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球貿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并于 2005 年 7 月正式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既改變了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歷史狀態,又使得匯率變動引起的匯兌損益越發成為涉外企業不可忽略的經營問題與會計問題。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我國年進出口總額呈現持續增長的總體趨勢,雖然這一數據在 2015 年出現了暫時性下降,但這仍然不能改變我國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的國際地位。伴隨著涉外業務的廣泛開展,我國境內企業外幣資產持有量持續增長。同時,在我國"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境外中資企業孕育而生。這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企業功能性貨幣與記賬本位幣不一致的現象屢見不鮮,外幣資產核算成為這類企業會計實務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
在上述人民幣匯率彈性持續增加和企業持有外幣資產規模逐步擴大的背景下,匯率波動給這類企業損益帶來的影響日益明顯--外幣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與企業總體價值評估息息相關;不同外匯的匯率波動對涉外企業財務費用的變化產生明顯分化的影響。
現行的外幣資產核算方法將匯率波動的影響全部記在當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賬戶中,這種核算方式使得企業財務信息失真(不符合配比原則),難以滿足匯率大幅波動下管理者以及企業內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現實需要,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也剝奪了其他信息使用者直觀了解企業外幣資產狀況的機會。這種現狀客觀上要求我們在增強涉外企業匯率風險防范意識的同時,對我國現行的外幣資產核算方法進行重新審視。
本論文立足于財務報告目標"決策有用觀"和會計信息質量"謹慎性原則",參考金融資產核算方法,從外幣資產本質特點出發,分析國內外會計準則的發展趨勢及現行核算方法下匯率波動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影響,最終提出我國外幣資產核算方法的改進建議--將公允價值計量和財報全面收益理論融入外幣資產核算過程。本論文在提出改進建議的基礎上,還進一步結合案例進行模擬運用分析,并與現行核算方式下反映的財務信息進行比對,以期獲得改進現行核算方法合理性、適用性的論斷。
雖然本論文對我國現行外幣資產核算方法的改進建議獲得了一般性結論,也具備一定的理論意義,但外幣資產核算是一項極具實操性的會計核算工作,受各項實務性因素影響較大。因此,本論文還需大量的實踐經驗加以佐證并完善。
關鍵詞:外幣資產、金融資產、財務費用、會計信息質量、其他綜合收益
目 錄
摘 要
第一章 緒 論
1.1 探究的背景
1.2 探究的意義
1.3 研究的方法
1.4 本論文的結構
1.5 本論文的創新之處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2.1 文獻綜述
2.1.1 外幣資產相關文獻綜述
2.1.2 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文獻
2.1.3 資產減值準備的相關文獻
2.2 理論基礎
2.2.1 決策有用觀
2.2.2 謹慎性原則
2.2.3 公允價值計量基礎
第三章 外幣資產與金融資產比較及核算方法改進
3.1 外幣資產簡述
3.1.1 外幣資產基本概念
3.1.2 外幣資產的特點
3.1.3 外幣資產的核算方法及缺陷
3.2 金融資產簡述
3.2.1 金融資產的基本概念
3.2.2 金融資產的特點
3.2.3 金融資產的分類
3.2.4 金融資產的核算方法
3.3 外幣資產與金融資產比較
3.3.1 相同點分析
3.3.2 不同點分析
3.4 外幣資產核算方法的改進
3.4.1 外幣資產核算方法的改進背景
3.4.2 外幣資產核算方法改進
第四章 A 公司案例研究
4.1A 公司基本背景
4.2A 公司的外匯環境
4.3A 公司外匯案例分析
4.3.1 會計核算分析
4.3.2 報表信息分析
第五章 結 論
5.1 本論文的建議及評價
5.2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5.2.1 研究的局限性
5.2.2 對外幣資產核算的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