分別為 0.2747 和0.9810,因此ECM=LJS(-1)-0.2747*LYJ(-1)-0.9810*LGDP(-1)。但是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時發現拖尾概率過大,大于0.1,相關系數偏小,小于0.5,因此,不能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但是從建立表1 的回歸結果依然可以發現,LJY(研究生)對技術經濟存在正向的相關關系,對技術經濟具有促進作用。
(二)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了進一步檢驗人力資本發展對我國技術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對序列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如表2。從表2 數據顯示,BK(本??疲S(技術經濟)的檢驗失敗,拖尾概率為0.8597,遠遠大于0.1,因此不能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 YJ(研究生)對JS的檢驗成功,拖尾概率為0.0403,是引起技術經濟變化的原因之一,說明研究生的技術創新確實對技術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影響。
(三)脈沖響應分析
根據格蘭杰檢驗結果,YJ是引起JS變化的原因,因此可以建立VAR 模型,通過VAR 模型,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分析每個內生變量的變動或沖擊對因變量以及其他內生變量產生的影響作用。本次的沖動選擇殘差協方差矩陣的進行修正自由度的Cholesky因子的逆向正交化沖動,脈沖結果如圖3所示。脈沖響應圖顯示,在對YJ一個沖動后,在2 年之后技術經濟沒有太大變化,甚至出現負影響,但是在2年后,其影響逐漸增大,在第四年沖動的影響開始達到頂峰,沖擊處于平穩狀態,并一直延續。這說明我國研究生對促進技術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并且具有很大的正向作用。
結果分析與政策建議
通過數據描述性與計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本??茖ξ覈夹g經濟的發展影響不顯著。無論是從誤差修正模型還是格蘭杰因果檢驗,都不能檢測出其與技術經濟發展的相關性關系。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本??频膭撔履芰Σ蛔?,專業技術也有限,使其技術創新能力有限,從而對產生效益的技術創新成分貢獻較低;我國就業的限制,即我國單位招聘,技術崗位偏重研究生,沒有給予本??粕詣撔碌奈枧_和資本;模型設定條件的限制,可能因為時間序列建模本身需要序列平穩,這種條件限制了模型的建立,或者是模型本身無法涵括所有因果關系,最終無法將一些具有相關關系的變量通過計量模型分析出來。
第二,研究生對我國技術經濟的發展的影響顯著,對其存在正向作用。從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檢驗以及脈沖響應函數可以看出,我國研究生確實對技術經濟的發展存在正向影響,并且影響期限滯后 2 年,并在第 4 年達到頂峰,且這種持續期較長,在 10 年后依然影響依然保持平穩狀態。
第三,人力資本發展水平確實對技術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從本??频挠绊懖伙@著到研究生的正向影響作用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力資本發展水平對技術經濟的影響不同,并且層級越高,高水平人才越多,其作用越大,并且表現出正向的積極作用。相關政策建議:
第一,加強思想教育,完善學習條件,逐步提高我國人力資本水平。由于我國經濟起步低,發展時間較短,因此較于發達國家人力資本水平,我國明顯落后。雖然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社會人力資本整體水平的提高需要較長時間,我國從業人員中高層次水平的比例太少,本??普w低于30%,研究生以上的整體低于15%。我國人力資本發展水平低一方面因為我國起步晚,另外一方面因為思想落后。許多人對當代世界的形勢認識不夠,看不到當代社會對知識的渴求,對創新的需要,因此缺乏學習的意識。為了逐步提高我國整體的人力資本水平,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加強宣傳,提高人們對當代信息技術世界的認識,增強人們學習與創新的意識和積極性,為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奠定思想基礎;完善教育補助體系,同時建立完善學習培訓的便利條件和設施,為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創造客觀條件;鼓勵企業支持員工進行學習深造,提高企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第二,鼓勵個人及單位創新。建議建立獎勵機制,完善對創新技術具有重要貢獻的人才和單位設置褒獎政策及制度,以激勵個人及單位持續創新,從而促進技術經濟的不斷發展。
第三,鼓勵企業吸收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建立企業人才補助機制,對于人力資本結構較好的企業給予獎勵。企業是人才的主要載體,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也是技術創造經濟效益的唯一途徑。并且,鼓勵企業吸收高層次人才,不僅有助于改善我國就業結構,也有助激勵本地人才水平的不斷自我提高,同時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最終有助于我國整體創新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國技術經濟的飛速發展。
第四,引導投資,將創新技術落實于實踐,形成實體經濟,從而真正將技術創新服務于經濟建設,促進技術經濟快速發展。加強實踐,將技術付諸實踐,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激勵了個人及組織的創新激情。
參考文獻:
1 . 章德達. 試論技術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J].技術經濟,1994\\(Z2\\).
2 . 李亞青. 高等教育與區域技術經濟發展若干問題的探討[J].科學管理研究,2002\\(4\\).
3. 梁燕君. 技術經濟發展與標準化[ J] .蘇南科技開發,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