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的線性經濟發展模式而言的。在線性經濟發展模式中,社會經濟運行體系主要由生產系統和消費系統構成,自然資源通過生產系統轉變為產品,產品又通過消費系統變成廢物,廢物最終被拋棄,進入自然環境。線性經濟運行模式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就是要克服線性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實現廢物的再生利用,使之變成再生資源,重新進入生產系統,進行新一輪的物質流傳遞。
自然資源通過生產系統轉變為產品,然后通過銷售手段流通到市場成為我們的消費品。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消費后,就成為了廢棄物,而在這些廢棄物中,有些是不可利用資源,有此是可利用資源,可利用資源經過回收后,再次形成制造產品的原材料,形成良性盾環,有效的節約了社會資源。如果我們的產品質量高,使用時間長,這就等到于間接的節約了社會資源,反之,如果我們產品質量差,使用時間短,就等于浪費了社會資源,這給我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開社會,發展可持續經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質量滲透于資源節約的循環經濟之中,質量與循環經濟相互統一、相互制約,沒有較高的質量,就沒有循環經濟的發展,質量強則循環經濟興,質量弱則循環經濟衰,循環經濟發展與質量是密不可分的。
傳統的中國造紙工業是一個原料、能源、用水消耗大,污染嚴重的產業,而現代化的造紙工業已成為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典范。中國造紙工業“十一五”規劃中還對造紙工業做了明確定位,肯定造紙工業是原材料工業,是循環經濟典型產業,因此循環經濟之路是未來造紙工業的經濟發展之路,是造紙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必由之路。發展循環經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沒有質量支撐的循環經濟難以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是不能持續發展的。
循環經濟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變革,能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作為 APP 下屬的最大造紙企業—金東紙業,把走循環經濟之路視為企業生存之本、發展之本,經過十幾年的生產實踐,不斷探索質量與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在 APP 倡導的林漿紙一體化的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金東公司在自身的經濟活動中,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資源利用率、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方面進行不斷的實踐,探索出一條既可促進經濟發展、又可有效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1提高水循環利用率
1.1 降低用水率
金東紙業自建廠就秉承循環經濟理念,持續致力于節約用水,減少排污,開展了大量的省水節廢技改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公司主要耗水重點部門為紙機、涂布機和電廠,經過幾年來持續開展清潔生產活動,每年有關節約用水的清潔生產項目就達 100多項,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噸紙水耗已由 2001 年的 15m3/t\\(當時國家噸紙排放標準為 60m3/t\\)下降到目前的 8.3m3/t,累計節約用水量達億噸,減排廢水量達億噸。目前國際先進水平噸紙耗水量為 10m3/t 左右,而金東僅為 8.3m3/t,噸紙排水量為 5.9m3/t,僅為國家新標準\\(20m3/t\\)的30%,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單位產品排污量等也均處于同行業國際領先水平。
1.2 引進節能環保型紙機
引進世界最先進、最科學節水型生產設備:金東在生產設備的引進及生產工藝設計上都充分體現了它的生態設計理念。紙機生產線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大型、最快速、最環保型的造紙生產線,抄紙寬度 9.77 米,車速 1600 米/分鐘,是當今世界上抄紙最寬、車速最快的文化紙機。它能耗低、水耗低;車速快、效率高。采用白水全封閉循環系統,以減少造紙車間白水排放量,降低污染負荷,在降低污染的同時有效地回收白水中纖維和化工原料,節約用水,回收資源,白水回收率達95%以上。2005 年投產的 3# 紙機更是目前世界上車速最快、幅寬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機內涂布機。其設計車速為 2000m/min,操作車速為 1800m/min,紙幅寬為 9770mm,其能耗、水耗、生產效率各方面均優于 1#、2# 紙機。
1.3 開拓中水回用新途徑
經過多年的努力,常規的節水技術已經不能大幅節降用水。金東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挑戰極限,勇于突破。2008 年金東紙業率先建設了國內首座日處理量 1 萬立方米的造紙廢水資源化利用項目———放流水逆滲透中水回用項目。該項目的建成在造紙行業節水減排領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開啟了造紙廢水深度回用的先例。造紙廢水膜法深度回用工程項目核心工藝采用逆滲透膜過濾,將放流水進行深度處理后回用于電廠鍋爐超純水制造和其它工藝用水。
