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營改增政策對電影院稅負的作用探究
【第一章】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影院稅負的影響分析緒論
【第二章】 “營改增”和增值稅理論基礎
【第三章】 “營改增”前后BL影院稅負水平比較
【第四章】 “營改增”后BL影院納稅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營改增制度下影院稅收問題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的背景
在目前中國的稅收制度框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流轉稅中最重要的兩個稅種。2011年,增值稅和營業稅稅收總額約為 3.8 萬億元,占比超過國家總稅收的四成。世界上第一個征收增值稅的國家是法國,自 1954 年開始實施,令反復征稅的弊端被解決?;谶@個優點,增值稅政策被廣泛的使用[1].進入 21 世紀以來,全球已有 170 多個國家采取增值方式征收貨物、勞務的稅收。1979 年中國正式引入增值稅,起步時期只是在襄樊、上海等城市生產性機器機械等 5 類貨物試征收。國務院在 1984 年公布了增值稅稅收條例,對于機器機械、汽車、鋼材等 12 類貨物在全國范圍內征收增值稅[2].1994 年再次進行了全國范圍的稅收制度改革,陸續地把增值稅征收范圍擴大到所有貨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對其他勞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征收營業稅。2009 年,國家為了激勵民間投資,加快技術更新換代,通過以地區為主開展試點,增值稅轉型改革在我國逐步開展進行,機器設備也被允許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之列,這促使了增值稅抵扣范圍逐漸的擴大,增值稅的“中性”優點進一步得到體現。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腳步的加快,目前中國流轉稅兩稅并行有明顯不恰當的地方:第一,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并行,打破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規定。其次,一半以上的第三產業將被排除在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之外,對于服務業的發展會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其中經濟結構的改進,在客觀的條件上造成了刺激制造業、束縛服務業的效果。第三,兩套稅制并行造成了稅收征管實踐中的一些麻煩。
增值稅的一般計稅方法,針對生產經營各步驟的增加值部分征收,有利于減少重復征稅、推進專業化協作?,F階段,中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的時候,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經濟結構逐漸完善,各產業協調發展。按照國家關于建立科學地發展財稅制度的要求,把征收營業稅改成征收增值稅,能夠幫助稅收制度的完善,將重復的征稅的現象逐漸解決;能夠有效地將生產力和勞動力發揮到極致還能提高綜合利用率,成功的促進了三次產業升級;促進了企業的持續發展,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有效地為企業減少了納稅支出;能夠促進出口和消費模式的改進,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營業稅以交易額征稅,對社會分工不利,多次征稅,阻礙了市場的規模買賣,是模糊定性的個別經濟行為,現在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在采用。
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將增值稅的征收范圍逐步擴展到服務業的各個環節,用增值稅逐漸取代營業稅,與國際稅收體系相一致,既必要又可行。
2013 年 5 月 27 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試點范圍被再次擴大?!锻ㄖ访鞔_規定,自 2013 年 8 月 1 日,包括廣播影視服務業在內的其他 6 個現代服務業和交通運輸行業將要一起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營改增”改革試點[3].改革試點的進程中,原來收入歸屬保持不變,沒改革之前在地方的管轄范圍內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也全部歸屬地方,改征增值稅稅款滯納金。從此電影企業正式納入“營改增”的范圍。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第一,分析“營改增”對影院稅負水平的影響自 2013 年 8 月 1 號廣播影視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之后,雖然很多學者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營改增”對廣播影視行業的影響,但很少有學者對其子項目,即影院的影響進行分析。因此本文選取 BL 影院為例分析其在“營改增”后對企業稅負方面的影響,第二,提出“營改增”后影院的納稅策略分析影響既是對此項改革效果的關注,同時也期待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納稅策略,為影院類企業的納稅業務處理提供一些思路。
