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因分工而產生的職業化傾向,在20世紀末漸漸出現了一些轉變,尤其是交叉科學的研究、系統論的應用以及互聯網絡的普及化,都給社會結構與人類的思想觀念帶來了很大改變,由此帶來了另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原來從屬于軍隊、國家以及政治團體,現在則普遍成為商業領域及企業文化發展所需要的新精神,即團隊精神。
1概述。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經過30多年的努力,在今天已經形成了以市場為主導,國家及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的經濟發展方式,從市場經濟的本質來看,其主要在于競爭機制的釋放,也就是說,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更有活力、更能進行自由發展的大環境。從環境與企業發展的關系來看,新型的市場環境確實為其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天地,但并不是決定性的,其主體還在于企業,而企業的發展又必須依靠其綜合實力,也就是說,除了資金之外的非資本力量或潛在資本力量,因為從當今的市場環境來看,資本的整合渠道越來越多,而且更多的資金都需要被整合、吸納、并使其作為一種新的力量來影響社會發展,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總的來看,近些年來的企業發展,以及其所經歷的生死,都在表明,人才尤其是以人才為基礎的團隊文化建設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一種隱形資本。
2團隊及團隊文化解析。
團隊,即是多人形成的團體,從精神團體的角度看,主要是以某些可能不相聯,但又形成了一個共同的“集團”,這種團體可稱為精神團隊,與流派不同而相區別;而實際中的團隊指的就是有著共同信念的團隊,類似于某個派別中以某個信念為支撐而圍繞其建立的一個團體。從精神上看,可能聯系不大,但其可進行共同作用,實現某個目的,從現實上看,聯系緊密,有目標有手段,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去解決問題。
理解了團隊,即可更好地理解團隊文化。首先,21世紀的人類已經被科學技術的發展或知識結出的果實所擊潰,人們在認真反省與重新思索,認識到共同的困境,因此,21世紀在很大程度上被解釋為人在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合作,共同奮斗的世紀。從這個更高的意義上來看團隊文化,就可以對其形成背景及新的含義有一個較新的意識。其次,團隊文化形成于團隊互相合作中形成的某種默契,似乎是潛意識的,隨著其實踐的增加,合作過程的熟穩,從中逐漸形成的這個合力慢慢凸顯出來,成為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顯現在外的明顯意識,作為一個團隊建設觀念而被提出。其中的目標大概是保證國家政策與上級指示精神的貫徹執行,保證管理目標的實現。
3企業以往的團隊文化建設實踐分析。
3.1從團隊文化建設的價值與意義角度看。
傳統體制下的企業,在面臨歷史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改革沖擊時,表現出資金匾乏、運行狀況低下、技術能力不足,從生產設備到管理都相當落后,而且由于員工的素質差異明顯,大多較為散漫,由此所造成的企業組織管理無法通暢進行。從實際的經濟發展實情分析,自2008年,以美國為始源地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造成了各行各業的市場蕭條,而且萎縮嚴重,給各行各業的各大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也使其得到了教訓與看清市場真面目的機會。從其應對之策來看,各大企業紛紛提倡精誠團結,努力戰斗,共同合作,幫助企業共渡難關。隨著這種團體精神的倡導與在實際生產中的運用,幫助很多企業從中找到了應對危機的方法,也為其啟示了企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中的得要方法或途徑。從而充分意識到解決困難,就必須依靠團隊文化的力量,由此,各大企業的管理層更將其列為分析市場形勢與企業狀況的基礎之后的另一個重要力量,一個可以幫助企業起死回生的力量。因此,便對團隊文化建設有了一些新的計劃與籌劃,并且為了達到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作用,使團隊協作能力更加和諧,企業紛紛為其發展而獻計獻策,付諸于自身實踐,從2008年到2015年,7年的時間里,一些企業在經濟的大潮中淹沒了,而有一批更具實力的企業卻從中拔地而起,尤其是那些利用團隊精神為支撐力量挺過了那些困難時期的企業,更是發展出了更強大的綜合實力。
3.2團隊建設實踐中的務實性分析。
團隊建設主要依靠管理層,從二者的關系看,團隊建設的好壞有賴于管理層水平的高低,而反過來,管理層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團隊建設的方向正確與否。一個好的管理層可以給團隊指引出明確的方向,使其認識到指標的準確性,而且隨之而來的“同一個目標,同一個信念”觀念的形成,會使其在企業中的認同感上升,使其歸屬感增強,從而更好地發展成為一種更為深層的感染狀況,即團隊文化形成。
理論的完美與實踐還是距離較遠,因此,怎樣去開展,去具體的實施這項團隊文化建設工作,如何才能有效的通過開展一些活動來使團隊文化建設形成,如何才能使這種團隊文化從一種意識轉變為一種生產能力,一種效率,甚至變為企業的無形資本,都是需要進行認真考慮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應認識到以下幾點。一是注重管理層的素質,所謂“上行下效”,應防止這種現象發生,以性格與人格魅力去讓其他員工有一種信服感,使其能夠圍繞在核心周圍,而且應鼓勵其個人去努力學習,鍛煉自己,繼續學習與深造,并起到帶頭作用,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與互相的促進作用。協作能力的提高與管理效率的上升,更能使團隊文化建設有一具較高的水準。二是對基層的領導人員的選配與培養,應加大重視度,一方面為其提供成長的平臺,讓其有機會,有成長的空間,另一方面應盡可能的去幫助、輔助其達到管理職能的執行。從管理體制上實行調整,使經營權、生產管理權、成本控制權、二級分配權、人事權等獲得適當的下放與應用,這不但可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使其更務實,看到實際的利益所趨,也使其為了更好的個人發展與團隊結合在一起。領導層起模范帶頭作用,使這種較為優秀的管理團隊得到上下兩頭的認可與承認,并將其當作自己權益的維護者與對企業的發展起積極作用的促進者。