通過該項目回用放流水,年可減少新取水量 160 萬立方米,年減少廢水排放量 160 萬立方米。同時減少相應的污染物排放量。既大幅節約了用水,又大幅減少了廢水排放,提高了企業的用水水平,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環保要求,是一個完全可以推廣到整個造紙行業開展的循環經濟模式。并通過建立一套以排放水逆滲透回用為主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標準體系,對企業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整個造紙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示范、指導意義,為造紙行業節能減排探索出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該項目于 2009 年獲得造紙工業廢水回收利用方法國家專利,并于 2011 年通過江蘇省質監局組織的“江蘇省造紙業排放水回用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審核驗收,這是全國造紙行業首個建成驗收的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
2提高能源利用率
2.1 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自 2006 以來,我公司投入上億元資金共完成了 22 個年節能量1000 噸標煤以上的重點節能技改項目。其中對一期紙機和涂布機實施節能升級改造,包括更換更加高效的燃燒器、換卷方式由原來的壓縮空氣改造為水刀換卷、提高紙機濕端脫水效率、紙機前干燥與壓光機節能改造、提高紙機冷凝水回收率從 65%提升到 85%,等等,年節能量達 30 多萬噸標煤。
造紙廠風機水泵使用較多,容量占公司總耗電量的 70%以上,做好此類設備的節能對降低紙機能耗起著關鍵的作用。而泵與風機類轉動設備其電能消耗和諸如閥門、擋板相關設備的節流損失占到生產成本的 9%—15%,因此將調節方式改為變頻改造是目前較為成熟和先進的技術手段。2006 年至 2010 年,金東紙業投入近 4000 萬元對對全廠電機系統中具有代表性的設備采用變頻器調節技術進行節能改造,年節能量達 1 萬多噸標煤。
2.2 節能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2008 年與國內專業科研結構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利用其研究成果———過程工業能量系統“三環節”(能量轉換環節、利用環節、回收環節)結構模型及能量綜合優化技術對金東紙業能源消耗的流程開展全方位調查,在此基礎上開展造紙行業節能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工程示范項目的實施,提高金東紙業整體用能效率。該項目被列為 2008 年度鎮江市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通過該項目找出節能潛力 11 項。2010年公司投入資金實施鍋爐煙氣余熱回收和造紙工藝干燥段排熱回收項目,其中鍋爐煙氣余熱回收項目實施后鍋爐排煙溫度從 145℃降低至 115℃,年節約能源 1.66 萬噸標煤。
3固體廢棄物再資源化
3.1 污泥綜合利用項目
造紙污泥是制漿造紙過程當中廢水處理的終端產物,由于造紙污泥存在污泥量大,成分復雜,含水量高,處理難度大等問題,隨著國家環保政策進一步嚴格,污泥本地化綜合處置已成為造紙企業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金東研發人員經過市場廣泛調研后,研發出了將污泥生產包裝用紙蓋板方案,即采用將污泥回收并添加適當填料生產紙蓋板的技術,對污泥進行回收利用,在減少委外綜合利用的同時也實現了污泥本地化綜合利用。
3.2 各類固廢循環再利用
為了實現固廢資源化,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同時也為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金東公司對產生的廢棄物實行強化管理,可利用部分充分利用,使其資源化。公司產生的主要固體廢物粉煤灰全部綜合利用;其它固體廢物如大理石廢渣、污泥餅和各類包裝廢物等,其綜合利用率也為 99.8%;特別是利用電廠排放的廢煙氣當中的 CO2 生產造紙填料———輕質碳酸鈣技術,受到多位環保專家的關注和贊賞,該項目采用美國特種礦業先進的 PCC 輕質碳酸鈣生產技術,原料(廢煙氣)完全來源于從金東公司自備電廠煙道中轉入的煙氣,煙氣經弱堿性的噴淋水洗滌降溫后可進一步去除煙氣中的煙塵和二氧化硫,削減了金東公司外排的二氧化硫和煙塵總量,是一項廢棄物資源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消耗的環保型項目。
金東公司通過開展循環經濟活動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達億元以上。主要資源成本如噸紙能耗、水耗逐年降低,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已降低為 452kgce/產品(制漿造紙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標準為 750kgce /產品);單位產品水耗 8.3m3/(t目前國際先進水平噸紙耗水量為10 m3/t 左右);噸紙 COD 排放量為 0.29kg/(t國家排放標準為 1.6kg/t),各項指標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有些還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4結束語
經過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金東在它的經濟發展中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即企業注重發展循環經濟,不但促進了企業的經濟發展,提高了企業經濟發展的質量,而且取得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的可喜成果。
【參考文獻】
[1]周忠誠.淺議循環經濟與質量之關系[N].中國質量報,2009-10-9.
[2]白千文.產品質量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研究[J].當代經濟,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