1.2.2 研究意義
我國影視行業的準入標準正在降低,一些國外資本和國內社會資本已經被允許進入這個市場。越來越多的電影院線公司、影視投資公司逐漸認識到,電影院作為實現影視產業營業利潤的最后一個環節,與投資制片業和發行業相比較,這種投資的風險要比其他的方式低很多,這種投資方式能夠帶來空前的獲利機會和潛在的發展前景。從另一方面來看,有穩定的客戶群體是電影院的另外一個優點。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追求娛樂多樣化的年輕人更是漸漸的把看電影當成了一種習慣,去電影院看電影已經變成眾多娛樂休息方式里面非常普遍的活動。由于受眾市場不斷擴大,影視投資回報巨大,所以電影院已經成為投資的熱門方向,其消費群體具有強大的購買力。
自 2013 年 8 月 1 日始,國家把“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廣播影視業范圍,到現在為止,有關“營改增”對影院發展影響的研究并不多見。 本論題主要研究,“營改增”后對 BL 影院稅負的影響及納稅策略問題。
第一, 有助于了解“營改增”對影院的稅收影響水平,為稅收改革提供參考改革之前的分析是基于理論和假設數據的,只有改革后的具體案例數據才能真實地展示實際狀況,有利于在改革中積累經驗,完善制度設計第二, 有助于影院選擇適宜的方法適應新的稅收政策,為企業發展尋找空間新的稅收政策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如何適應是企業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所以在依法納的前提下,努力用好增值稅政策進行經營結構調整和經營規模改善,力爭享受到更多優惠待遇,為影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1.3 文獻綜述
1.3.1 國外研究現狀
直到 2011 年末,全世界有 166 個國家實施增值稅。在各個國家開始決定引進增值稅時,相關學者都要對這一稅種是否有利經濟發展,是否適應本國國情進行全面的分析。JohnKay 和 Mervyn King 的研究結論,認為公平和效率是稅收的兩大重要問題,而增值稅的采用可以兼顧兩者。后來的研究中結合了實際情況,又提出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增值稅的征收成本很高,但增值稅可以有效防止逃稅。鑒于此,公司在日常運營中全方位的賬簿設置和管理顯得十分重要[4].在 1987 年 Joseph A Pechman 也提出:周轉稅或批發稅的重復征收問題被增值稅逐漸的消除了[5].
1989 年學者 Richard A.Musgrave 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因為美國的一般零售稅納稅人相對少而且管理方便,所以增值稅比一般零售稅的管理效率低。但是跟一些正在發展中的國家比較,當經營規?;^小的商店有很多時,管理增值稅的成本要比一般的零售稅小很多,加之在購買貨物時進項稅可以被扣除是消費型增值稅的優點之一,并且增值稅拿發票抵扣的方法使得管理和控制顯得有依據,這就是增值稅比其他稅種更加適合在發展中國家實施的原因[6].
在 1985 年 Due 提出了,自 1970 年起挪威政府開始征收增值稅,在這個過程中一般零售稅比增值稅稅收管理的成本要低很多,因此提議重新實行零售稅[7].
1990 年 Kay and Davie 分析認為,“自我執行”對任何稅種來說都有優勢。雖然增值稅擁有這個優點,但并不是所有的稅種都適合,這還要考慮稅種的自身體制。上游企業的銷項稅額是下游企業的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是其存在的前提。
1992 愛倫·A·泰通過對每個國家增值稅的制度和實施結果分析得出: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包括從生產到零售的每一個過程會更加的合理。假設征收增值稅針對的只是進口商品和生產的環節,這樣就可能導致稅基過小被展現出來,一些有共同利益縱向連接的企業可能會把獲利能力轉移給他下游的關聯企業,也許會進一步的損害增值稅的收入。并且,愛倫·A·泰特又提出:勞務購進征收增值稅是投入使用時才開始的[8].
2002 年 Allen Benjamin Lee 認為,因為便于管理和重視經濟功效被電子商務課稅所重視,所以當前就需要采用增值稅來代替現在美國采用的地方和各個州實行的使用稅和銷售稅,但是,這種想要推廣增值稅制度的愿望在現行的美國采用的政治體制道路上充滿了荊棘。盡管在這種大的政治背景下增值稅稅收制度被阻礙了,可是這也充分的說明了這些美國當地的相關專家始終都在研究增值稅和對其進行模擬測算[9].