3.3激發員工奮斗熱情。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為了防止被淘汰,企業出現了組織結構的調整,制度的完善與更新,并且更為人性化,處在競爭的壓力之下,守望人才的渴望、團隊建設的緊迫都是其思考的問題。因此,大多企業都從合理性與科學性方面進行各種改制創新,在各環節都注重改善,而且為員工創造一些學習機會,使其有一個向上的競爭氛圍,不但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將工作主導轉變到了自主性方面,而且也使其在培訓、再學習、團隊中的交流與互相促進作用下,更加熱愛這個團體,對其團隊的理解與維護也更加有力。尤其是企業拿出資金,來讓員工舉辦各種組織活動,一是使其感受到了工作之余的快樂,二是使其在活動中各展特長,讓自身獨特的個性與自由得到生發,于此,來增強員工活力的擴展,以及自我的更新,重新發現自己,更為積極地去工作和熱愛生活,經過聽講座、個人演講訓練等,都使得員工個人更加感受到這個團體的精神力量與對自身的感染能力的提升作用。最終都將其才華奉獻給企業,企業與個人,個人與企業形成了一個團隊,共同為這個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
4企業團隊文化建設的思考。
4.1為團隊文化注入新的精神與內涵。
團隊文化在新的時代,新的時期,需要使其更新,就應從其開端處進行理解,并使其真正的價值及本質以新形式呈現,如果它已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那么就應使其有一個更好的新含義,以使在新的時代獲得生存的價值。從目前來看,團隊應被理解為擁有共同目標,或者為了某項事業,但從來不束縛個人應有的自由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力量團體。
4.2掌握現代化企業管理思維。
經過轉型的摸索與困苦,使存活的企業與走向衰落的企業都認識到了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認識到生產技術、資本等都成了重要條件,但同時認識到了另一個面,就如同把一個企業比作一枚硬幣,現在看到了它的兩面都有文字或者花。因此,一方面企業應努力進行制度化的管理與規范,使其符合現代人生存需求與生活需要,也就是說,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改革,按照世界規格進行調整,以使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個方面則是,需要按規章辦事,按照現代企業的套路,以事論事,注重其制度的嚴肅性,加強檢查其執行力度,并積極對其進行監督或設立專門部門對其實行監督,總結發展經驗,進行教訓提煉與反思成果討論。利用現代化的計劃與統計方法,使其中的各項事宜更加數據化、科學化,更易于管理,從而準確把握企業發展的具體情況,以便在戰略調整中獲得更為正確的可持續發展。
4.3使團隊文化學習體系完善化。
在原有實踐的基礎上,應提升學習的層次,把更為有效的知識傳達給員工,還應認識到體系化的必要性,并通過組織的建立與結構的設置,專人的管理與配套設施的配置,使其有一個團隊文化學習的大環境。樹立起全新的學習理念,不依靠原有的不斷促使其激情燃燒,而應從現實出發,從事實的角度去培養其自覺性,使其主體的能動性得到發揮,并得到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如同學校教育事業一般,先營造較好的學習環境,再使其在學習中培養出自我學習的能力,并且使其學習一些較為有用的技能性的知識,促進其從感性上升到知性,再從知性發展出較有邏輯的理性思維,這樣才能更有益于企業的團隊文化建設以及給員工個人、企業帶來最大的收益。需要提醒的是,在這方面,應注重理論的分析工作,而不是學習工作,還應使其對解決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其中的認識階段、分析階段、思考階段、解決階段等。需要對具體的學習課程有一個較為有益的銜接,使其與員工、企業聯系得更為緊密起來。
4.4從價值觀的角度進行思考。
對于個人而言,一生需要某個信念支撐著去生存下去,比如習俗、信仰、精神追求、理想等。對于企業而言,不僅僅需要的是賺錢,還要以此為基礎,達到為人類生活謀福利的目的,即其發展與創新或所生產的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可以改善人們的生存狀況,為人類的生活形態帶來深入一步的改觀。人類的發展正在經歷轉折,從傳統與現代的對立中深刻反思,而且人類也在日益的尋求著生存與命運的和解,在尋找著人與人的和解,在尋找人與自然的和解之法。因此,總的來看,從價值觀角度,企業應有一個高瞻遠矚的目標,應對個人與企業與國家、社會、世界等有一層新的理解與新認識,并且對當下的合作潮流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只有在更深層、更寬廣的背景之上,才能更好地去描畫企業未來的藍圖。
第一,深化“管理提升”活動,落實整改短板,不斷提高;第二,開展崗位訓練,進行勞動競賽,鼓勵崗位成才,培養科學文化素質,熟練業務技能;第三,以人為本,注重生活與工作間的協調,塑造精神型的員工隊伍,使其在更深層的理解上去開展工作,使其從工作中認識到各種困難與實際的運作中的改善等,同舟共濟,共創輝煌。
5結語。
在新的時代應與時俱進,因時制宜,從合作的思路出發,對企業轉型中的團隊文化建設實踐加以反思,并使其從經驗上升到理論層次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在當下的大背景下,應注重制度、體制、文化、發展方向相結合,并看到對復合型人才在當下的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其實質內容是對團隊,對合作需求的一種表現呈現。希望利用新的時機,建設起新型的以精神和事業為主導的團隊,讓其將企業的發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社會創造更劃介值。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晶。大型物流企業應用項目管理方法的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2006(2)。
[2〕黎群,楊志民。我國公用事業國有企業轉型期文化變革的方向-以D地鐵供電公司為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9(s)。
[3〕孫寧。對進一步提升我國高??蒲袌F隊力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9(32)。
[4〕陳擁軍。XXS公司項目管理中團隊建設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