在 2007 年 Richard M.Bird and Pierre-Pascal Gendron 提出,作為一個稅收制度,增值稅制度其實并不健全,因此在面臨一些財政問題的時候,一些發展中的國家并不完全適用[10].但是,對于一些正處于轉型過程和正在發展的國家,當消費類型的稅收在財政制度中所占比重很大時,增值稅對這個國家來說是最好的征稅形式,這件事被證實了。
在 2010 年 Michael Keen and Ben Lockwood 用 25 年的時間,在對 143 多個是否應該采用增值稅制度的國家以及實施之后會對這些國家在財政收入方面產生的變化作為研究對象,解釋了自增值稅開征以來,稅率的大幅度變動對各個方面產生的作用。一些學者通過研究還發現:增值稅是否在本地實施的決定原因有很多,重要的是,某個國家的財政收入變動會因為增值稅實施與否而產生巨大的差別[11].通過實驗表明:對于大部分國家來說實行增值稅制度都會使其國家的稅收制度愈加的規范、效率會得到提高。但是這并不適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
1.3.2 國內研究現狀
自“營改增”試點以來,許多研究者把 “營改增”的必要性、對于相關企業和相關行業價格所受到的影響,以及對于居民生活的影響等幾個方面作為研究的重心。
(1)“營改增”的必要性
2009 年汪德華和楊之剛提出:增值稅的征收對象集中在工業企業,大部分的第三產業征收營業稅。這使得征收的范圍混淆,一方面營業稅按收入的總額征收,這就使得重復征收稅的現象發生。盡管服務業稅率低,但服務型生產企業的經營會遇到瓶頸。另一方面在同樣的情境下,工業企業不會選擇在增值稅鏈條中不能被抵扣的服務企業,而選擇從內部服務提供[12].這嚴重的阻礙了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得中國整體經濟服務化的產生,外部服務被制造業削減了[12].在 2008 年汪德華、李善同通過實際調查得出結論顯示了,在 1992-2002 年這幾個年里,通過對幾個重要指標的分析發現稅制對服務業外包起到了反作用,沒有另起更好的發展。得到的數據顯示服務業產值的比重占 GDP 比重提升了了 8%,制造業外包的投入比重反而卻降低了 1.3%[13].
2010 年胡怡建在對比了傳統服務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第三產業的特征之后,進而運用上海這個例子研究出那些阻礙服務業進一步發展的各種稅收方面的原因。他通過對比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兩方面的特征,認為以消費型服務為重的是傳統服務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由繳納營業稅的企業在購入服務業產品卻不能抵扣進項稅額,這個營業稅自身特點并不存在問題。只要把營業稅的稅率降低就可以。但是,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卻引發了嚴重的重復征稅問題。此外,不管是從服務業的橫向,還是縱向進行比較,還包括使得產業界限變得模棱兩可的服務業和制造業造成的產業化進一步的成長,盡管如此,實際稅收改革還是要將需要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購入服務和產品,進行區分,不同服務業的產品有適合的稅率。這令我們國家的服務業稅收管理變得復雜。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是當前的服務業營業稅稅收政策的小調整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目前的緊要任務是要大范圍的改革這種稅收制度,對增值稅的征收范圍進行擴大,可以逐漸包括營業稅的征收范圍,這樣做的優點是避免稅收征收的重復,有利于經濟的轉型[14].賈康、施文撥在 2010 年研究兩種稅制一起實行的時候,提出了實行增值稅范圍進一步擴大的可行性,認為“營改增”目的就是所有的商品和服務都要征收增值稅,而不是差別對待,造成局部不公[15].
(2)“營改增”對企業行業的影響
從 2009 年,平新喬等專家學者的研究結論中看出,與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相比,無論是增值稅的小規模納稅人還是繳納營業稅的納稅人來說,這兩個納稅主體的負擔都會比其他兩種重。并且這種沉重的稅收負擔并不會因為增值稅的改革而減輕,反而這種負擔會比之前重。分析其原因,重點在購進的產品進項稅額是否可以抵扣這個方面,當營業稅納稅人和小規模增值稅納稅人在購買了屬于增值稅的資本貨物時,其進項稅額仍然不能被抵扣。但是屬于增值稅納稅人資格的企業,其購買的貨物的進項稅額是可以被在當月扣除的,這樣會導致其稅收負擔下降。
胡怡建、李天祥在 2011 年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相關結論:在國家財政收入能夠負擔得起的條件下,擴大增值稅變革范圍的才有意義。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推導出哪些方面對財政收入產生變化,都有哪些方面對擴大增值稅改革產生影響。通過測算的結果,影響增值稅改革的有多方面的因素。增值稅和營業稅稅率本身還有產品結構等都會影響財政收入與增值稅改革。在針對實驗結果,得到的相關解決方法中,涉及到消費型服務業有兩檔稅率可以選擇 3%或者按 5%的稅率征收,但是一些社會福利性服務業,比如科學教育、公共衛生行業、社會保障性行業要實現減免稅的稅收方案。增值稅率為 13%的減稅影響,而 17%的增值稅是加稅影響[17].
2011 年姜明耀通過對相關數據收集、分析對多種方法下各種行業受到增值稅擴圍改革方案的影響得出的投入產出表,顯示說明:當增值稅改革方案不包括金融類具體行業房地產及證券等這幾種行業時,并且這幾種行業的稅率是一樣的,此時,服務業被影響的程度要遠遠高于工業企業,這是基于增值稅擴圍改革在以上兩點所產生的影響。服務業的稅負受改革影響大的主要原因是,服務業納稅項目的稅率相同。經過測算,對稅負影響的極限值是 10%,當改革后稅率>10%時,服務業的稅收負擔會升高,當改革后稅率<10%時,對工業企業有利,其稅收負擔會減少。當達到極限值時,改革前后稅率變化對服務業和工業企業影響不大[18].
在 2012 年杜歡通過對 100 多家原實行營業稅政策,現在實行“營改增”政策的服務性企業進行研究,收集了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內的毛利,收益等財務指標,并進行對比研究。通過對這些行業的分析,從營業稅改增值稅中獲益的行業中包括房地產業、建筑安裝業、服務業與交通運輸業這四個行業。建筑安裝業受此次變革影響最大,利潤獲得巨大增長的同時,流轉稅費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對于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來說,“營改增”還提高了這兩個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對其他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水平等到了提升[19].
2012 譚文凱在借鑒了其他學者的研究成功基礎上,結合一些有關上市的交通運輸企業財務盈利水平進行測算分析。他選取了自 2010 年開始到 2012 年這兩年間這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作為研究的基礎,結合被研究企業的某些指標和其報表發現,增值稅的擴圍改革對企業各稅種均產生影響,首先營業稅改成增值稅對企業的流轉稅產生影響,稅率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很大以及企業增值稅進項是否可以抵扣等問題都很大地影響了企業的流轉稅。同時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改變又會影響到企業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的稅基。從而又會影響到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因企業所得稅可以扣除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營業稅。所以看其影響的關鍵是改革后企業采用的增值稅稅率是多少。在各行業中,交通運輸業受改革影響最大。經過對受影響最大的交通運輸業的測算得出,當相關企業實行 11%的稅率時,能夠降低企業的負擔,反之當實行 13%稅率時,可能加重企業的負擔[20].
2013 年王杰苑通過對相關課題研究總結,應該將營業稅的所有納稅項目都納入到改革行列,剩余三個行業也要加快改革的腳步,而且“營改增”的改革應該是營業稅的改革與改征增值稅的項目相互調整進行[21].
2013 年學者馬秀麗通過增值率這個概念來分析增值稅改革范圍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增值率=[服務收入-進貨成本(或勞務取得成本)]+[進貨成本(或勞務取得成本)]×100%.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影響稅負水平的重點在增值率,這不僅影響增值稅,我們可以通過測算看出增值率的多少對不同行業改革前后的影響對比。增值稅納稅人分為兩種,當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時,對各行業的影響都比較小,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增值率的多少都使得這類企業的稅收負擔減輕了。但是對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來講,有個極限值可以清晰的看出,增值率的多少對不同行業稅負的影響情況。對于不同行業類型,極限值也不同。通過測算對于服務業來說當極限值大于 756.88%,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利的,它加重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反之將大大減小企業的流轉稅負擔。有形動產租賃業的極限值是 52.45%,和服務業一樣,當增值率大于極限值時,會加重企業的稅收負擔,反之可以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受改革影響最大的交通運輸行業極限值是 43.38%,同上面兩個行業一樣,增值率小于極限值43.38%時,企業的稅負會降低[22].
2013 年徐阿水在對建筑行業進行調查時,通過建造模型來對 “營改增”的所產生的作用來進行推理分析。由此得出的結果是,建筑類行業進項稅和銷項稅的比率有一個極限值。當達到極限值 69.73%是時,“營改增”對凈利潤沒有影響。但是當極限值大于 69.73%時,企業的凈利潤會被提高;反之,當極限值小于 69.73%時,企業的凈利潤會被將減少[23].
(3)“營改增”對價格和居民福利的影響
平新喬等相關專家(2009)通過對 Creedy 的研究基礎,運用模型對稅收的價格體系進行了模擬分析,想要通過這個模型來計算出其對我國的增值稅和營業稅所產生的是有利影響還是無利影響。從平新喬等人的實驗可以看出,增值稅對消費品的價格敏感度比營業稅對消費品價格敏感度低,所以增值稅納稅人相對于營業稅受到福利傷害比較小。同時還發現,對于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而言,就算所有服務業稅率都實行 17%的增值稅稅率時,福利傷害都不可能比營業稅帶來的高。當然實驗還考慮了當服務業企業按照不同的服務類型實行不同的稅率,要比都實行增值稅更有利于消費者。這樣更能體現出社會公平,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
著名學者程子建于 2011 年提出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價格影響模型理論。他研究的重點在于增值稅的抵扣流程,基于此他首先提出了導致增值稅流程中斷的原因并考慮到其中斷后帶來的后果。他的理論證實了當企業選擇生產性服務時,一旦流程中斷就會造成重復征稅,結果會致使產品的稅收負擔將大大加重。他的理論還表明即便增值稅流程在末端中斷,那么重復征稅也不會避免??墒侨绻麑⒛┒松a過程開始實行增值稅政策,最終稅收的負擔卻不盡然會減輕,研究表明使用稅率及中間投入率是最終影響稅負降低關鍵條件。他認為增值稅擴圍可以解決增值稅流程中斷問題,進而改善重復征稅的現象。鑒于行業稅收制度差異造成的重復征稅,單個稅種的影響要遠遠小于這兩個稅種即增值稅和營業稅所產生的共同影響。倘若對單個部門實行擴圍,則對消費者的福利影響甚小,但是如果稅率較低則擴圍能夠起到提高福利的影響。如果改革僅限于擴展到生產性服務行業,那么沒有居民會對此產生負面影響,可是更有利的影響是對于高收入居民,所以改革還不夠公平。但是若把改革擴展到生產及生活性服務這兩個行業,效果有所不同,相對于低收入者而言可能更有利, 但是改革的力度遠不如生產性服務業擴圍[24].
1.3.3 文獻評述
在整理與本論文有關的學術文章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整個“營改增”改革的進展中,各位財稅相關專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革的必要性、可實施性等理論方向。學術界在對增值稅擴圍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方面意見是統一的。學者們還對“營改增”過程中關系到某些行業的稅收負擔情況、獲利情況、社會福利等方面引起的反應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
第一,研究這方面的國外的相關學者認為,增值稅稅收政策不但在某些發達國家中適用,而且也應該在發展中國家適用。只有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包括從生產的每個環節到零售的各個步驟,才會把效率發展到最高,從而使得一個國家的稅收制度更有效率??墒且驗楹芏鄧覐臎]有實施過營業稅,更不要說經歷營業稅改增值稅,所以國外相關的專家鮮有針對企業稅負受“營改增”影響等方面的研究。
其二,有關“營改增”對企業的稅收影響研究重點集中在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這些大行業上。其研究成果也顯示了此項改革的影響對于這些行業基本相同。就目前對“營改增”一些大類下的小行業進行分析調研的重點多放在航空運輸業、融資租賃業、文化創意業等,對于廣播影視播映業中的影院這一具體行業所受影響尚未進行深入的研究。另外這些研究“營改增”的文章中多以理論研究為主,實際案例研究并不豐富。而在不多的案例研究中,也將關注的關注的重點放在航空運輸業和融資租賃業的個別企業上。
所以,本論文充分參考了其他學者已有的貢獻,運用案例研究和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主要關注了“營改增”政策對影院產生的影響,其稅收負擔的變化,并有針對性地探討了新的稅收體制下企業應采取的應對策略,以期對完善稅收改革與企業獲得生存空間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本論文是關于 BL 電影院“營改增”之后的影響分析,因此以實際調研為基礎,具體采用以下幾個方法(1) 案例研究法。本文以 BL 電影院為案例研究對象,運用調查和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統深入地分析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對影院產生的影響,并針對其影響提出了納稅策略,期望能夠幫助影院及時的適應改革過程給其帶來的變化。
(2) 對比分析法。本文在研究分析中充分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首先了解“營改增”前后 BL 影院的稅負水平,然后選取 2012 年 8-12 月和 2013 年 8-12 月影院的相關數據,選取這兩組數據是鑒于影院受行業季節性的影響很大且影院被納入試點范圍是在 2013 年 8月 1 日,因此選取這兩組數據有可比性。通過這兩組數據對比分析出“營改增”對影院稅負水平引起的變化。
1.4.2 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